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公司建立了新员工导师制度,每位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公司都会安排一名导师来传帮带,解决其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帮助其尽快融入工作。但久了后导师们的积极性普遍都不高,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们比较忙,更大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带领新员工,请问作为HR我要如何和各部门经理有效沟通,让这个导师制度,有效地运行下去?
感谢提问,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导师积极性不高,在我看来呢,导师之所以积极性不高,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工作忙以及不知如何带领新员工这两个表面因素,但其实,还有一些深层次因素咱们HR也需要看到:
从帮带行为看来,导师要花费自己的时间,去从0到1教新员工干活,这部分的时间原本是导师自己的支配的。他们活少,就有更多休息时间;活多,就相对休息时间变少。
如果HR只让导师帮带,导师自己的时间被压缩,因为带了新员工,反而要留下来加班,或者需要加快效率完成原本的工作,对导师而言,这就损害了他的利益。
导师带了新员工,教他们怎么工作。新员工一开始必然手忙脚乱各种出错,那这时,导师就要出来承担责任,或者帮新员工擦屁股。或许这工作导师自己可以干的又快又好,但现在又要忍着新员工的低效又要替他们背锅,这就变相加大了自己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可问题中的公司现在只是让导师承担重量,却没有任何激励,导师当然不会乐意。
让导师带新员工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新员工好不容易带出来了,反而调去给其他人或者其他部门,这就是导师无法接受的结果。相互关系还不确定呢,谁会愿意提别人做嫁衣啊。
公司安排“导师”传帮带,是希望导师可以带新员工尽快熟悉工作。
那作为HR,想要让这个制度更有效地运营下去,就可以根据上文得出导师不愿意带新人的几个因素出发,进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岗位发展激励导师
每个职场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导师,基本上是一些在公司有一定时日,工作表现也基本符合要求的员工。那么他们留在公司,就是希望有更好的发展的。
因此,HR要通过带新员工的这个动作,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潜在地观察导师的管理能力,作为后续岗位晋升的参考。
2.用奖金激励导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职场人在外打工,不就是为了多一份工资养家糊口嘛。帮带新员工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又没有增加收入,反而压缩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增加了自己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导师当然不愿意带了。因此,HR可以想办法通过一些奖金上的上调与增加,去激励导师带新员工。只要奖金比例得当,导师自然带得开心。
3.用权利激励导师
那如果公司既不想给发展,也不想给钱,但却想让导师积极帮带新员工,我们怎么办?好在还有一招,那就是变相升职,用权利激励导师。
我们可以告诉导师,这个新员工以后就跟着你,做你的助理了,直接绑定他们的关系。这个行为就是让导师知道,如果现在自己不好好带新员工,将来捅了篓子也是自己得擦屁股。相反,如果带得好,将来就能把活都丢给新员工去干。这样,导师才会有***。
4.用荣誉激励导师
公司还可以每年评选优秀导师。比如谁带的新员工最多,谁带的小时数最多,谁带的新员工上升速度最快,业绩最好等等。通过对优秀导师的评选,给予年度的奖励,或者假期等。
现在,咱们可以思考另一个角度,就是要如何与老板沟通,才能获得老板的支持呢?
我们已经了解了导师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也做好了激励机制的规划,剩下的就是获得老板的支持。
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找老板聊:
首先,强调导师帮带重要性
想要提出后续的激励方案,你先要让老板了解导师帮带的重要性。你可以这样说:老板,导师帮带新人,其实在我们整个业务中挺重要的。一方面能快速让新员工能跟上工作节奏,适应工作内容,尽快上手,这对整个公司的运营来讲意义重大。有一个好的导师,会直接决定新人的留存。
其次,提出不同的激励可能性
分别整理用岗位、将近以及权力激励的具体计划。算清楚带满多少小时或者多少个新员工,就可以:有资格申请高一级别岗位;获得多少百分比的奖金;让新人自动归并到你组内担任助理……
把所有的激励的方案都摆在老板面前,让他看到实打实的成本与收获的对比,推动他做决策。
再次,落实规则公开发布
当老板批准同意后,你就要开始起草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岗位晋升、奖金激励、惩罚制度、绩效考核、新员工试用期条款等,在和老板确认后,先找部门经理开会,听取意见,纳入修改,最后全公司公开发布,增强权威性。HR也可以特意召集部门的导师进行培训和谈话,增强仪式感。
最后,做好多方记录
以上所有工作的落地,离不开记录。在最后的环节,HR需要制作记录表,把新员工的帮带导师、帮带时间、工作交接内容、导师评价、新员工评价等一些列记录在案。精确记录才能把激励制度发放到位。一旦记录缺失,奖惩发放出错,导师失去信任和耐性,那HR所有的工作也将形同虚设。
总结一下,想要让这个导师制度,有效地运行下去。HR除了能开展导师培训(给出基本带新员工的框架示范)之外,更需要做的是从跟本上替导师规范好跟帮带的具体政策。只有当导师看到了其与自身利益相挂钩,才会愿意全心全意带好新员工。
【本期解答由安吉小丽娜老师提供,小丽娜老师作为畅销书《HR教你做团队沟通》的作者,拥有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擅长团队沟通,资深领导力讲师。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安吉小丽娜老师的主页。如果你在工作中也存在需要老师解答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问题,就有机会获得专业老师的详细解答。】
1楼 鲁赤耳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