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
招聘是每个管理者和HR都要掌握的技能,招聘做不好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但很多管理者,特别是新晋管理者,在组织实施招聘时存在诸多问题。
赵平专业能力强,被公司晋升为某新项目的负责人,上任初始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组建团队。赵平一开始信心满满,一段时间后却感到力不从心,像这人不来,那人不行,人干两天就要走等等,状况百出,一个月后,很多岗位的人还没有到位,项目进展缓慢。赵平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赵平找HR诉苦说:招聘有两难。HR问有哪两难?他说这个也难那个也难。HR哈哈一笑,和赵平说:我们一步一步来,招聘标准先要有。
赵平说:“招聘标准?” HR说:“对,你至少要先清楚,要找什么样的人吧?”
————————————
明确了岗位招聘标准,有了清晰的岗位胜任要求,招聘目标或者说方向也就有了。当然有些人喜欢叫明确招聘标准,有些人喜欢叫岗位胜任力要求,但更多的面试官喜欢把招聘的这一步骤形象的称为“人才画像”。它们的意思差不多。
而“冰山模型”就是我们为招聘岗位建立“人才画像”的常用模型。
上图是简化版的“冰山模型”,中间的虚线代表海平面,虚线以上的能力是容易观察项,虚线以下的个性、价值观难以观察,但同样重要。能力、个性和价值观反映了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对求职者这三方面的考察,来判断其入职后的工作表现。明确招聘标准,就是要明确这三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一,求职者要具备哪些能力?
能力是宽泛的概念,包括了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管理者应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充分考虑该岗位要在什么场景,使用什么工具,面对什么人群,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等等,来确定求职者的能力要求。
比如翻译要过英语专业8级、程序员要能熟练使用某种编程语言、司机要3年驾驶经验等。以上的能力要求是清晰明确的,但也有很多能力比较难进行清晰描述,比如要求销售员具备极强的沟通能力。
这里的沟通能力就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描述,能把话说清楚和能说服对方虽然都是沟通能力,但显然是不一样的沟通能力层次。所以需要管理者把能力要求描述的更加清晰,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能通过电话,清楚地介绍公司产品,说服客户进行产品体验。
另外,应尽量做到人岗的能力匹配。太高的能力要求,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员工入职后也容易流失,要避免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的现象。但受招聘成本,求职者少等条件限制时,企业酌情降低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是可以的。因为能力是可变量,具有潜力的员工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
标准二、求职者要具备哪种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主要受家族遗传和生活环境影响,虽然在不同情境,个性表现会有所区别,但个性的内核是稳定、不易变的。招聘前就明确求职者的个性要求非常重要,因为个性决定了员工在企业的中长期表现、以及其领导力潜质等。
但求职者要有什么样的个性要求呢?不同的管理者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管理者会根据个人经验或喜好来明确个性要求,如做销售的要外向抗压等。但很多岗位的规律不好找,比如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还有管理者喜欢从团队配合的角度看个性要求,但他们用的却是相反的方式。一些管理者认为员工个性要互补才能工作协同,有些管理者却认为个性要相似才能协同。
这些做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建议,通过员工的行为和激励模式来进行人岗的个性匹配。
员工行为模式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员工能积极地探寻新任务,被动型员工需要别人安排任务;
激励模式也包括两种,分别是“内部激励型”和“外部激励型”,其中,内部激励型也叫“自激励型”的员工,能通过内生的信念、勇气等方式来激励行为,外部激励型员工则需要外部人员的鼓励,或物质奖惩等方式来激励行为。
行为模式和激励模式交叉组合后,会产生4种不同的职场个性特征,他们分别是:主动自激励型,被动自激励型,主动外部激励型和被动外部激励型员工。
主动自激励型:管理岗位
|
主动外部激励型:开拓性,创新性工作
|
被动自激励型:执行者
|
被动外部激励型:枯燥重复性岗位
|
主动自激励型员工具备比较好的自控能力和潜力,适合及胜任,大部分类型的岗位要求,特别是管理岗位;
被动自激励型员工则是很好的执行者,而且能给团队带来稳定。如果岗位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就可以选择具有该个性类型的员工。但被动型员工不太适合管理岗位;
主动外部激励型员工适合开拓性的工作,如果工作是开拓一个新市场,研发一款新产品等等可以找该个性类型的员工。如果企业具备良好的激励机制,该类型员工也适合管理岗位;
最后一种,被动外部激励型员工同样有他的价值,这类型员工最适合被放在具有明确的,流水线式的执行环节上。特别是对比较枯燥的,重复性强的岗位,如果选择其他三种个性类型员工,人员反而容易流失。
以上就是根据四种职场的个性特征,明确求职者人岗个性匹配的方法。
标准三、求职者应该具备哪种“价值观”?
有人觉得“价值观”只是一个挂在墙上的概念,没有实际意义,这是错误的看法。价值观的含义并不复杂,价值观就是一种观念,一种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观念,该观念会反映到你的行为方式中。
比如我认为个人诚信比成绩更重要,所以在考试时,我会选择不作弊的行为方式。
马云说员工离职原因有两种,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心受了委屈。其实他漏了一种,就是“价值观”不匹配。找对象我们要找三观合的,企业找员工亦应如此。但企业与员工之间该如何进行价值观匹配呢?
一般来说,企业的价值观会由企业创始人的愿景会发展而来,也会随着不同企业处在不同阶段不断变化。(以下图表均来源于:《精益招聘》张儆)。
表1-1从创始人愿景到企业价值观
创始人愿景
|
企业愿景
|
企业价值观
|
个人财务自由
|
利润最大化
|
股东利益至上
|
解决市场问题
|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客户利益至上
|
创建伟大企业
|
追求高超的企业管理水平
|
员工利益至上
|
实现社会理想
|
积极发挥社会责任
|
社会利益至上
|
另一方面,作为个人,虽然价值观的涵盖面很广,无法穷尽,但在工作场合中的价值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如下图1-2。
表1-2个人价值观与关注点
个人价值观
|
关注点
|
维持生活
|
薪资水平和升迁机会
|
工作体验
|
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
个人成长
|
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
|
社会理想
|
企业及职位的社会价值
|
如果员工和企业价值观不契合时,企业就会对员工产生偏见。比如当企业价值观是股东至上,利润第一时,就不太愿意给员工个人成长的机会,偏向招聘能即招即用的员工。如下图1-3
表1-3当价值观不契合时公司对员工可能产生的偏见
员工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
|
维持生活
|
工作体验
|
个人成长
|
社会抱负
|
股东至上
|
|
挑剔
|
好高骛远
|
不切实际
|
客户至上
|
庸俗
|
|
员工至上
|
自私
|
|
社会至上
|
冷漠
|
|
同样的,价值观不契合时,员工对企业也会产生负面想法,从主人翁心态转变为打工者心态,甚至离职。比如当员工最关注他的薪酬水平时,会认为具有“员工至上”或“社会至上”价值观的企业,“管的太宽”或“喜欢画饼”。如下图1-4
企业价值观
员工价值观
|
股东至上
|
客户至上
|
员工至上
|
社会至上
|
维持生活
|
|
劳累烦躁
|
多管闲事
|
不切实际
|
工作体验
|
唯利是图
|
|
个人成长
|
无趣
|
|
社会抱负
|
虚伪
|
|
当然,以上只是粗颗粒度的价值观匹配方式,管理者还可以把观察重点放在能反应价值观特征的行为方式上,比如一个不愿意加班的人到一家有加班文化的公司,不喜欢喝酒的人到一家习惯在酒桌上协调资源的企业,喜欢面对面沟通的人到一家喜欢邮件交流的企业,都是价值观不匹配的具体体现。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最后我们来做一下简单的回顾,分享主要讲在招聘前,管理者和HR要建立招聘标准的问题,对你的“目标人选”有一个清晰的“画像”,目标人选可以从能力、个性和价值观三个标准进行匹配,只有这样的招聘,才不是盲目的招聘,才能找到企业“最适合的人”。
2楼 大连sue
人才画像很重要
1楼 久利生
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