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人才管理的策略,尤其是薪酬绩效体系的巧妙设计。薪酬绩效不仅关系到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更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但究竟什么是薪酬绩效管理?它如何影响员工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整体发展?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我们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HR专家,他们将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人力资源岗位一直以来都备受求职者青睐,不仅因为市场需求稳定,入门门槛相对不高,还因为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在这一领域中,薪酬绩效管理尤为关键,它是企业降本增效战略的核心。志老师就是看中了薪酬绩效的市场潜力,选择了这一专业领域。
但大部分的HR并不是一开始就会选择薪酬绩效,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公司需要,又或者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如今已是CHO的夏老师,就是如此。从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夏老师,在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成为人力资源总监,薪酬绩效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技能,必须得突破。而对于才成为HRD的敏老师来说,是因为当时他正卡在主管位置,想要继续晋升,就必须要掌握人力资源的全部模块技能,所以进行轮岗学习。
有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就是顺势而为,又或者就是因为个人性格。陈老师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他不擅长与人沟通,在了解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工作后,他最先避开了招聘、培训模块,最后选择了薪酬绩效。
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专业出身的HR,都会有着不同的原因,但有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是看好人力资源市场的。一直以来,国家对人力资源服务的也非常重视,不断用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为HR从业者、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被明确列为推荐产业,这一政策动向无疑为HR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将人力资源行业推到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图源:中国政府网截图
在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HR专家们对薪酬绩效的理解也在深化。五位采访人,有一半的都表示,在初期对薪酬绩效的认知都有偏差,他们更多的认为薪酬绩效主要是基于量化的业绩指标,如销售额、项目完成率等,这些是直观且易于衡量的。又可能认为薪酬绩效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有员工都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评估,没有太多个性化的考量。
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理解薪酬绩效需要综合评估,包括量化指标和非量化因素,如团队合作、领导力、创新能力等。也认识到薪酬绩效应该是个性化的,需要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职业发展阶段和期望进行定制。
而工作几年后的HR,更看重长期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长期服务奖等,以促进员工的长期发展和忠诚度。然后不断加深自身对行业和公司业务的理解,更注重的就是维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平衡点。
这一变化,也正是他们的成长。
薪酬绩效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无疑是方案的设计与推行。无论是制定新的薪酬绩效方案,还是优化现有的体系,都需要HR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HRBP的蒋老师分享到,他在过往没有过薪酬绩效体系搭建方面的经验,但因为公司需要,他只能上。好在,他一个习惯,就是会去分析网上的案例。他告诉我们,他经常会在网上翻看大量的法院案例、HR案例,然后根据他们的解决方案,去分解里面的逻辑,转为自己的知识。所以,在帮公司优化绩效体系时,他就拆解过去方案的逻辑,最终选择将业绩挂钩转为利润挂钩。他根据过往的业务数据、个人成本和个人营收,得出一个利润值,再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出提成点,并控制每个月的提点,出一个可灵活调整的基础方案,全方面考虑平衡点问题。
但无论他想得多么周全,在实施初期还是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对现有业务不够了解,无法正确评估他们的业务能力,只能根据数据和业务部填上的数值推算。当时他个人认为这个提成点是很难达成的,没想到方案刚实施了一个月就被达成了,70%的团队都超过了这个提成点。绩效激励的目的是激励员工冲刺更高目标,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的同时也能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如果大部分员工都轻而易举的达到了高档位的激励点,那么这份激励制度来也就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如何达到这种平衡,提成点至关重要。这时他就需要重新调整制度,重新计算成本。
陈老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最困难的是在推行方案时,这里面有他不擅长沟通的因素在,但更多的是推行方案就是在与业务部进行博弈,“你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能不急吗?”
夏老师也是这么认为,她认为薪酬和绩效必须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激励,薪酬是绩效的价值转换,绩效是薪酬的依据。薪酬绩效的调整,一定提前做测算,评估会对哪些人的利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业务部的角度,用数据说服他们,告诉他们这个绩效的实施是利好的。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是站在业务部的角度,但不需要顾全全部员工。“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肯定是让70%的人去达到满意,30%下的人肯定是反对这个意见,因为他喜欢比较躺平的状态,但你不可能拿出公司的钱去满足躺平的员工。那就用绩效,让员工走出舒适圈,激发他们的潜能”,陈老师表示。
而对于刚成为专员的小莉来说,她还暂时没有上面HR的烦恼。对她而言,因为一直是在从事事务性工作,不需要搭建体系,只是需要定期做数据统计和分析,再向主管汇报,然后在优化体系时搭把手,辅助主管。所以,比较难的就是经常要面对大量的数据,需要用各种公式统计。不然一个数字输错了,整个公式的结果都会错。
就算是专注于薪酬绩效的志老师,在新人初期数据处理环节也常犯错,“一些基础性错误,比如数据统计、公式的出错,一开始没发觉,会让整套公式都出错,然后又要一一倒退排查,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之后慢慢的,志老师就养成了文档分类、数据统计的习惯,按照每周、每月、表格内容这样的维度,这样在统筹分析时,再逐一拉每周、每月数据,以减少错误频率。
其实,在当下,除了HR自身在工作中的困难,整个HR行业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品牌等,都是HR必须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薪酬绩效管理这一细分领域,随着企业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HR需要具备更为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更为敏感的市场洞察力。
对于此,有像蒋老师一样擅长思考的,会去专研大量的资料、方法,从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有因职业发展是全能型HR,而选择去轮岗学习,不断深入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的敏老师。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法不断提升着自己的能力水平。
虽然人力资源入门容易,但却非常吃经验,特别是薪酬绩效模块,一昧地套用模版是不可长久的,我们三茅网特聘导师夏国玮老师在一些训练营课程中也常说到“成功的模版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更需要学习的是失败的案例”。这也正是小莉需要的,“多积累经验,如果你跟我一样,现在也没有搭建过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摆烂,想办法去学,去问。你现在公司的绩效体系是怎么搭建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在采访中,每一位采访老师也都表明了相同的一点,就是我们HR需要明确知道六大模块的职业发展线路,这样你才好制定你自身的职业规划,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样的技能,积累什么样的经验。
在当前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HR需要做的是紧跟国家战略,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大局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对于刚入行的HR小白,则需从基础做起,扎实掌握HR各模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行业动态,积极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正在迷茫中的HR,建议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规划,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优势所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从初入职场的新手到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从对薪酬绩效的初步认识到深入的策略运用,每一位HR的故事都是对这一岗位多维度价值的诠释。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薪酬绩效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自我成长、战略布局,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宏观的战略眼光,也要有微观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