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历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人的意义
学历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人的意义
学历,是人接受系统教育的评级与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历的意义、“含金量”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人文觉醒、治国之始、世族专权、集团利益、牢笼志士、阶级对立、革命必要、仕途必要、生产力贡献,“学历”、学识在华夏的发展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想要理解“学历”的意义,我们要清楚它的历史中的地位。单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历就先后扮演了阶级排除、人才强国、生产力贡献等多个阶段角色。同时与下乡运动、人才召回、人才强国政策伴生,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进步作用。为了更好理解、认识学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接下来将对近20年至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清楚的描述学历在社会、企业当中的位置、角色、作用,以此来较为深刻认识它。
一、2000年至2020年间,学历在社会和企业中影响
2000年(1999年),国内迎来了自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二次重大调整——“扩招”(大学扩招),中国也进入了高校人才极速增长期。1998年高校录取率34%,1999年48%、2001年50%、2008年57%、2009年62%、2010年69%,到了2020年更是达到了90%的最高峰。(近几年有所回落,2024年51.78%、2025年预计32%骤降至98年水平。)
在就学方面,高考录取率对正在求学的孩子而言,其影响为6年或更长;在就业方面,高考录取率对社会人/职场人的影响为7年(学业4年+职场3年)或更久。
当今社会,学历早已成为一个人能力或潜在能力的重要标识,其最为门槛选拔的参考性,仍在持续巩固。
了解了高考的基本历史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对企业而言,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但确是内外部人才选拔、降低选拔成本最有效的办法。
2、本科录取率的走高,必然加剧本科以上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与分流。其作用和影响,与本科扩招历史也会重合。对社会精细分工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个体人对静态学历的认知是有惯性偏差的。我们对35岁本科学历人才的认识,不该与25岁相同。不同的时代、时期下,学历的含义并不相同。企业、HR要对人才与学历有动态认识。
4、“学历”的时代使命不同。2000年-2010年间,“本科学历”的社会使命是人才强国。2010年-2020年间,“本科学历”的社会使命是生产力贡献。2020年后约10-15年间,“本科学历”的社会使命又将回到阶级分层与排除。企业对“学历”的观念和认识,决定了是否能够真正把握住规律的红利。
二、案例解读
“海底捞”的产品特征和竞争力,本质体现在对人性满足的服务溢出。这是一家人系企业,经营核心为人脉驱动型,完成向上人脉驱动后,转而向下驱动。自此,辅格事系、完成了产能裂变条件,进入第二气数阶段。
对于完成一次进阶后的人系企业而言,其对本格人性三色的把控力是很强的,将对象(顾客)的虚荣、攀比、优越感,以及幽默、活跃发挥到了一定的程度。
人系之器为,自己的物质、荣誉、身份、权力、自由、性别等优势。学历对该类企业而言,更多的是经营便利的必要。除此之外,外貌、年龄、表现、附和、治愈、赋情、顺从、证明等均是或均会成为其成长的必要。这是由其文化底色决定的,人力不可抗拒。
2020年后,餐饮业收到疫情影响,行业缩水仅是开端。未来,仍会面对行业食品安全的考验。对餐饮业而言,将会面临注定的终极考验:勤。餐饮,典型主事系行业,以勤为根,下勤体为基石,上勤脑为增进。对于主人系的“海底捞”而言,这样的趋势和考验是艰难的。未来,必将在人与事的两道中做出艰难的抉择,或融资上市、加盟开始模式裂变,或向下救助、保住下游裂变。对其而言,“加盟”、“直营”的本质是相同的,仅是形式不同。这与直接投资、管理、经营分店不同。此为人系之道,亦其根本。
了解其本质之后,我们再来看本题的“学历”问题,即可得出结论如下:
1、“学历”员工,是人系企业、主人辅事阶段,在经营上性价比最高的投入。
2、人系企业内部,理解力、共情力、服从性要比执行力更重要。将中基层管理设置为“学历”员工,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减少大量的决策分歧成本和沟通成本。
3、对该企业而言,不存在“学历错配”的说法,在经营和管理上的优势和利益,是其决策的第一顺序,或是其本能的最大收益决策。
4、每个企业均有其特性特征,其经营、管理、操作各不相同,任何一个单体的“司”不一定能够反映出群体的“行”,甚至“界”。总体决定样本,样本共性反应总体。单体可以作为相当样本反应现象的案例说明,但不可单独直接作为规律级的分析对象。在研究、造物领域,不可对单体细致现象推测上界哦,这样很危险。
三、对人力资源从业的建议
1、先识人之本,再看人之相。学历,是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标识,重要,但不最重要的。在人力资源领域,它仅是降低筛选成本的条件,并非人才识别的重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价值,不要被这些基础标识束缚住,会自缚手脚、止步不前。
2、HR对部、司、行、界、社会的认识尚浅,渠道和方法也比较匮乏。虽然这么说,会有伙伴不舒服,但若能静下来正视环境、自视自己,便能看到、看清许多。对上界环境的认识、了解和理解,是打破自身成长瓶颈的必要,我们需要主动、积极的去寻找突破的契机与机会。
3、除了向上看,还要多向外看。向同行上看,可以丰富自己模块化、标准化的经验,在功能和技巧上提上。向职业之外看,可以打破职岗固有的屏障,完成结构化补整,突破边界、打通接口,完成动态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