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前文说了大秦跟成吉思汗,那各个朝代就没有做的特别好的,后者说是成体系的这个绩效么?还真有!接着咱们就一起聊聊大宋的绩效管理体系。
我们说,中国历朝历代中,哪一个朝代是最有钱,也可以说是GDP最高的,很多人脑子里啪就蹦出来了答案,唐朝。为什么这么说呢?留学生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中国最早出现正儿八经的留学生,应该就是在唐朝了。那时候叫遣唐使。
从日本(倭国)、韩国(“新罗”“百济”“高句丽”三个国家组成)等等跨海就过来的。派人到唐朝来学官吏制度,国家管理、农业、科技等等。那个时候来到中国学习的遣唐使他也不花钱,你看到现在好多留学生到中国他也不花钱,都是国家给。
到了宋朝的时候也有,但是不是那么多了。因为宋朝连年打仗,每个皇帝都干仗。别看总打仗,当时宋朝当时的GDP高于唐朝,鼎盛时期是唐朝的8.6倍,有钱。
这种经济态势根源就在于对官吏的绩效管理体系,而且这个考评体系是成体系的。比如说七事考监司,这个监司呢就是监察州县之权的这样地方长官,相当于现代的省级或市级的高级行政官员,我就把它说成这个省长吧。什么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考评体系。七事就是七件事;一曰举官当否,不管你是考上来的还是花钱买的亦或是走后门托关系上来的,都要履行你的职责,同时重点还要考核监司推荐官员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确保选任官员的称职性;二曰劝课农桑 增垦田畴:重视农业生产,要求官员鼓励农耕、桑蚕业发展,并推动荒地开垦以扩大耕地面积。也就说你这个教育、经济啊还有农业等方面,比如说这田畴,在你上任之前这个田畴多没多,老百姓这个粮食够不够吃;三曰户口增损:关注辖区内户口数量的增减,以此反映地方治理成效及经济发展水平。你的人口数量有没有增加,所负责的辖区,起初的人口比如说100万你当上监司以后变50万了
那不是说这个官你当的合不合适的问题,而是判罚什么罪的问题了。四曰兴利除害:要求监司在任内兴办有益民生的举措(如水利建设),同时革除地方弊政。你对这个经济、农业、教育,对各行各业吧,有没有做一些兴利的事。哎你对于这个灾害(天灾、人祸)啊你有没有去除;五曰事失案察:监督官员是否及时查处失职行为,确保行政与司法系统的有效运转;六曰较正刑狱:审核司法案件处理的公正性,纠正冤假错案,保障刑罚的合理执行;七曰盗贼多寡:以辖区内盗贼案件的数量作为治安状况的衡量指标,考核地方治安管理能力。有没有强盗、有没有小偷、有没有抢小孩等等。
对于监司一职就用这7件事去评价你这官行不行。结果直接挂钩年薪(宋朝年薪制),这是对于监司的考核,他是一个成体系,这样的模式方式或者指标都给你了。作为监司你就知道这一年或一个周期我主要做什么了。同时还有上报工作计划和需求,来保证这七件事能落实。
考核监司了,对于守令也要有考核呀,毕竟很多工作还要由守令这一层级的官员落实啊。那考核什么呢?就是四善和三罪这两个方面。加起来也是七件事。这里边四善是什么呢?包括“德、谨、公、勤”四个方面,分别指官员的品德、谨慎、公正和勤勉。这一标准体现了对官员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的重视。这里说的是“德义有闻、清谨名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三罪三最包括“治事、劝课、抚养”三个方面,分别指官员在处理政务、劝课农桑以及抚养百姓方面的表现。具体来说:治事之最:指官员在处理狱讼时无冤案,催科(征收赋税)时不扰民。劝课之最:指官员在促进农桑垦殖和兴修水利方面的成效。抚养之最:指官员在摒除奸盗、安抚百姓、赈恤困穷方面的表现。
这是宋朝对于官吏的考评体系。说了这几个小故事,你看我们古代的绩效考评,不管是从大秦也好,还是到了这个成吉思汗元初也好,还是到咱们宋朝也好。
其实各朝各代都有这个所谓的这个绩效。为什么讲绩效的时候要先讲故事?就是想表达一个缘由一个目的,其实人力资源的六个模块在咱们中国发展的时间要比西方国家都要早,你看印度的历史也是5,000年,但是我们做这些东西要比印度还要早。
想表达的就是在企业当中,只要做这个绩效或者其他管理工作,在历史中能找到借鉴的样本,也能够把这些东西拿到我的实际工作当中来。而且是能够马上落地,能执行的。
你看我们说大秦的考核模式跟元朝的考核模式再到宋朝都不一样,比如说是前面唐朝考核的机制我宋朝不一定学。只有选择适合我的那才是最好的。归根结底其根本意思就是告诉各位:不要老去学一些书上看的或者从这个西方国家学的,学习国内的大厂、大公司的等等。
人家的机制一定是好的,这点无可厚非,但是他能不能在我们中小企业里边
生根发芽这是关键。你看人华为用OKR用的非常非常好,但是拿到你们企业你用不了,他不是那么回事,你这一方水土养不了那个种子。我不是强调我这东西多好,而是要告诉各位,做管理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仅仅是绩效考评体系。这样员工才能接受,老板才能认可,我们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这也是我们进入职场上班的根本目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