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企业的员工,尤其是老员工,确实带着一些“不同的气质”,但在不断追求更大利益的单位驱使下,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后,这些鲜明特征将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趋同。
有点区别,但越来越趋同
民企/外企/国企或事业单位员工各有啥特征,招聘时会怎么对待呢。对此,看法如下:
1,两个前提,不能忽视
在分析或讨论他们区别或各有啥特征前,其实暗藏着两个条件,也就是:
首先是整体印象。即不同性质企业的员工,整体上看,有什么特点,或者与其他性质企业有什么明确的不同,而不是指具体的个体,也不是指某一家企业,而是这一类企业。
然后是指老员工。不同企业的员工,在这里是指老员工,而不是指新员工,尤其是那些在企业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员工,时间越长,越有代表性。
2,各有千秋,没有优劣
对这些单位员工的特征,不同角度或个人爱好的人,看法可能也有一定区别,对他们,我有这样的感受:
民企员工,规范性/严谨性或者工作细致及深度不太强,但广度也就是对非专业的其他领域也有所了解,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更加突出;外企员工,出口用英文或缩写字母的表达较多,流程化/标准化倾向较重;国企员工,相对来说,积极性/主动性/紧迫感不那么强,加班意识较淡,休息休假较注重;事业单位员工,说话/走路/做事动作上都能看出要慢半拍,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比较缺乏成本和时间意识。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代表别人,也只是笼统的概括,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谢谢。
以上特征,我认为没有优劣之分,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都可以生存和发展得非常好,他们中的任何人,如果离开原来的环境而到别的不同环境,生存都可能不如原来,都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如果适应不了,还可能被淘汰。
3,臭味相投,有利有弊
招聘时,HR或面试官很容易老眼光看人,也就是更愿意接纳同性质甚至同行业的候选人。
认为这样的求职者,对同行或同类企业比较了解,能够较快融入企业,熟悉或了解企业的时间就较短,可以较快地贡献出价值,对企业和员工都是有利的。而对那些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企业往往不愿意接纳,认为他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从零开始了解和熟悉,对企业来讲,稳定性是非常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员工遇到“不能接受”的方面就可能比较多,有时甚至一个小事情的处理,都可能让他忍受不了。
使用“自己人”虽然有不少好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行业或同性质企业比较了解,创造或创新的思维就容易受阻,对需要不断创新的企业或岗位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另外,由于比较熟悉,在工作中就容易积累有利于“员工自己”小利益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方面,往往对企业或部门的整体工作不利。
相反,如果是非同行的候选人加入,通过刺激或激励等适当方法,就可能让其将其他行业比较好的做法带进企业来,特别是入职的前期,需要大力鼓励,这样,对企业的创新是有好处的;还有,非同行加入,也少去那些麻烦的同事交情,在对事不对人上面就会更为公平公正。
各有利弊,该如何取舍呢?我是这样看的:
多数岗位还得使用“自己人”,这样用起来更顺手,但需要做好相关制度和要求的约束;少数需要创新的岗位,可以使用个别的非同类企业的人,起到一定的鲶鱼效应。
4,利益至上,渐近趋同
不管哪类型企业,甚至是事业单位,都在不断打破旧有框架或常规,越来越亲近市场化,追求利益的更大化。
为此,不管是企业还是单位,还是里面的员工,都自由不自由或被迫半被迫,越来越被要求“工作更加高效,人员更加精减”,加之各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对员工的管理也更加依法。
虽然体制/机制有所不同,但追求的目标越来越相同,那么,目标倒推回去,管理员工的方式方法就会越来越趋同,原来较明显的员工特征将越来越淡化或不那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可能的五十或百年以上,他们所具有的特征将难以区别。
这样的大胆预测,你认同吗?欢迎吐槽啊。
6楼 red wan
感谢分享!!!
5楼 之字间
作为HR,在用人上,我的建议是,业务用“自己人”(与自己属性相符),管理用“外人”(与自己属性有冲突),之所以是这样的建议,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原因,与公司的决策层(特别是老板)沟通的时候,即有发展(突破固有限制)的需求,还有稳定(试错成本)的担忧,结合这两个特点,就想到了“内外结合”的方法。回到问题上来,民企自由度高、外企规范度高、国企忠诚度高,建议20%的用“外人”,对20%;
4楼 Otto曼
国企最大特点是讲究章程、按流程办事。在把握好框框条条的前提下,个人可以各显神通。国企呆久的人,稳重、不急躁、虑事周全;同时也略显保守,顾虑多。
民企(小规模)相对灵活,不讲究章法,有自由创想的空间,同时风险隐患和试错成本大。大规模民企更趋同于国企管理,规矩也不少。小企业呆久的人,不受约束,执行力强,顾虑少,但易冲动、虑事不周全。
当然,一个人的成就,与其本身品格和悟性有关,因人而异。
3楼 馨楠
学习了,感谢老师们分享。
2楼 六月的雨1987
个人有明确目标,有个人追求的员工,虽然为了生计,表面上适应企业的很多不合理的做法,适应生存环境,但是他还是保持自己积极向上的本色,不断提升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
1楼 毅行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