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员工微信群开始活跃,95 后程序员阿杰发了条消息:"有没有人想联名起诉?" 五分钟后,他的工位传来李姐的河东狮吼:"年轻人要学会感恩!看看墙上的股权证书,等公司上市..." 话音未落,整栋楼突然断电,黑暗中传来阿杰的冷笑:"您先把欠的电费交了再说上市吧。"
有网友问刘不是:
公司现金流不稳定,薪资经常不能按周期正常发放,每月发一些基本生活费,等公司有钱了就补发。老员工也都习惯了,反正迟几个月还是能发出来,虽然不一定能补全全额。
最近公司需要新招几个人,有几个合适的求职者,在知道公司存在欠薪的情况下,还表示出入职意愿。
但我想拖欠工资怎么说都是不合规的,担心新员工以后会“搞事”,有什么减少风险的方法吗?
公司现金流不足常欠薪,怎么和求职者约定?
画饼大师速成手记
"我们这叫财务优化,不是欠薪!"HR 李姐第 17 次把咖啡杯往桌上顿出巨响,溅出的液体在《员工手册》上晕开 "爱岗敬业" 四个烫金字。我盯着她新做的烤瓷牙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俨然觉得她像极了动物世界里诱捕猎物的响尾蛇。
窗外暴雨如注,面试间的空调却开得冷冽。第三位求职者正在背诵标准答案:"我非常认同公司的发展理念,延迟满足是优秀职场人的必备素质。" 李姐满意地点头,我看见她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昨天掰扯股权时留下的创可贴。
1、理论武器库之画饼真经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代年轻人的生理需求已经进化成 "每月能收到 2000 块活命钱"。我们需要构建新型薪酬体系:
(1)期权大饼术
"小张,这是你 3% 的期权协议。" 王总把泛黄的 A4 纸推过桌面,边缘还沾着去年年会抽奖的香槟渍。我看着 "2099 年上市" 的行权日期,突然明白为什么公司楼下的算命先生总在研读《公司法》。
(2)情怀发电论
新员工培训会上,我播放着中国合伙人片段:"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投影仪突然故障,屏幕上定格成王总去年在赌某场的监控截图。
(3)风险共担话术
"这不是欠薪,是大家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李姐边说边掏出《劳动合同法》,手指精准划过第 38 条:"看这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 她突然露出神秘微笑:"所以我们从来都不 ' 足额 ' 啊。"
2、韭菜联盟成立仪式
入职三个月后,财务部突然通知我们去领 "爱心生活费"。出纳小陈抱着一摞现金走进来,每张百元钞上都盖着 "创业维艰" 的红色印章。我数着到手的 2300 块,突然发现这数字刚好够交房租和买速效救心丸。
新员工微信群开始活跃,95 后程序员阿杰发了条消息:"有没有人想联名起诉?" 五分钟后,他的工位传来李姐的河东狮吼:"年轻人要学会感恩!看看墙上的股权证书,等公司上市..." 话音未落,整栋楼突然断电,黑暗中传来阿杰的冷笑:"您先把欠的电费交了再说上市吧。"
转机出现在某个台风登陆的夜晚。王总突然召开紧急会议,PPT 标题闪着 "战略升级" 四个大字。当他宣布 "用股权置换欠薪" 时,我看见阿杰的鼠标在《劳动仲裁申请书》PDF 上悬停了整整三分钟。
"每股 10 元,现在认购打五折!" 王总唾沫星子在激光笔红光里飞舞。我掏出计算器:欠薪 8 万,置换 8000 股,按公司估值 10 亿计算... 等等,公司估值什么时候从 500 万涨到 10 亿了?阿杰突然举手:"王总,我能用欠薪换您的私人游艇吗?"
3、全员股东的狂欢
第二天公司变了天。前台换上 "XX 科技(准上市公司)" 的铜牌,李姐开始用 "我们股东" 代替 "你们员工"。茶水间贴满 "为梦想窒息" 的标语,旁边是财务部新出的《股权分红计算器》—— 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前提是公司活到 2099 年。
阿杰在自己工位挂起 "首席区块链架构师" 的牌子,每天用欠薪 "投资" 自己的项目。我学会了在 Excel 里做 "股权价值波动曲线",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线条,突然觉得这比股票 K 线图刺激多了。
平安夜那天,王总宣布 "启动 Pre-IPO 轮融资"。我们收到邮件通知:"为配合审计,全员需签署《自愿放弃欠薪声明》。" 阿杰在群里发了个 "全体股东起立鼓掌" 的动图,配文:"建议公司直接改名叫庞氏科技。"
财务部开始教我们如何在个税 APP 上申报 "股权激励所得",李姐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合理避税的妙招。" 我盯着系统里的 "其他非货币性福利" 选项,突然想起《刑法》第 162 条关于虚假破产的规定。
终章
元旦前夜,整栋写字楼突然被贴上封条。王总带着财务总监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留下满墙 "即将上市" 的倒计时牌。阿杰抱着他的 "股权证书" 冲进派出所,值班民警看了眼行权日期:"小伙子,这比我孙子的作业还科幻。"
后来我们才知道,所谓的 "Pre-IPO 融资" 其实是拿我们的股权质押借了高利贷。李姐在看守所里哭着说:"我也买了 200 万股权..." 阿杰冷笑:"您那烤瓷牙就是用我们的欠薪镶的吧?"
现在每当我路过那栋空置的写字楼,总会想起王总常说的 "延迟满足"。楼下的算命先生依然在研读《公司法》,这次他告诉我:"年轻人,下次看见公司墙上挂股权证书,记得先看看有没有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