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效应那效应靠不靠谱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自我”,外界的影响,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间接”的,远远不及“内因这个直接”的东西起作用。
靠不靠谱,不重要,只要内驱力强大就好
老皮的这个效应,拿到国内来,就不得不考虑“什么特色”了。对其“靠谱”与否,我是这样看的:
1,当然靠谱
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还是国外国内,人家这个研究,毕竟是经过许多实践检验而且是有效果的,怎么能说“不靠谱”呢,那肯定是靠谱的啊。
至于怎么个靠谱法,或者说有多大程度的靠谱,在什么条件或环境下靠谱,这就不是今天讨论的内容,如果真想了解,最好移步网络,随便搜索相关关键词,就可以看到许多这方面的内容,看了,自然心里就有数了。
2,也有条件
不管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还是管理者对下属的赞美,还是家长对小孩的赏识,并不是偶尔一次,或者某一段时间,或者个别人这样做,相关对象就可以变得越来越优秀的。
这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正激励。不应只是被激励者的某一位相关的人,如果某些人正激励,有的人却消极甚至相反操作,对被激励对象的影响就复杂得多,十个正激励,往往赶不上一个负面主动打击的影响,可想而知,这样情况下的成长会是什么结果了。而且这样的正激励,还应当是长期的全面的,发自内心的,不能有虚假的,要有心知肚明的事实依据。
二是不附条件的。不管是教师队伍,还是企业管理者,在这个物欲时代,凡事不追求利益的人,确实不多了,能够替学生或下属成长着想的人,凭心而论,比以前的年代少得太多。
校外各种班,上课不讲/补课来讲;下属要学什么,不过“吃拿卡要”,是很难有机会的。真正不附加任何条件,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或下属成长而采取长期一贯的“正激励”,放眼开去,真只能凭运气了。
从这个角度讲,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但是,由于父母与孩子既是小时候的玩伴、又是学业的助手、还是生活上的依靠等多重角色,导致了父母不太可能一直都用“正激励”的方式对待孩子,只有那些强忍着心中不愉快,或者养成了非常好的情商的父母,才可能对孩子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样的父母却极其少见,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很少人成功的道理。
三是内因作用。再多再好的“正激励”,也需要通过被激励者自己这个内因,才能起到效果,如果不能正视这些正激励,反而当成“傲骄”的资本,或者有恃无恐,越来越优秀,恐怕也只是一相情愿的事情了。
3,自驱力
学生时代,特别是年龄越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确实能够起到很大正面影响作用,如果成年后,一直拥有这样的环境,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样的幸运儿,恐怕不成功就难了。
但是,成年后,特别是走上社会,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同事/领导或邻居,完全是随机的,不同年龄/教育/性别/民族/素质等的人都可能与我们打交道,甚至一些“不如我们”的人当了自己的领导,也完全可能遇到性格很怪/做事很离谱的人,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人或事,如何正确看待,如果减少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抵御”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有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行动,不为旁人旁事所影响,将自己强大内驱力发挥到极致,不管领导或家人怎么对待,都不为所动,这样的人,也是容易成功的,即使学生时代不为老师所重视。
相反,如果学生时代老师很重视,但步入社会后,不能正确看待那些杂人杂事,没有一直拥有强大自驱力,也容易失去自我,导致不那么成功。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所以,这效应那效应靠不靠谱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自我”,外界的影响,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间接”的,远远不及“内因这个直接”的东西起作用,您说呢?
2楼 努尔哈赤64552
皮格马利翁效应要看如何运用,对于激励或者赞美运用要持续、真实、诚恳
1楼 red wan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