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吐槽公司是“随时要跑路的垃圾”遭起诉?法院:应适当容忍合理范围内负面评价

编辑:言值哥哥 2024-05-27 10:14 990 阅读

你会在社交平台上

吐槽自己工作上的烦心事吗?

有员工被拖欠工资

在某社交平台吐槽公司“垃圾”

遭公司起诉

法院会怎么判?

员工吐槽公司:“垃圾”“随时要倒闭跑路”

原告某公司运营多家品牌牙齿矫正门店,被告小A(化名)曾是原告公司员工,双方存在劳动人事争议,相关劳动争议案件已被仲裁部门受理。

2023年2月,小A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笔记,称公司差别对待员工,莫名其妙让小A在内的部分员工停职停薪并拖欠赔偿金,是一家随时要倒闭跑路的垃圾公司,劝阻大家不要去原告处做牙齿。该笔记点赞人数7人,收藏人数2人,评论人数10人。

此后,小A继续在该社交平台发布笔记,吐槽公司门店的牙齿矫正为流水线矫正,医疗行为不专业。该笔记点赞人数3人,收藏人数0人,评论人数12人。

除以上内容,小A还曾在其笔记中发布公司牙齿矫正的治疗计划和风险告知书、知情同意书等,并在他人发布的笔记下发表类似“吐槽”评论。

公司:员工发布内容不实,侵权! 员工:公司名誉未受损!

原告诉称:

小A在某社交平台的发帖行为,其内容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公司内部保密资料等,帖子获赞、收藏量、回帖人数较多,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小A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不实内容对原告的经营、员工管理等情况存在诸多捏造,严重贬损原告名誉、主观恶意明显。诉请小A立即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同时赔偿原告名誉损失、律师费。

小A辩称:

1、没有实施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行为。某社交平台用户确实属于被告,但对发帖内容不清楚,不排除被修改、篡改的可能性,现该账号已注销。

2、公司名誉未受损。公司提供的发帖内容均未涉及侮辱词汇,前两次点赞观看数、发帖评论数较少,不能据此证明公司的社会评价已降低。

3、小A在案涉公司工作期间工作努力、服从管理,之后因公司拖欠被告工资,双方经多次协商未果后,被告依法提起劳动仲裁。

法院:用人单位应适当容忍合理范围内负面评价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小A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笔记或评价是否侵犯了案涉公司的名誉权。

本案中,小A发布的笔记、评论,发布时间集中于2023年2月份,起因系基于其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上述笔记及评论,虽存在对公司的负面评价、用词有讥讽及不当之处等,但系基于一定的事实而发,与捏造、散布虚假内容等侵害法人名誉的行为有所不同。

原告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对于员工在合理范围内做出的负面评价,应适当承担容忍的义务。

现小A所发笔记均已删除,该平台账号也已注销。

同时,小A发布的笔记点赞和评论数量并不多,扩散范围不广,持续时间不长,因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较轻,原告公司亦无法证明其企业名誉因此而受损,以及社会评价因此而降低的事实,故上述发帖及评论的内容不足以构成侵害原告公司作为法人的名誉权。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原告公司提起上诉后又撤诉,二审法院裁定准许上诉人撤回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劳动者 关于名誉权,这些请注意!

【侵害名誉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1、行为具有违法性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指引起特定民事主体的名誉遭受贬损的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关于侮辱、诽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应参照刑法与刑法学理论的解释。犯侮辱罪或诽谤罪的行为,或者侮辱、诽谤他人虽未构成犯罪的,都具有贬损他人名誉的性质。民事主体发布涉及他人的言论,应当对其真实性负责。

2、侵犯名誉权的损害事实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即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

自然人名誉权受到损害表现为人格尊严受损,通常伴随遭受精神损害;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名誉权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财产损失,不包含精神损害。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在因果关系判定方面,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说是采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即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主观方面存在过错

过错是指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对于损害后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侵犯名誉权,要承担什么承担?】

侵犯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常见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几种。侵权人因不当言论造成他人权益损害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法官有话说】

相比于公民名誉权,法人的名誉权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在遭受名誉侵权后一般会有明显的损害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活动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要更广泛地置于社会的监督和批评之下,所以对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认定应更为严格。

其次,对法人名誉权的保护尺度应适当弱化,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合理怀疑权。劳动者相对其工作单位来说属弱势一方,单位则属强势一方,双方的地位极不平等,应赋予单位更多义务,来保持双方权利义务的平衡。

考勤/绩效/工资/社保(680个带公式的Excel模板),一次性拿走!
讲真,很多职场人用了那么多年的Excel,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表格绘制和公式运用上。可能有小伙伴会说,“Excel很简单啊,不就是输入数字,然后加减乘除嘛,这是计算器都能完成的工作啊。”这么想就错了!Excel里真正...
2024-06-12 14:30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员工吐槽公司是“随时要跑路的垃圾”遭起诉?法院:应适当容忍合理范围内负面评价

编辑:言值哥哥2024-05-27 10:14
990 阅读

你会在社交平台上

吐槽自己工作上的烦心事吗?

有员工被拖欠工资

在某社交平台吐槽公司“垃圾”

遭公司起诉

法院会怎么判?

员工吐槽公司:“垃圾”“随时要倒闭跑路”

原告某公司运营多家品牌牙齿矫正门店,被告小A(化名)曾是原告公司员工,双方存在劳动人事争议,相关劳动争议案件已被仲裁部门受理。

2023年2月,小A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笔记,称公司差别对待员工,莫名其妙让小A在内的部分员工停职停薪并拖欠赔偿金,是一家随时要倒闭跑路的垃圾公司,劝阻大家不要去原告处做牙齿。该笔记点赞人数7人,收藏人数2人,评论人数10人。

此后,小A继续在该社交平台发布笔记,吐槽公司门店的牙齿矫正为流水线矫正,医疗行为不专业。该笔记点赞人数3人,收藏人数0人,评论人数12人。

除以上内容,小A还曾在其笔记中发布公司牙齿矫正的治疗计划和风险告知书、知情同意书等,并在他人发布的笔记下发表类似“吐槽”评论。

公司:员工发布内容不实,侵权! 员工:公司名誉未受损!

原告诉称:

小A在某社交平台的发帖行为,其内容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公司内部保密资料等,帖子获赞、收藏量、回帖人数较多,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小A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不实内容对原告的经营、员工管理等情况存在诸多捏造,严重贬损原告名誉、主观恶意明显。诉请小A立即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同时赔偿原告名誉损失、律师费。

小A辩称:

1、没有实施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行为。某社交平台用户确实属于被告,但对发帖内容不清楚,不排除被修改、篡改的可能性,现该账号已注销。

2、公司名誉未受损。公司提供的发帖内容均未涉及侮辱词汇,前两次点赞观看数、发帖评论数较少,不能据此证明公司的社会评价已降低。

3、小A在案涉公司工作期间工作努力、服从管理,之后因公司拖欠被告工资,双方经多次协商未果后,被告依法提起劳动仲裁。

法院:用人单位应适当容忍合理范围内负面评价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小A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笔记或评价是否侵犯了案涉公司的名誉权。

本案中,小A发布的笔记、评论,发布时间集中于2023年2月份,起因系基于其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上述笔记及评论,虽存在对公司的负面评价、用词有讥讽及不当之处等,但系基于一定的事实而发,与捏造、散布虚假内容等侵害法人名誉的行为有所不同。

原告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对于员工在合理范围内做出的负面评价,应适当承担容忍的义务。

现小A所发笔记均已删除,该平台账号也已注销。

同时,小A发布的笔记点赞和评论数量并不多,扩散范围不广,持续时间不长,因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较轻,原告公司亦无法证明其企业名誉因此而受损,以及社会评价因此而降低的事实,故上述发帖及评论的内容不足以构成侵害原告公司作为法人的名誉权。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原告公司提起上诉后又撤诉,二审法院裁定准许上诉人撤回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劳动者 关于名誉权,这些请注意!

【侵害名誉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1、行为具有违法性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指引起特定民事主体的名誉遭受贬损的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关于侮辱、诽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应参照刑法与刑法学理论的解释。犯侮辱罪或诽谤罪的行为,或者侮辱、诽谤他人虽未构成犯罪的,都具有贬损他人名誉的性质。民事主体发布涉及他人的言论,应当对其真实性负责。

2、侵犯名誉权的损害事实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即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

自然人名誉权受到损害表现为人格尊严受损,通常伴随遭受精神损害;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名誉权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财产损失,不包含精神损害。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在因果关系判定方面,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说是采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即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主观方面存在过错

过错是指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对于损害后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侵犯名誉权,要承担什么承担?】

侵犯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常见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几种。侵权人因不当言论造成他人权益损害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法官有话说】

相比于公民名誉权,法人的名誉权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在遭受名誉侵权后一般会有明显的损害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活动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要更广泛地置于社会的监督和批评之下,所以对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认定应更为严格。

其次,对法人名誉权的保护尺度应适当弱化,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合理怀疑权。劳动者相对其工作单位来说属弱势一方,单位则属强势一方,双方的地位极不平等,应赋予单位更多义务,来保持双方权利义务的平衡。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