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消息中心-服务通知-安全验证
扫码前往/下载app
很多面试人员本身因为对面试不重视,所以也不会在意面试的时候,是采取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一的方式,因为大多数的面试官,就没去想过这种问题。但事实上,在面试的时候,采取不同的面试方式,其效果也会不一样。也即是,面试方式会左右面试的结果,所以,了解三种面试方式的各自特点,对我们选择正确的人是很有帮助的。
我本人面试,基本上都是采用一对一的面试方式,这也是我鼓励采取的一种方式。观察过很多企业,凡是没有接受过面试技能培训的公司,都喜欢采取多对一的面试方式;凡是重视招聘面试工作的、接受了面试技巧培训的企业,则大多会采取一对一的面试方式。下面我分别说说这三种面试方式的好处和不足。
首先,多对一的面试方式,其不足的地方是多方面的。第一,会给应聘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感,尤其是在候选人的对面,坐着一排几个正儿八经的面试官,各个正襟危坐的,可想而知,应聘人员得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才能应对这次面试。第二,不利于面试问题的连续性。因为在面试过程中,一个面试考官问完首问后,很有可能会进行追问或者顺着他的这个逻辑询问第二个相关联的问题,但这时,有可能另一个面试考官在听到应聘人员的回答后,即刻就插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问题,这会造成面试问题的不连续性,甚至是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给应聘者带来不专业的感受。第三,面试官在询问问题的时候,会顾忌其他面试官的感受,担心自己询问的问题不合理,从而尽量避免自己询问问题,或者是不询问有难度的问题。第四,针对国企,大家都怕承担责任,选择多对一面试的方式,即使录用了一个不合格的人,也不是某一个面试官的责任,而是大家一起面试通过的。
其次,一对一的面试方式,其优点很多。第一,可以充分发挥面试官的才能,在不受周边环境影响的情况下,顺着自己的逻辑结构,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询问应聘人员。第二,应聘人员也不用关注过多的面试官,而只要关注到眼前的这一个面试官即可。这让双方都能保持面试时的专注度。
最后,一对多的面试方式。这种方式,也会被企业所采用,尤其是当某一个岗位,前来应聘的人员很多,而对该岗位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例如生产工人,就会采用这种面试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节省面试时间,一次性筛选出多个所需要的人才。当然,这种方式难免会造成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到岗位上的情况。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一对一的面试方式其优势是很明显的。但对面试官的要求也会比较高。想要做到能从容应用这种方式,需要面试考官平时多训练,多做模拟,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面试能力。另外,采用一对一的面试方式,还需要多设置几个流程,做到不同面试官可以看到同一个应聘人员的不同方面,因为无论经验多么丰富的面试官,依然还是不能看到应聘人员的全面。多设计几个面试流程,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不同层级的候选人,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面试方式。选到合适的人,其实是一件蛮困难的事,所以,慢一点,宁缺毋滥!
58
39
1
分享
1楼 周施恩
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还是不适合。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HR的综合素养,企业用人的压力,人员供给的数量,等等,综合起来考虑。
获得 打卡牛人 专栏作家 三茅认证称号
每月经综合计算排名可上榜上榜用户将获得200~800不等的茅豆奖励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人力专业知识总复习1
万红coco
10-04 09:00 92
人力专业知识总复习2
10-05 09:00 74
招聘专场直播答疑-10月
丁晓文、课程班主任
10-09 19:00 2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暂无结果
微信扫码激活福利
Hi!欢迎来到三茅网
下一步
跳过
完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绑定手机号即可享受完整功能
收不到短信验证码的几种常见原因:
1、手机装了拦截软件。
解决方案:在软件中操作解除拦截,或删除软件即可
2、手机关机、暂无信号、欠费。
解决方案:保持手机电量充足,手机账户状态正常,且处于信号良好的网络环境即可
3、手机欠费停机后充值复机第一天无法接收SP短信。
解决方案:建议联系您的手机运营商处理
4、在运营商那边设置了黑名单。
解决方案:建议联系您的手机运营商处理解除黑名单
5、手机无法接收长度超过70个字的短信。
解决方案:更换可支持接收长短信的手机
6、手机在境外使用或者使用境外手机。
解决方案:境外无法接收服务短信的问题,建议联系您的手机运营商处理。如因使用境外手机导致无法接收服务短信的,则建议更换能正常接收国内服务短信的手机
7、手机短信息存储满了。
解决方案:删除短信,腾出内存空间即可
8、个别地区有手机网络、运营商故障等。
9、当前绑定手机已停机或已注销。
解决方案: 申请人工协助
1楼 周施恩
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还是不适合。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HR的综合素养,企业用人的压力,人员供给的数量,等等,综合起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