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合作是连在一起的。前面我们谈了分工,而分工后,组织各部门或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即他们在工作中如何协同,如何处理冲突?能不能获得组织效率最大化,则是我们本篇需要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如果员工“关系”出现问题,组织效率就会下降。那么,该如何诊断“关系”是否健康呢?我们建议通过以下四类指标来一一判断。一是协同机制的多样性;二是协同机制的有效性,三是协同的沟通机制,最后一个是冲突对协同的影响。
一、组织协同的多样性。明茨伯格理论中描述了6种有效的组织协同机制,分别是互相调整、直接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出、标准化技能及标准化规范。他们的详细解释详见图中所示。
1、互相调整
|
就是两个人之间通过一种简单的非正式沟通形成的一种协作,比方说两个业务员之间、两个部门的员工之间,通过大家的沟通形成一种协作;
|
2、直接管理
|
指的是上级直接对下级的直接命令;
|
3、标准化工作流程
|
用一种标准化流程让员工按照流程干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降低了对人的依赖度,主要是通过流程来实现客户价值。
|
4、标准化产出
|
指的是我们给每一个人确定不同工作的结果和目标,以目标来牵引你的工作。
|
5、标准化技能
|
指的是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工作规范、工作标准、工作要求。比如产品制造sop。
|
6、标准化规范
|
指的是通过工作道德、价值观、信念、理念引导员工协同的一种方式
|
其中,相互调整主要指组织横向工序之间的协作,直接管理是主要指上下级之间的协作,而标准流程、产出、技能和规范,都是整体提升组织协同水平的方式。
比如,高精尖仪器行业的客服部门遇到复杂的客诉时,要召集研发、生产和品质团队等多个团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派人上门处理仪器异常等等,但由于组织缺少这样的标准化流程,客服部门常常觉得任务难以推进。最终导致售后处理不及时,客户满意度降低。
在诊断时,我们可以这样问:“目前组织内的协同方式主要有哪些?哪些协同方式是组织目前所欠缺的?”“公司目前的流程完善吗?有哪些任务没有流程,能举个示例吗?”
二、组织协同的有效性。组织纵向结构一般都有清晰的“命令-服从”关系,上级命令,下属服从,所以“直接管理”的协同方式往往凑效。但组织的横向协同,特别是跨部门协同常常出问题。
这是因为,有时组织虽然具备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产出或技能,但因为“权力命令”制约,执行的部门或成员对任务“无所谓”。比如上面那个客服,如果没有被赋予权力,当研发、生产等其他团队不配合时,常常只能无可奈何。看来,协同除了要注重流程上的联接,还要注重权力上的联接。
如图中所示,常见的组织的权力主要有4种,分别是审批权、审核权、建议权和知晓权。
权力主线
|
权力副线
|
审批权
|
批准或否决的权力
|
建议权
|
为某活动提供建议
|
审核权
|
程序性的权力、合规性审查核准
|
知晓权
|
必须被告知,知晓
|
协同机制要发挥效力,权力要被掌握在正确的人手中。那么,如何判断权力是否被掌握在正确的人手中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依据:
比如权责对等吗?责任下移,权力是否也随之下移?
比如权力是否跟着信息走?一般来说,谁拥有所需信息,谁就拥有更多决策权,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
比如权力是否跟着能力走?专业性更强,能力更高的人是否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
诊断时,我们可以这样问,“组织中权责不对等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说明?”
另外补充一点,权力分配时,也要考虑权力制衡,注意风险防范,减少失控风险。比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赋予生产或财务部门一定的审核权,就是对采购部进行的权力制衡。
三、组织协同的沟通机制
沟通不畅也会影响组织协同,而高效的沟通机制,可以极大提升组织协同效率。有些企业借助线上企业管理工具,比如ERP系统。一方面,改变了手工处理数据传递慢的现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数据在系统内得到共享,任何信息的变动在系统中都会及时地体现出来。
对沟通机制的诊断比较简单,可以从沟通渠道、沟通方式和沟通频率等等方面进行诊断。比如,我们可以问:“你和上级的主要沟通渠道有哪些?能否及时收到信息反馈?”“在沟通渠道的选择上,组织内部偏好一致性如何?”等等。
四、冲突对协同的影响
因为认知、立场以及接收到的信息不同,组织内冲突难以避免。不良冲突或者冲突处理不善,则会极大影响组织的协同性。诊断冲突对协同的影响,我们主要诊断冲突的影响程度,以及组织处理冲突的方式。
在诊断时,我们问这样的问题:“为满足某某客户需求或企业目标,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合作程度?”,“根据你的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A部门和B部门
|
A和C
|
B和C
|
|
|
|
|
依赖程度高,依赖对方而生存
|
|
|
|
依赖程度中等,各有所需
|
|
|
|
依赖程度低,没有对方也没什么影响
|
A部门和B部门
|
A和C
|
B和C
|
|
|
|
|
非常好,很明显通力合作
|
|
|
|
良好,经常合作,能相互理解
|
|
|
|
平均,相处一般,有一些摩擦
|
|
|
|
不佳,彼此经常误解,信任度较低
|
|
|
|
很不好,存在严重的问题。
|
然后将收集的收据,放在不同的对应象限区间。
如果通过收回的问卷信息,我们看到本需要紧密协同的部门或个人,却常常存在冲突,则说明冲突对组织协同可能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在继续诊断时,我们要重点关注组织是如何处理冲突的。比如询问:“冲突中是否常出现第三方协调人?”“你认为冲突双方和冲突协调责任人是否具备冲突处理的知识/技能? 我们还可以继续问:“当组织内发生冲突时,你看到他们最常运用的冲突处理方式是什么?”,“你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冲突的最好办法吗?请举一个具体的示例。”
常见的冲突处理模式有五种,分别是竞争、妥协、迁就、回避和协作。这些模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要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性地采用不同的模式应对冲突。比如不重要不紧急的事件或双方都处于非理性情绪,应选择回避与迁就的模式;重要紧急的事件,建议选择竞争的模式;重要不紧急的事件,适合选择协作的模式;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件,选择妥协的模式。
A部门和B部门
|
A和C
|
B和C
|
冲突处理模式
|
|
|
|
竞争:满足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强势一方获胜
|
|
|
|
妥协:双方都有所让步
|
|
|
|
迁就:满足他人而不满足自己
|
|
|
|
回避:既不满足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的利益
|
|
|
|
协作:坦诚沟通,满足自己也满足他人
|
我们还可以从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出发进行诊断,如问:“就你所观察到的冲突影响,冲突对组织目标,组织绩效造成了那些不良后果?”。
关于关系诊断的内容到这里已接近尾声。本篇开始说道,诊断关系,主要是诊断组织中的协同性和冲突程度,我们建议通过四类指标,来判断组织的关系是否良好,一是协同机制的标准化流程、产出、技能及规范是否完善;二是权力是否掌握在正确的人手里,第三看协同的沟通机制是否顺畅,最后一个看组织是否具备应对冲突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