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三茅会员HR知识充电站,本期为你分享的主题是——划分岗位序列,设计晋升通道。
划分岗位序列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划分岗位序列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两个作用:第一,根据序列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薪酬体系,如管理序列采用年薪制,管理支持序列采用岗位业绩工资制;第二,根据员工的特长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可选择不同的序列,在同一序列内又会设计若干上升空间,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本节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岗位序列的划分,设计员工晋升通道。
首先我们来看岗位序列的划分。
岗位序列划分以岗位工作性质和任职资格要求为主要依据,将同类岗位归并而成。这些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的素质相同或相关,承担的责任和功能相似或相同。
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常见岗位可被分为五大序列,分别是管理序列、职能序列、技术序列、营销序列和操作序列。
管理序列一般为从事管理工作并拥有一定职务的职位,通俗的理解就是“手下有兵”的管理者,企业把他们承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责作为主要的付薪依据。
职能序列是指从事某方面的职能管理、生产管理等职能工作且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管理职责的职位,与管理序列岗位的区别在于,职能序列岗位也可能有下属人员,但企业的付薪依据是他们指导、监督、督促执行、辅助和支持等方面的职责。
技术序列是指从事技术研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岗位,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企业付薪的主要依据是他们的专业技能。
营销序列是指从事销售或者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岗位,这些岗位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的内容与其他岗位相比差异是最大的。
操作序列是指从事生产作业类工作的职位,这类工作专业化程度较高,工作内容的重复性较强,创造性较少。一般来说,这类岗位的任职者是构成企业“基层员工”的主要群体。
在划分完成岗位序列后,企业要对具体岗位进行岗位序列归属分析,以明确每个岗位属于哪个序列。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岗位既从事技术工作,也从事管理工作,无法清晰界定其归属。判定这类岗位的归属时应遵循这样两个原则:
一是,岗位职责偏重原则。例如,某岗位的关键职责有70%属于技术工作,30%属于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该岗位应归属于技术序列。
二是,薪酬就高原则。如果某岗位既可归属于技术序列,又可归属于管理序列,除了遵循原则一以外,还可以根据年收入总额,将其归属于年收入总额较高的序列中。例如,某岗位归属于技术序列时,对应技术序列为9级,年收入为60000元;当它归属于管理支持序列时,对应管理支持序列为9级,年收入为55000元,最终该岗位应归属于技术序列。
为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促进员工的发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留住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有必要对员工的晋升通道进行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设计员工晋升通道时,应该遵循系统性、长期性和动态性三个原则。
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员工设立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这是系统性原则;
长期性原则就是说员工晋升通道的规划要贯穿员工的职业生涯始终;
而动态原则是说,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员工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那么,该如何设置员工的晋升通道呢?
首先,要设计出各部门人员的晋升通道,不同的级别要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职责要求和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
第二步,要设置相应的晋升标准,比如绩效考核标准、资格与能力素质标准。
一般情况下,基层、中层员工每三年晋升一次职位,管理者依据这三年评价结果的平均分来判断是否给予员工晋升;高层人员每五年晋升一次职位,同样是依据这五年评价结果的平均分来判断是否给予高层人员晋升。
晋升通道设计可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职位/级别的晋升,职位/级别的晋升是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进一步的期待,可以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是薪酬调整,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应与薪酬待遇变化相对应;
三是员工激励,要让员工看到工作的希望,激励员工发挥潜能,使企业与员工达到“双赢”。
总结一下本节内容,晋升通道的设计需要在科学的岗位序列划分上进行。岗位序列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常见岗位可被分为五大序列,分别是管理序列、职能序列、技术序列、营销序列和操作序列。而晋升通道的设计,除了应用在职位和级别的晋升上之外,还可以应用于薪酬调整和员工激励,以便员工更好地服务于公司。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