招聘乱象:大学生求职上班变花钱培训

编辑:三茅网 2024-03-08 10:29 340 阅读

当下,春招市场热度升温,求职应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来去应聘的,却被骗花钱培训了。培训结束后根本没有给我们安排工作岗位。”近日,去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林欣(化名)在求职路上陷入“招转培”。

林欣说,去年10月,自己应聘了云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面试官以她技术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岗位为由,提出“只有通过实训才能够留在公司”。最终,她和公司签订了岗前实训合同,并通过对方提供的贷款平台贷款支付了培训费。然而,实训结束后,结果未能如其所愿——对方提供一份不错的工作。

明明是求职上班,最后却变成了花钱培训。经《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求职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或培训机构,打着招聘的旗号,声称可以提供工作或兼职,前提是求职者自费参加他们指定的岗前培训以提升技能。不少求职者为了得到就业机会,支付不菲的培训费甚至不惜贷款,然而到需要提供就业岗位时,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入职前要付费培训 培训完没安排工作

求职过程中,林欣碰了不少壁。直到接到来自云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应聘岗位是“视频剪辑”。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再加上面试官的轮番游说,林欣最终下决心和这家公司签订了岗前实训合同。合同表明:甲方按照乙方选择的专业技术方向,为乙方提供实训培训服务,目标是使乙方获得进入企业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所需的技能、职业素质和相关项目经验。并承诺为乙方提供就业服务并保障其就业。

合同同时表明:甲方明确告知乙方岗位实训培训为等价有偿项目,乙方自愿参加实训培训须承担相应成本。实训时长在2.5个月至3个月左右,金额为24900元。

249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刚毕业的林欣无力承担。她扫了二维码贷款支付后才发现,每月需要还款1286元,共24期,合计为30864元。

然而,实训结束后,当林欣和其他新人满怀信心准备上岗时,公司却完全不提安排工作的事,去问反而让林欣他们自己去找工作。

求职者深陷“招转培”陷阱  维权困难

 还没就业就得支付一笔不菲的培训费,为何有不少求职者深陷“招转培”陷阱?

分析“招转培”套路,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发现,这些求职者大多存在以下共同点:投递简历的工作岗位门槛相对较低;本身的条件不太符合求职岗位;对某个行业了解不深,但想进入该行业;初入职场或进入职场不久;技能水平偏低等。

“从形式上看,众多受害者都和涉案单位签订了所谓的书面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似乎是很典型的民事案件,但受害者因为缺乏法律知识等问题,想依法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现实难度较大。”常莎说,目前,上海、北京等地法院都有类似判决,对部分“招转培”“培训贷”行为以“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常莎还分析说,“招转培”“培训贷”涉及刑法、民法、行政法调整下的法律关系。从受害者遭遇看,用工、培训、贷款等内容涉及劳动管理、教育管理、金融管理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这也一定程度导致了维权难,受害者向单一部门反映,效果可能难以令人满意。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培训贷”陷阱持续存在,暴露出监督管理还有漏洞。他建议打造多部门协同执法的监管机制,对开展“培训贷”的机构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净化网络招聘市场环境。

(本文来源自法治日报-法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来3年,请保持能随时离职的能力
哪怕在一家公司待了2年以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离职的冲动。很多人心里都有过离职的想法,但还是要劝大家谨慎再谨慎,因为大部分人离职后都是平级跳、薪酬涨幅一般在10%以内居多。现在大多数的人都缺乏能随时离职的...
2024-05-08 15:34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招聘乱象:大学生求职上班变花钱培训

编辑:三茅网2024-03-08 10:29
340 阅读

当下,春招市场热度升温,求职应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来去应聘的,却被骗花钱培训了。培训结束后根本没有给我们安排工作岗位。”近日,去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林欣(化名)在求职路上陷入“招转培”。

林欣说,去年10月,自己应聘了云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面试官以她技术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岗位为由,提出“只有通过实训才能够留在公司”。最终,她和公司签订了岗前实训合同,并通过对方提供的贷款平台贷款支付了培训费。然而,实训结束后,结果未能如其所愿——对方提供一份不错的工作。

明明是求职上班,最后却变成了花钱培训。经《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求职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或培训机构,打着招聘的旗号,声称可以提供工作或兼职,前提是求职者自费参加他们指定的岗前培训以提升技能。不少求职者为了得到就业机会,支付不菲的培训费甚至不惜贷款,然而到需要提供就业岗位时,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入职前要付费培训 培训完没安排工作

求职过程中,林欣碰了不少壁。直到接到来自云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应聘岗位是“视频剪辑”。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再加上面试官的轮番游说,林欣最终下决心和这家公司签订了岗前实训合同。合同表明:甲方按照乙方选择的专业技术方向,为乙方提供实训培训服务,目标是使乙方获得进入企业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所需的技能、职业素质和相关项目经验。并承诺为乙方提供就业服务并保障其就业。

合同同时表明:甲方明确告知乙方岗位实训培训为等价有偿项目,乙方自愿参加实训培训须承担相应成本。实训时长在2.5个月至3个月左右,金额为24900元。

249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刚毕业的林欣无力承担。她扫了二维码贷款支付后才发现,每月需要还款1286元,共24期,合计为30864元。

然而,实训结束后,当林欣和其他新人满怀信心准备上岗时,公司却完全不提安排工作的事,去问反而让林欣他们自己去找工作。

求职者深陷“招转培”陷阱  维权困难

 还没就业就得支付一笔不菲的培训费,为何有不少求职者深陷“招转培”陷阱?

分析“招转培”套路,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发现,这些求职者大多存在以下共同点:投递简历的工作岗位门槛相对较低;本身的条件不太符合求职岗位;对某个行业了解不深,但想进入该行业;初入职场或进入职场不久;技能水平偏低等。

“从形式上看,众多受害者都和涉案单位签订了所谓的书面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似乎是很典型的民事案件,但受害者因为缺乏法律知识等问题,想依法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现实难度较大。”常莎说,目前,上海、北京等地法院都有类似判决,对部分“招转培”“培训贷”行为以“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常莎还分析说,“招转培”“培训贷”涉及刑法、民法、行政法调整下的法律关系。从受害者遭遇看,用工、培训、贷款等内容涉及劳动管理、教育管理、金融管理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这也一定程度导致了维权难,受害者向单一部门反映,效果可能难以令人满意。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培训贷”陷阱持续存在,暴露出监督管理还有漏洞。他建议打造多部门协同执法的监管机制,对开展“培训贷”的机构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净化网络招聘市场环境。

(本文来源自法治日报-法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