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了12亿,首款国产新冠药物停产!没有疫情的药企,2023靠谁讲故事?

51HR派 2023-12-25 16:34 231 阅读

作者:小栗子

来源:51HR派(ID:Best_HR)

最近几天,上海的网友不自觉在网上追忆起一年前的日子,太多太多的故事,难以忘却的记忆,恍如昨日,又似经年。

2023年,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在慢慢回到了正轨,不必再闹钟抢菜,不怕人挤人的可以尽情出去嗨,但是对于很多药企来说,2023似乎是个震荡的年份。

01

停产公告

3月24日,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企业2022年业绩公告,并在公告中宣布了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停产的消息。

据悉,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治疗药物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NMPA) 应急批准腾盛华创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实际上,直到获批8个月后,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才在2022年7月开始商业化,而在这期间,新冠病毒已经过多轮变异,国外已有多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因有效性问题被限制使用。

本次公告显示,决定停产的原因主要是基于目前新冠病毒逐渐减弱的趋势(包括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宣布将于2023年5月结束新冠联邦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及被拖延的CDMO现场监管核查。

据公司2022年年报,这一产品上市半年多时间,仅为腾盛博药贡献了5162.6万元的收入,公司决定停止该项目和生产活动,而该药物的研发投入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

目前公司研发管线中推进最快的乙肝项目均处于临床2期,新冠药物停产后,公司将再次恢复到无商业化产品的状态,并且未来将有大笔研发开支。

不止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一度被疯抢的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如今也传出了原料停产的消息。阿兹夫定原料药生产商拓新药业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阿兹夫定原料药暂时处于停产状态。” 甚至与新冠相关的产业,如核酸检测试剂盒、抗原等,也出现过剩情况,这些困境,或将是众多新冠受益公司未来的“缩影”。

02

曾经最赚钱的业务

持续三年且未见拐点的疫情,让药企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科兴生物作为国内药企的代表,辉瑞作为跨国药企的代表。在这场疫情中,都成为了胜利者。

据科兴生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2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销售额约为1280亿人民币,净利润约为560亿人民币。超越浦发银行、贵州茅台、中国人寿、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一众知名企业。

对于业绩的暴增,科兴生物在财报中直言公司销售额增长主要来自新冠疫苗。

高收入、高利润,科兴生物成为了主打新冠疫苗企业的一个缩影。辉瑞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辉瑞总营收534亿美元,其中疫苗、新冠口服药两项业务,两者共计占到辉瑞总收入的65.54%。

然而不管过去怎么辉煌,药企仍逃不脱宿命

根据辉瑞预计,2023年新冠疫苗Comirnaty的预计收入135亿美元,较2022年的实际收入下降64%;新冠口服药Paxlovid约为80亿美元,较2022年的实际收入下降58%。

对于辉瑞来说,需要更明确的业绩增长点。据辉瑞CEO透露,辉瑞将寻求收购II/ III期候选药物,计划在2025-2027年间进入市场。3月13日,辉瑞宣布428亿美元收购Seagen,以此获得3款已上市的ADC药物,及10多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ADC新药。

新一轮“买买买”,已经开始了。

“对于新冠预防与治疗药物和疫苗,全球已经过了最紧张的时期,国内药企未来在这一赛道的机会不大。”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缪宇表示,但基于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市场对于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需求仍然存在。

IQVIA近日发布的《2023全球药品使用报告中文版》称,肿瘤药支出仍将引领药物增长。至2027年,全球肿瘤药物支出将达到3700亿美元。未来5年,预计将增加100多种新药,包括细胞疗法、RNA疗法和免疫疗法等创新治疗途径。

03

人才倾向性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第三个年头,生物医药行业已然从疫情之初的全面暴发、人才需求井喷式增长,回归至较为平稳、理性的阶段,但从整体就业形势、行业长远发展来看,生物医药仍是具有“钱景”和前景的热门行业,而高精尖的研发型人才、复合型的一般型人才,也是当前生物医药人才市场上最为吃香的人才类型。

行业招聘回归理性,但研发人才却仍是供不应求。据前程无忧招聘信息显示,工作经验十年以上,年薪百万变成了一个招聘时的基本门槛。

“但究竟根本在于,生物医药行业是高壁垒的成长型赛道,在全球生命科学研究都处于高投入的当下,国内企业只有抓紧储备好战略性人才,才能在技术端实现突破,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潇湘晨报指出。

与高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极度紧缺。新药研发、医学总监、临床总监等级别的人才,培养周期相当长、要求相当高。博士学历是入门门槛,还需要有5-8年的实战经验,并操盘过完整的研发项目,符合这些要求的人才本来就稀缺,全国乃至全球都在争抢,自然是奇货可居。

缪宇认为药企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技术储备”,他表示,“我们了解到,有全球新冠疫苗企业从研发到产品上市的全周期,最短可以控制在6个月,这背后需要序列设计与修饰,脂质体包裹,生产机制造等多种技术储备。”

国内医药市场,正处于一个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快速整合期。政策的大开大合,交替之下更像是一种筛子,筛出能适应下一个时代的公司。所以,这几年大厂们都怕被淘汰,小公司都想活下来,为了不掉队,也都去追了各种能追的热点,但事实上,制药产品光是临床开发就得7年,上市后的运作更是按10年计算才能有结果,制药行业原本是一个周期特别长的赛道。

参考资料:

[1]《鼎臣咨询:我国药企对主要人才的需求情况》 健康界

[2]《宇宙大药厂辉瑞,亡羊补牢》虎嗅

[3]《首个国产新冠药停产!花13亿研发只卖了5000万元,股价已跌去90%》每日经济新闻

[4]《生物医药行业用人需求回归理性》潇湘晨报

[5]《报告预计至2027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1.9万亿美元,药企如何角逐赛道?》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51HR派(公众号ID:Best_H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来3年,请保持能随时离职的能力
哪怕在一家公司待了2年以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离职的冲动。很多人心里都有过离职的想法,但还是要劝大家谨慎再谨慎,因为大部分人离职后都是平级跳、薪酬涨幅一般在10%以内居多。现在大多数的人都缺乏能随时离职的...
2024-05-08 15:34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赔了12亿,首款国产新冠药物停产!没有疫情的药企,2023靠谁讲故事?

51HR派2023-12-25 16:34
231 阅读

作者:小栗子

来源:51HR派(ID:Best_HR)

最近几天,上海的网友不自觉在网上追忆起一年前的日子,太多太多的故事,难以忘却的记忆,恍如昨日,又似经年。

2023年,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在慢慢回到了正轨,不必再闹钟抢菜,不怕人挤人的可以尽情出去嗨,但是对于很多药企来说,2023似乎是个震荡的年份。

01

停产公告

3月24日,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企业2022年业绩公告,并在公告中宣布了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停产的消息。

据悉,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治疗药物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NMPA) 应急批准腾盛华创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实际上,直到获批8个月后,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才在2022年7月开始商业化,而在这期间,新冠病毒已经过多轮变异,国外已有多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因有效性问题被限制使用。

本次公告显示,决定停产的原因主要是基于目前新冠病毒逐渐减弱的趋势(包括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宣布将于2023年5月结束新冠联邦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及被拖延的CDMO现场监管核查。

据公司2022年年报,这一产品上市半年多时间,仅为腾盛博药贡献了5162.6万元的收入,公司决定停止该项目和生产活动,而该药物的研发投入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

目前公司研发管线中推进最快的乙肝项目均处于临床2期,新冠药物停产后,公司将再次恢复到无商业化产品的状态,并且未来将有大笔研发开支。

不止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一度被疯抢的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如今也传出了原料停产的消息。阿兹夫定原料药生产商拓新药业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阿兹夫定原料药暂时处于停产状态。” 甚至与新冠相关的产业,如核酸检测试剂盒、抗原等,也出现过剩情况,这些困境,或将是众多新冠受益公司未来的“缩影”。

02

曾经最赚钱的业务

持续三年且未见拐点的疫情,让药企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科兴生物作为国内药企的代表,辉瑞作为跨国药企的代表。在这场疫情中,都成为了胜利者。

据科兴生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2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销售额约为1280亿人民币,净利润约为560亿人民币。超越浦发银行、贵州茅台、中国人寿、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一众知名企业。

对于业绩的暴增,科兴生物在财报中直言公司销售额增长主要来自新冠疫苗。

高收入、高利润,科兴生物成为了主打新冠疫苗企业的一个缩影。辉瑞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辉瑞总营收534亿美元,其中疫苗、新冠口服药两项业务,两者共计占到辉瑞总收入的65.54%。

然而不管过去怎么辉煌,药企仍逃不脱宿命

根据辉瑞预计,2023年新冠疫苗Comirnaty的预计收入135亿美元,较2022年的实际收入下降64%;新冠口服药Paxlovid约为80亿美元,较2022年的实际收入下降58%。

对于辉瑞来说,需要更明确的业绩增长点。据辉瑞CEO透露,辉瑞将寻求收购II/ III期候选药物,计划在2025-2027年间进入市场。3月13日,辉瑞宣布428亿美元收购Seagen,以此获得3款已上市的ADC药物,及10多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ADC新药。

新一轮“买买买”,已经开始了。

“对于新冠预防与治疗药物和疫苗,全球已经过了最紧张的时期,国内药企未来在这一赛道的机会不大。”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缪宇表示,但基于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市场对于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需求仍然存在。

IQVIA近日发布的《2023全球药品使用报告中文版》称,肿瘤药支出仍将引领药物增长。至2027年,全球肿瘤药物支出将达到3700亿美元。未来5年,预计将增加100多种新药,包括细胞疗法、RNA疗法和免疫疗法等创新治疗途径。

03

人才倾向性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第三个年头,生物医药行业已然从疫情之初的全面暴发、人才需求井喷式增长,回归至较为平稳、理性的阶段,但从整体就业形势、行业长远发展来看,生物医药仍是具有“钱景”和前景的热门行业,而高精尖的研发型人才、复合型的一般型人才,也是当前生物医药人才市场上最为吃香的人才类型。

行业招聘回归理性,但研发人才却仍是供不应求。据前程无忧招聘信息显示,工作经验十年以上,年薪百万变成了一个招聘时的基本门槛。

“但究竟根本在于,生物医药行业是高壁垒的成长型赛道,在全球生命科学研究都处于高投入的当下,国内企业只有抓紧储备好战略性人才,才能在技术端实现突破,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潇湘晨报指出。

与高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极度紧缺。新药研发、医学总监、临床总监等级别的人才,培养周期相当长、要求相当高。博士学历是入门门槛,还需要有5-8年的实战经验,并操盘过完整的研发项目,符合这些要求的人才本来就稀缺,全国乃至全球都在争抢,自然是奇货可居。

缪宇认为药企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技术储备”,他表示,“我们了解到,有全球新冠疫苗企业从研发到产品上市的全周期,最短可以控制在6个月,这背后需要序列设计与修饰,脂质体包裹,生产机制造等多种技术储备。”

国内医药市场,正处于一个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快速整合期。政策的大开大合,交替之下更像是一种筛子,筛出能适应下一个时代的公司。所以,这几年大厂们都怕被淘汰,小公司都想活下来,为了不掉队,也都去追了各种能追的热点,但事实上,制药产品光是临床开发就得7年,上市后的运作更是按10年计算才能有结果,制药行业原本是一个周期特别长的赛道。

参考资料:

[1]《鼎臣咨询:我国药企对主要人才的需求情况》 健康界

[2]《宇宙大药厂辉瑞,亡羊补牢》虎嗅

[3]《首个国产新冠药停产!花13亿研发只卖了5000万元,股价已跌去90%》每日经济新闻

[4]《生物医药行业用人需求回归理性》潇湘晨报

[5]《报告预计至2027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1.9万亿美元,药企如何角逐赛道?》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51HR派(公众号ID:Best_H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