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HR不一定要成为专业的培训讲师,但基础的课程开发技能一定是要掌握的。开发一门课程,流程关键有四步,分别是搭建课程框架,获取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设计以及课程呈现设计,这四步有点像造人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搭建课程框架。
常见的横向逻辑顺序有6种,分别是Why-What-How-End式、时间式、并列式、空间式、典型场景式和对比式。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际案例来看看,如何通过金字塔结构来搭建课程框架吧。
王老师年轻有为,不但是公司的骨干销售,还是企业的十佳内部讲师。时值年末,公司五湖四海的销售都要回公司总部参加销售总结会。各地的销售难得聚在一起,培训部希望在总结会中组织一场培训,让王老师开发一门课程,培训对象是各地销售经理,培训时长在2小时左右,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由王老师自行把握。
王老师经过调研,确定了本次的培训主题为:降低销售风险。教学目标是让销售经理熟悉销售过程中常见的销售风险,在新的一年提升10%的回款率。搭建课程框架是制课的第一步。
王老师首先想到通过时间式逻辑顺序搭建第二层内容,通过销售流程,在第二层设定了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主题,这样的好处是,根据售前中后再不断分解下去,更容易做到内容不遗漏,不重复。
因为培训时长有限制,王老师要在2小时内讲完整个销售流程存在的所有的风险点,时间不够。但如果只保留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删除其中和销售风险相关性小的环节,逻辑线又会变的模糊。
所以王老师对框架进行了调整,根据销售风险类型,他在第二层设定了合同风险、渠道风险、交付风险、运输风险和收款风险等五个次主题,这里运用的是并列式逻辑顺序,其中合同风险的分支又按签订前、签订中和签订后的时间式逻辑顺序,课程虽然组合运用了不同的逻辑顺序,但只要每一主题分支下,同一层级的横向结构是相同的逻辑顺序,整个框架的逻辑就能同样保持清晰。
调整后的课程框架有了进步,但经验老道的王老师,一眼就看出该课程框架还有三处不足。
第一个不足,是课程没有导入和结尾。这时王老师想到了Why-What-How-End式的横向逻辑顺序。通过Why来导入课程,是搭建课程框架最常见的方式。
Why就是为什么?可以讲痛点,说问题,也可以讲意义,谈价值等等等等,比如将某销售违规操作给公司带来的惨痛损失作为案例。Why的目的是回答学员为什么他要参加这次培训,对他有什么用,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员尽快进入角色。
What即“是什么”,主要讲定义,一般是课程主题的扩展或解释,在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就像销售卖产品,先给展示产品有多好,这是Why,再说明产品是什么,如品牌、性能等,这是What,如果客户有了兴趣,再演示产品怎么用,这是How。当然,如果学员都已经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了,What这一步可以省略。
王老师根据上面的思路重新调整了课程框架,新增了一个层级,并把各种风险类型下移了一个层级,作为第二层主题How的分支。
第二个不足。金字塔结构有一个原则是:同一分支的层级“互不包容,不重复、不遗漏”。王老师发现,风险类型中的运输风险和收款风险其实都属于交付风险的一部分,把他们放在同一层级是不合适的。于是王老师把运输风险和收款风险下移一层,作为交付风险的一部分。
第三个不足,王老师通过金字塔结构,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合同风险并不适合这次的培训对象,因为和客户签订合同的执行和审批权都在公司总部,于是,王老师把“合同风险”删除了。
王老师把修改后的框架图让同事给意见,同事建议新增市场政策风险,因为国家出台了医疗器械产品销售的新政策,各地的销售经理们必须知道销售政策的变化,避免违规销售。
至此,王老师通过调整逻辑结构顺序,引入了课程导入和课程结尾,并在同一分支的层级“互不包容,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指引下,调整了部分主题的层级,根据主题和培训对象的相关性,删除和新增了主题。最终把课程框架基本确定下来了。
王老师要做的下一步,就是把该结构图转化为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补充课程的一级大纲和二级大纲。
我们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了通过金字塔结构搭建课程框架的全过程。其中学习到的知识点并不复杂,做好的关键是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及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