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大家好 ,我是人狠话又多的HR石榴姐。今天的案例我想唠一唠。
这个案例是谁的问题?绝对不是绩效设计的问题,而是招聘HR或者说是HR负责人的问题。不要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公司背景是一家高新技术研发企业,成立到现在一直是高绩效比例,证明这家企业已经具备“高激励性企业文化”的背景。原因是现在留在企业的员工都非常“享受”高激励型薪酬结构与绩效激励。工作业绩越好的员工获得收益也越高。那么在公司里不做错,又有更好的绩效表现就能拿的更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非常典型的“激励型、高自驱型”企业文化。
然而案例中的HR却说招不到人,那我就要问一声了,如果是因为绩效原因,为什么公司发展还这么好?这么多老员工不但自己没走还愿意内推人员进公司呢?
传统招聘张三:
发布招聘信息----打电话邀约----打10个来2个-----努力面试------来30个录用一个-----继续打电话-----继续面试 如此往复。
现代招聘HR 李四:
1、研究内部雇主品牌,思考这么多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公司里与公司共同发展的原因,从设计到宣发到策划,把雇主品牌在日常工作中就建设完毕,在雇主品牌建设过程中,与业务leader共同就团队文化及企业文化进行萃取,高度集中留人、育人有关的人才文化,将企业内发展的人才发展案例、文化氛围建设案例、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等进行编撰与汇总,无论是内部雇主品牌还是外部雇主品牌都可以有更多的素材,不但可以加强员工满意度还可以成为招聘利器。
2、澄清招聘需求,与每一位招聘候选人的岗位主管进行沟通,进行彻底的工作岗位分析,除了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外,重点是要澄清岗位具备的软素质,即冰山下的胜任力模型。案例中的企业明显是高激励高回报,那就必须要考虑抗压性强、韧性强、求职欲望是期待与公司共同发展,求长期发展的候选人会更合适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做招聘需求澄清,按传统的办法看起来王二、赵五、陈六个个都合适,每个都想留,结果人家还嫌弃你,认为你绩效占比太高。因为他们本就不是和企业一路人,做招聘需求澄清其实就是在“闻味道”,就是阿里政委干的那种活-----寻找与企业文化味道一致的人。
在大厂,能够有资格去的人也是分为不同的“血液气质”,有些人看不上阿里,宁愿降薪30万去百度;也有一些人就喜欢阿里。还有一些人非腾讯不去,这就是人的气质与企业的气质要契合才是最重要的。行业里有句话,阿里的感觉就是”疯狂的癫僧“,腾讯是”温柔的坚定“,字节是野蛮成长。每家企业不同的气质就合适不同气质的候选人加入。
身为招聘HR在中小企业也是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萃取、雇主品牌的搭建来明确内需,挖掘并吸引”气味相投“的人,尤其是高科技型企业更要如此。
3、进行招聘流程的策划与设计
在高科技型研发企业,很多从业者都迷信”英雄“,例如腾讯微信的张小龙、阿里的道哥、多隆等。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手下干活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历练一种学习。中小企业也是可以有这样的英雄出现的,一个优秀的团队leader远远比HR更容易吸引那些理工科的研发人员。我甚至可以这样说一句,在互联网高科技型企业,没有几个HR是不被骂的。
案例中的HR如此焦虑1是因为他自己真的没有什么本事,2是自己都不懂如何策划招聘及面试的流程。
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大中小型高科技型企业,第一面建议先用技术题型进行面试考核胜任力中的技能模型,第二面再用绩效主管进行面试,让面试官充分“闻闻味道”,看看候选人的气质是否符合要求,第三面是团队leader进行面试,用人格魅力及英雄魅力去吸引候选人。最后是HR对候选人的过往及背调等进行面试。谈薪在第二面、第三面就可以开始介入谈判,绩效主管及团队leader要让候选人充分了解到团队文化、公司发展、优秀的人才培育及在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此时HR再与候选人进行最终薪酬确定即可。
HR要懂“协作”,不要认为搞招聘的就什么事情都自己来,那就是吃力不讨好。尤其是员工及管理者素质较高的高科技型研发企业。HR要做的就是做好机制,培育一批优秀的面试官,赋能给他们,就放“皮卡丘们”去吧。
案例中的典型问题就是HR自己没有摸清企业文化、没有搭建雇主品牌并在招聘时更好的利用雇主品牌物料进行宣导。
优秀的招聘HR是这样构成的:

如果案例中的HR负责人能够懂得如何搭建内部雇主品牌及外部雇主品牌,能够明白候选人的定位如何界定,能够懂得萃取企业文化和“团魂”,在合适的招聘及面试过程中将这些都充分展示,那么寻找到气质、品质、胜任力都符合的候选人就有效率的多的多。
最后的最后说一句:优秀的HR看什么事情都懂得如何诊断与调整,普通的HR看什么事情都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或者只懂得用事务性思路去解决。HR们,要记得,脑中有货才能运筹帷幄啊!
35楼 萝丝
膜拜⊙▽⊙
34楼 萝丝
这位姐姐已经不需要朋友了,因为她的光芒引来了“万千信徒”
33楼 wangyuan
是这样的
32楼 绿茶123456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31楼 ColdBlooded
从设计到宣发到策划,把雇主品牌在日常工作中就建设完毕,在雇主品牌建设过程中,与业务leader共同就团队文化及企业文化进行萃取,高度集中留人、育人有关的人才文化
30楼 nowitzki
在高科技型研发企业,很多从业者都迷信”英雄“,例如腾讯微信的张小龙、阿里的道哥、多隆等。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手下干活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历练一种学习。
29楼 白白kk
谢谢老师的分析
27楼 小小芳
澄清招聘需求,与每一位招聘候选人的岗位主管进行沟通,进行彻底的工作岗位分析,除了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外,重点是要澄清岗位具备的软素质,即冰山下的胜任力模型。
26楼 cfddubu
有道理
25楼 2013立信华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非常典型的“激励型、高自驱型”企业文化。
24楼 努力人生
点赞
23楼 Hirede
赞同
22楼 铭泉
将企业内发展的人才发展案例、文化氛围建设案例、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等进行编撰与汇总,无论是内部雇主品牌还是外部雇主品牌都可以有更多的素材,不但可以加强员工满意度还可以成为招聘利器。
21楼 波波波波波波
身为招聘HR在中小企业也是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萃取、雇主品牌的搭建来明确内需,挖掘并吸引”气味相投“的人,尤其是高科技型企业更要如此。
20楼 领悟001
有道理
19楼 火勺
已阅。
1.说的很对,招聘不是HR一个人的事。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就HR一个人自己死扛。
2.案例表述绩效工资为固定工资的1-3倍,那固定工资是3000还是10000呢?没有表述!
3.实际上大部分绩效占比大导致招聘困难,是岗位工资4000,固定2400+绩效1600!
18楼 有条胖鱼
但是有1点作者写的就很好,找到气味相投的人,这点我个人很理想化的同意。如果说面试了30人 5个合格但是1个都没入职。在约30人在有5个合格在1个都没入职?还继续约?继续还是这样呢?怎么办!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请作者解答1下。
16楼 阿尔库俄纽斯48464
第二条戳中我的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