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员工关系:岗位-仓管员,9月4日提出了离职,部门领导在辞职信上签了字。9月12日提了5天的休假,部门领导审批了,18日部门说人员离职交接没走完,我给他打电话9月20日人员来走交接了。部门领导说等现入职人员把仓库所有库存清点完了,再给他签工作交接的字。 新同事9月30日到岗,10月8日和10月9日已离职员工也来了一起盘库,结果现在差距还差60多项没有搞清楚。该已离职员工提出10月份来的这2天,让公司给相应的工资才行,请问是否合理?目前工资被缓发。
离职员工回来配合交接,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费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话形式的案例呈现给出了“离职员工回来配合交接,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费用“这一问题的答案,又引申出来题主面临的职场多头领导下如何汇报工作、处理问题深层次问题该如何解决的思路。】
又到自由分享日,今天仍然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对话形式展现,希望能够在周末到来之际,这个案例的分享及引申能够引发大家不一样的思考。
10月10日美女粉丝L在粉丝大群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岗位-仓管员,9月4日提出了离职,部门领导在辞职信上签了字。9月12日提了5天的休假,部门领导审批了,18日部门说人员离职交接没走完,我给他打电话9月20日人员来走交接了。部门领导说等现入职人员把仓库所有库存清点完了,再给他签工作交接的字。 新同事9月30日到岗,10月8日和10月9日已离职员工也来了一起盘库,结果现在差距还差60多项没有搞清楚。该已离职员工提出10月份来的这2天,让公司给相应的工资才行,请问是否合理?目前工资被缓发。
离职员工回来配合交接,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费用?”
美女粉丝Z:“一起盘点交接,应该要算工资的。”
美女粉丝L:“现在是新入职同事已经清点完了,但是有亏,所以部门要求让他(那位已离职库管)找出亏的所有物料。之前他(那位已离职库管)不肯一起清点物料,是新同事一个人清点的。”
我:“人力其实不必纠结:在离职交接单上确定最后工作日,哪天是最后工作日,工资就结算到哪一天。最后工作日的确认由业务部门来确认即可。@L”
美女粉丝W:“建议是正常给的,员工也计较,单位再计较一下,新员工多难受,主要目的就是盘点完了,正常交接完,让新员工顺利接手工作。”
我:“我是认可@Z@W二位意见的,人家即将离职的愿意配合公司新招员工入职来交接——本身已经说明已离职员工态度了。”
美女粉丝W:“【鲜花表情】”
我:“目前看来最后一天是哪天尚未确定——毕竟还有60多项没对清楚~就看业务部门想要什么结果了~@L”
美女粉丝L:“萌姐,离职单上最后工作日是9月23日,但因他没交接完物料清单,部门把他的线上离职申请卡在那未审批,我们也不能给他发工资。这个就一直卡在这。我是不是太负责了,部门领导还跟我说,让我跟人员说,不交接的话亏多少就赔多少或着人员来清理完,给他1天的钱。我怎么可能去说这个,不是他部门领导来说。
那个拟离职员工昨天8:58还来了,到了下午3点多吧,说没电脑操作,又直接没打招呼的走了。他其实也还在试用期内。
业务部门领导让我跟那个已经离职员工说,1.不交接的话亏多少就赔多少;2.人员来清理完,给他1天的钱。”
我:“业务部门领导应该想想,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交接走了,也就走了,他这样对待前任,后面的新员工怎么看自己的领导?愿意不愿意卖命?
你不是业务领导的下属,让他有什么想法先跟你领导说。另外,这件事你也跟你的领导汇报一下,免得被动。@L”
美女粉丝M:“萌姐考虑得好细,说得好全哦。”【这么的夸赞,我老脸一红,其实彼时我还没怎么说呢,重点都在后面。】
美女粉丝L:“我的三个领导,大领导的意思是部门说这几天算工资的话,就给他按劳务算。来几天算几天。”
我:“敲黑板、划重点——人力资源部不是业务部门的秘书部,不能业务部门领导说什么、是什么,人力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你大领导都有意见了,你就按照你大领导的想法给业务部门领导反馈呗~”
美女粉丝L:“我的两个小领导的意思就是,考勤不给他打了,等他交接完了工资就发,9月23日离职,10月份再给一份工资,而且万一出了工伤怎么办,仓库那里。
我昨天(10月9人)按小领导们的意思已经反馈过一次了,跟部门,今天人员没来了。”
我:“你大领导的意思10月份给劳务——毕竟那位员工已经入职新公司了,一个人不可能有两份工资的。@L”
美女粉丝L:“那个人没找工作,大领导意思就按他9月23日离职,10月的只能按劳务给了。”
我:“你刚才不是说那个人在试用期吗?你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已经离职的员工在试用期?@L”
美女粉丝L:“我的意思是那个人是属于我们公司试用期员工,他自己觉得提前三天提出离职就不用管了。
大领导的意思是他的离职时间就到9月23日,10月份顶多算个劳务方式给工资,做一天给一天。小领导的意思,不想给这个费用,人员属于自己离职交接没做完分内事情,而且9月23日到现在都旷工了。业务部门意思是:你们人力说了算。”
我:“哦,那我以为那位离职员工入职新公司了。我理解有误。我还是觉得你大领导考虑的对,按照劳务发还是比较安全的。
打字太慢,我发语音。”
以下部分根据我的语音整理。
我:“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试用期员工提前三天提出离职是合法的,就是说这个员工在试用期内如果希望解除劳动合同,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你们公司,不用说明理由,也不用限定形式,就可以走了,三天时间到就可以走了——我觉得这个员工在法理方面做的是没有问题。
在情理方面,人家可以完全可以选择不回来配合所谓的交接,毕竟这都是人家离职以后的事情了,你们交不交接,怎么交接,那都是单位的事情,对吧?离职之后员工完全可以以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实情去推脱不回来配合交接,但是这个员工我觉得还是做的可以的,离职之后还能配合回来配合交接。
我不太理解你所说的那两位小领导提出的所谓的旷工,9月23日是业务部门认定的最后工作日,于情于理,你想一想这个事情,因为业务部门领导他是比较担心库房出问题——毕竟盘库是个非常繁琐的事情,需要一项一项核对,数量上,品类上面都要核对清楚,库房才能放心的交接,对不对?那这个人他回来配合已经说明他是个比较负责任的人了,他付出的时间,是不是应该给他一定的费用呢,对吗?然后按照实际的劳务考虑来给他这个费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也有多头领导的这种时候,但是我通常都只会听我大老板的这个意见的。人力资源部对外的只要有且只有一个声音,就是在往外发声之前,就应该统一好思想,就是说内部都沟通好,想好了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按照什么样的制度或者原则来处理这件事情,然后不能来回拉抽屉,来回变——这就容易让业务部门觉得——首先,人力内部有问题,不团结,第二,人力内部就是朝令夕改,因为明显你的大领导和你的小领导之间,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所以就是说在这个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的时候,就是一定要对外有且只有一种声音。在这件事情上,我同意你大大领导的那个意见,是按劳务给他按日结算的,这个是比较灵活的,因为你要按工资的话,人家明明显最后工作日是在九月份。
反正你是有领导的,你的领导已经有明确意见了,然后在这个群里你发这种求助,我觉得应该没有任何的意义。为什么呢?于情于理你心里应该很明白,你应该怎么处理,无非就是一个人力资源部内部沟通的事情,对吧?人力资源部内部统一好意见,我不管你们人力资源部最后做出的意见是什么?那业务部门既然说听人力资源部的,人力资源部就要拿出一个经得起推敲、对公司是安全且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来,这是我的最后意见,明白吗?
在这个群里,我们所有群友,既不是法官,也不是检察官。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指出你们领导有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你们企业里面的任何人,跟你们人力资源部没有利益关系——我们首先了解你们企业的情况,第二个不是利益相关人,第三就是这件事情很明显是你们人力资源内部沟通有问题,就是你们人力资源部内部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你们内没有做好沟通,便对外发声了。
现在其实你们人力资源部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而是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个群里面说这种事情,我觉得其实挺对你来说是内耗,对我们来说也是内耗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吗?大概我能想到大概就这个情况——我们做人不要内耗,既然你有领导,领导什么想法,你就按照领导,你该怎么执行怎么执行。
遇到领导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你这么这么多年来,你行走职场,你应该也有你自己处理的技巧,我们的意见不足以作为你听谁的,或者是不听谁的的一个依据,明白吗?做人力,要明白这个道理。听语音吧。@L”
美女粉丝L:“谢谢萌姐+【鲜花表情】”
我:“不客气亲。”
美女粉丝L:“在这件事情上,我确实没做到把人力资源部对外的声音,做成统一。”
我继续进行语音分享,以下这一段根据我的语音整理。
我:“这件事儿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你,我的答案就如下:
我不太很清楚你们三个领导怎么称呼,就称呼你们大领导是A,小领导是B和C。我分别征求了这三个人的意见之后,说实话,B和C的意见,其实我内心是不愿意接受的,那我就去请示大领导A的意见,我说他们B和C是这样这样说的,您说我应该怎么去答复这个业务部门?按照您的意见答复还怎么样,我肯定会以这个底色去跟大领导,也就是这个A去做沟通的,让他去定个调子,按什么方案去往外报,L你知道吗?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这就是让你的大领导知道你是按什么方案去往外报的,让他心里有个准备,等哪天业务部门领领导来找找人力资源部的时候,省的他蒙在鼓里,啥都不知道呢,对吧?
你知道吗?如果我要是做这件事儿,我一定会先拿着B和C的这个方案去找A,然后A给出最后的意见来之后。我拿着A的意见去找业务部门之前,我要把这个意见跟B和C都说一下,就说我们都按这个方案往外报啦,然后大家都做个心里有数儿,统一口径对吧,免得被动。
我如果遇到大领导A和小领导B、C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我就会按照这个思路去处理,这也是我长期在多头领导下总结出来的经验——多头领导情况下,内部沟通非常重要啊,一定要沟通到位,因为沟通一旦不到位,信息一旦不对称,最难做的是被领导的这个当事人本人。、
这就是我的经验分享,现在你的问题不是说这个已经离职员工有什么,或者你对你们公司有什么,这个事情其实还到不了那个程度,最重要的是多头领导之下的内部沟通问题——你可能还没有适应这种状态或者是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你一定要把这个事儿给解决好,否则你还麻烦还在后面。
面对多头领导,我的这种处理的方式就是如此——在各种大小领导面前,我的定位很清楚,就是个执行者,然后一定不能越俎代庖,头脑一热我就瞒着他们任一方,把A或者B和C的方案就就往外报了,不能这样干。
在往外抛方案之前,一定是A、B、C仨人全都知道我是拿着什么样的方案跟业务部门报的,然后让他们心里明白我是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执行的啊,毕竟事儿不出没事儿,然后一出肯定会直接找领导的啊,对吧?那起码是在这个抛出方案之前,我得找一个人给我站在我我身后给我撑腰啊,对吧?大概就个道理。道理很简单,你想想是这么理儿吧?
各位有多头领导情况的,可以听听我刚刚分享的几段语音,我分享了我如果是@L 在这件事里面该如何处理领导 意见不一的情况的~@所有人 ”
美女粉丝L:“[动画表情] 爱你+真是感谢的‘五体投地’了+【呲牙笑表情】”
我:“我直觉上你应该还没适应‘多头领导’”
美女粉丝L:“三个人,事情多的做不完,事情我有时候不知道跟谁汇报,大领导有时候一个决定自己拍板了,然后又不是按正常法理出牌,就像上次辞职信这个事情。小领导又会跳一下。我这个人没主心骨。现在终于知道,需要自己去面对了。”
美女粉丝W:“我不大明白这种多头领导的情况呢,没遇见过~”
美女粉丝J:“就是业务有一个领导,行政管理又是一个领导”
美女粉丝W:“哦,就是类似于矩阵的这种形式”
美女粉丝D:“不是吧,应该是人力资源部有几个领导吧。像主管,经理,总监”
美女粉丝W:“人力资源部有一个领导的话,老大的意见不是层层下来的吗,到了主管应该会给我一个明确的处理方式,怎么还好几种声音呢,感觉跟萌姐说的那种不一样呢?”
美女粉丝Y:“我的领导A总就会在给出意见后让我再问问B总C总意见(非HR部门的),就是他们的一些决策会商量着来。”
美女粉丝D:“刚案例中提到的是同部门的大小领导,因为意见不是统一,所以在对外时,先统一建议,再传达这样。”
我:“多头领导实际上就是多重领导或交叉领导,是指一个下级同时受到两个或多个上级领导的管理或指挥的现象。@W
我说说我的情况——我的直接领导是公司大老板,但是各业务合伙人在相关人力事宜有时也有发言权,这种情况下,我就要多头汇报、统一意见。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公司辞退员工,各业务合伙人会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提名,汇总到人力出一个名单,但这不是最终的名单,这个名单会由公司轮值合伙人报公司大老板,大老板综合考量,最终拍板之后,我会去找各业务部门合伙人先说一下最终名单,然后业务部门合伙人如果有意见,会跟大老板去讨论(很少出现,除非大老板开的是业务合伙人特别想留的),最后讨论完的是最终版本的名单。我跟大老板确认无误之后,去跟员工谈离职——这种情况下,鉴于我们公司的行业特性,都是当天谈了当天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当天做完离职交接。
在这种事情上,跟员工谈离职、确定赔偿金额等等都是不是大事,大事是确定名单及这个多头领导、统一意见的沟通过程——这是确保人力对外只有一种声音的关键。”
美女粉丝W:“明白了萌姐,是有业务合伙人。”
我:“换做其他公司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这些领导跟人力资源部领导之间通常会形成多头领导~”
美女粉丝C:“听完萌姐的分享和建议,对我太实用了。我的两位领导,一位公司大老板A女,另一位业务事业部CEO(业务量占总量的50%)B男,两人年龄相当,20多年交情,但是A忌惮B,B瞧不上A的做事方式,两人经常battle”
我:“这剧情应该很精彩。有个超有能力的下属,当老板的猜忌心重的,两个领导之间会矛盾严重。当然,做下属的不参与、不靠近两人战火圈、不让血澎自己身上就行了。其他的也没啥。
扮好小白兔,狼饿了也不能吃兔子,因为还要留着兔子干活+【捂脸笑哭表情】@C”
美女粉丝C:“哈哈,曾经也当过枪,当过炮灰...现在明朗了”
我:“现在天天的上班看戏多开心,这免费的高端福利可不多见。带薪吃瓜,真人出演,想想就很赞。”
美女粉丝C:“真真儿体会了:人生如戏。”
我:“还有下一句——全靠演技。”
Tips:这个案例中库房已经离职的库管回来配合交接应该按照大领导A的意见来按照劳务结算,这是这件事的解决方案,另外,这件事的关键不在解决方案这里,而是通过这件事的处理,题主明显没有适应多头领导下的沟通问题,在多头领导下,一定要先统一部门内部意见之后再往外报方案,且让各位领导知道按照什么样的方案对外报的,这样虽然作为执行层面的题主内部沟通量增加,但是会确保人力资源部对外始终有且只有一个声音,且一旦发生情况,题主也会有领导支持——毕竟报出去的是人力资源部的方案。
1楼 豆豆发芽了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