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说“苹果”,“自行车”,你大脑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但当我说“世界”、“绩效”、“文化”时,似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所指。
文化的含义很广:这个人很有文化,这里文化指的是知识;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文化包括唐诗宋词,京剧相声。西北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饭说的是一种饮食文化。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人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是一种文化,11年日本9级强震,表现出冷静和秩序,是另一种文化。
据统计,全球有17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所以,当我们讨论什么是文化,以及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清楚,我们在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先来看文化。
文化的定义很多,文化的内含也包罗万象,而且似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常常说文化“很虚”,其实不然。
因为文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文化最终会落在行为上”。中国崇尚“尊老爱幼”,这是一种文化,但在行为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诸多表现:如我们经常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会为老人小孩让座,在饭桌上有人会为老人小孩夹菜。所以,文化并非虚无缥缈,它是可以被观察和感知的。
理解了文化的特征,我们再来看企业文化,似乎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在企业中观察和感知到的各种行为,都可能被提炼为某种企业文化。(我们不能说完全代表其企业文化,因为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情绪、认知、立场、目标等等)
比如,加班时长,办公桌底下的铺盖都可能代表这家企业具备狼性文化,或者叫“艰苦奋斗”的精神。
所以,当某位管理者被问其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我没法定义它,但当我看到它时我就会认出来。”
现在,明白了文化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更聚焦一些了。
企业管理专家一般把企业文化的内核描述为: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很多人认为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不但务虚,而且很难记,现在我们知道了文化的特征,也就更能理解它们了。在《权力与领导》一书中,作者是这样定义它们的:
1、使命
使命是有关“组织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的”的总结。
很多企业的使命存在描述不清晰,或没有独特性,缺乏新意等问题。比如“为客户服务”,这样的使命就很难对员工起到鼓舞作用,因为没有行业特征,任何企业都可以采用这个使命,而且客户是谁?怎么服务客户?都没有说清楚。
有些企业说它们的使命就是“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使命听起来很直截了当,也没有错,但却容易在员工内心种下心理暗示:我是在为老板赚钱。不但激励性因此受影响,还容易让企业过于关注利润,导致一些短视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订企业的使命呢?下面的例子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如果企业使命是“做出最省油的汽车”,则员工关注点可能是:汽车的发动机。但是,如果企业使命是“做出最节能的汽车”,则员工的关注点就不会局限于汽油发动机了,在电动能源汽车日新月异的时代更能抓住机会。
2、愿景
我们可以把愿景理解为企业的长远目标,也就是企业“使命完成后,组织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描述。
愿景的描述方法和使命差不多,这里不再展开。
3、价值观
都说企业在招聘时,要找和企业文化(价值观)相匹配的候选人。那这里的说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呢?
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更重要?”的一种表达,也是一种选择,可以理解为“哪件事更重要,哪些事情相对没那么重要”,“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也可以理解为“在我们努力完成使命,实现愿景的过程中,员工的做事原则”。
比如,成绩和诚实哪一个更重要?如果你认为诚实更重要,就不会为了成绩在考试中作弊,但这并非绝对且一成不变,比如平常考试时你会选择诚实,但如果这是在高考,或者老师监考不严时,你的选择随时会发生变化。
——————
有了企业文化的内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就能起到指引员工行为的作用,反过来,通过观察员工的这些行为,我们也能感知这家企业的文化是什么。
比如某企业崇尚“客户至上”的价值观,“提供24小时服务”就是具体的行为;而企业采用“扁平化组织”,可以推导企业可能崇尚“高效沟通”“充分授权”的价值观。
我们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们会重点通过“价值观”和“员工行为”来讲解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给大家带来最落地实操的企业文化干货内容。
1楼 Miss_蔡蔡
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