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不上班后,再也不想上班了”:为什么职场人都不想上班了?

智联招聘 2025-07-04 10:21 1.4k 阅读

此前,“半年不上班的心理变化”上热搜。有网友说自己半年不上班后,再也不想上班了。


这几年,“早日退休”“不上班”成为职场人共同的追求目标。有人开启自由职业,有人间断性上班,时不时gap


“不想上班”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职场角色深刻的反叛与重塑,每天的时间被闹钟、通勤和KPI切割得支离破碎,他们不想再继续忍受格子间的禁锢。


他们厌倦了成为庞大机器上一颗面目模糊、可随时替换的“螺丝钉”,而是想实现“只工作不上班”的人生理想。


挣的不如花得多,结果越干越穷


所谓上班,就是用自己的时间赚取工资。有网友说:每天早上睁开眼,地铁一挤,电脑一开,忙到晚上九十点,回到家连泡面都没力气泡,只想瘫在床上刷会短视频。


本以为熬一熬资历,会升职加薪,结果却啪啪打脸,年终奖没你份,加薪你排后,身体还搞垮了。


@阿诺说工资涨得还没奶茶涨价快,房租一项就要啃掉一半工资。每天为了逼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还要自费给自己买杯咖啡。


@苏苏则是买花爱好者,买花是为了抚慰自己被工作压伤的心灵,看到桌上有鲜花,就能对冲堆积如山的文件带来的压迫感。


上班越累,越想要报复性消费。有人甚至花钱上班,挣得不如花得多,更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上班不仅压力大,而且无法让大家实现财务自由。


上班期间,职场人把时间全花在了领导安排的事情上,你在帮助公司发展,却没给自己留下成长的空间。


耗费了时间,没有技能的增长。与其花钱上班,不如花时间投资自己。


工位像“坐牢”,上班的不自由具象化


每天坐到工位上,大量的工作席卷而来。有网友说:坐在工位上,就像在体验“坐牢”。


现实中还真存在公司把上班当成“坐牢”,前几天有新闻爆出一家公司要求员工一天打卡6次,不接受就离职。


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一家公司要求员工上班期间禁用手机、禁止工位放置私人物品、强制员工工位就餐等严苛规定。最后,这家公司被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调查。


虽然大部分公司没有这么严苛,但是工位好像就是无形的枷锁,只要上班,我们就和工作锁死在一起。


不仅是工位,自从大家开启线上办公后,从办公室工位到家里,哪里都会成为自己的工位。


不管在哪,都好像被工作的枷锁绑架,有人催进度,有人看流程,还有自己的deadine自动催促。


职场滤镜破碎,工作失去意义感


上下班打卡、繁重的kpi、工作中的情绪消耗…在职场中,被动向前,失去掌控的工作让我们身心俱疲。前几天刷到的新闻,很多职场人甚至不得不带病上班。


当我们实际在职场中经历过办公室政治、整天开不完的无效会议,我们却发现,工作作为谋生手段欠满,而作为价值追求欠缺。


一位工作十几年的职场人说,从996的循环里走出来之后,才发现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工作的本质是把我们变成高效的、标准化的、可复制的工具,只要在工作的评价体系里,都是在被驯化的工具人。


工作不仅没法消化我们的情绪,而会制造大量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当大家发现工作的本质后,开始更多地将时间投入到工作之外。


有了不想上班的念头,怎么办?

“不想上班”的本质,是人对职场异化的无声反抗和对更人性化生活方式的向往。


我们可以重新评估工作的性价比,找到自己与职场更契合的相处方式。


第一,寻找替代性生存方式,只工作不上班


当职场人探索过一些新的生存模式,便不想再困顿于格子间了。灵活就业、低物欲生活、数字游民等模式,让部分人发现“不上班也能活”,甚至活得更舒心。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与特长规划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探索自由职业、技能变现或合作型创业,找到自主性与收入的平衡点。


毕竟,上班只能出卖自己的时间挣钱,而一些商业生存模式也可以实现复利或者是被动收入。


第二,选择人性化职场,寻找工作意义感


如果还是选择继续在职场,我们可以寻找更人性化的组织,比如结果导向制、远程友好型企业等,或转行到价值感更直接的领域。


@苏洛说在之前的公司每天加班,上升通道也有限,不仅很累情绪影响也比较大。后来,换了一家公司,不仅同事关系友好,领导也都很nice,每天上班都很放松。


所以,上班也要选择一份人性化的工作,才能让自己有价值感。


第三,找到情绪症结,进行自我调整


“不想上班”是职场人的正常心理过程,我们要学会接受并消化这种情绪,但需区分是暂时性疲惫还是根本性抗拒,避免陷入消极循环。


如果是暂时性疲惫可以适当休息,比如给自己休个长假进行调整;如果是单纯对某一份工作的厌倦,可以考虑更换平台;如果是对按部就班工作产生抗拒,则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想上班”的集体情绪背后,是职场人对自由与意义的重新定义。


我们厌倦的从来不是劳动本身,而是被异化为工具的价值消耗;抗拒的也并非奋斗,而是困在系统里的无力感。


人生广阔,愿我们都能在谋生与谋心之间,找到自洽的生存姿态。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半年不上班后,再也不想上班了”:为什么职场人都不想上班了?

智联招聘2025-07-04 10:21
1.4k 阅读

此前,“半年不上班的心理变化”上热搜。有网友说自己半年不上班后,再也不想上班了。


这几年,“早日退休”“不上班”成为职场人共同的追求目标。有人开启自由职业,有人间断性上班,时不时gap


“不想上班”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职场角色深刻的反叛与重塑,每天的时间被闹钟、通勤和KPI切割得支离破碎,他们不想再继续忍受格子间的禁锢。


他们厌倦了成为庞大机器上一颗面目模糊、可随时替换的“螺丝钉”,而是想实现“只工作不上班”的人生理想。


挣的不如花得多,结果越干越穷


所谓上班,就是用自己的时间赚取工资。有网友说:每天早上睁开眼,地铁一挤,电脑一开,忙到晚上九十点,回到家连泡面都没力气泡,只想瘫在床上刷会短视频。


本以为熬一熬资历,会升职加薪,结果却啪啪打脸,年终奖没你份,加薪你排后,身体还搞垮了。


@阿诺说工资涨得还没奶茶涨价快,房租一项就要啃掉一半工资。每天为了逼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还要自费给自己买杯咖啡。


@苏苏则是买花爱好者,买花是为了抚慰自己被工作压伤的心灵,看到桌上有鲜花,就能对冲堆积如山的文件带来的压迫感。


上班越累,越想要报复性消费。有人甚至花钱上班,挣得不如花得多,更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上班不仅压力大,而且无法让大家实现财务自由。


上班期间,职场人把时间全花在了领导安排的事情上,你在帮助公司发展,却没给自己留下成长的空间。


耗费了时间,没有技能的增长。与其花钱上班,不如花时间投资自己。


工位像“坐牢”,上班的不自由具象化


每天坐到工位上,大量的工作席卷而来。有网友说:坐在工位上,就像在体验“坐牢”。


现实中还真存在公司把上班当成“坐牢”,前几天有新闻爆出一家公司要求员工一天打卡6次,不接受就离职。


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一家公司要求员工上班期间禁用手机、禁止工位放置私人物品、强制员工工位就餐等严苛规定。最后,这家公司被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调查。


虽然大部分公司没有这么严苛,但是工位好像就是无形的枷锁,只要上班,我们就和工作锁死在一起。


不仅是工位,自从大家开启线上办公后,从办公室工位到家里,哪里都会成为自己的工位。


不管在哪,都好像被工作的枷锁绑架,有人催进度,有人看流程,还有自己的deadine自动催促。


职场滤镜破碎,工作失去意义感


上下班打卡、繁重的kpi、工作中的情绪消耗…在职场中,被动向前,失去掌控的工作让我们身心俱疲。前几天刷到的新闻,很多职场人甚至不得不带病上班。


当我们实际在职场中经历过办公室政治、整天开不完的无效会议,我们却发现,工作作为谋生手段欠满,而作为价值追求欠缺。


一位工作十几年的职场人说,从996的循环里走出来之后,才发现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工作的本质是把我们变成高效的、标准化的、可复制的工具,只要在工作的评价体系里,都是在被驯化的工具人。


工作不仅没法消化我们的情绪,而会制造大量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当大家发现工作的本质后,开始更多地将时间投入到工作之外。


有了不想上班的念头,怎么办?

“不想上班”的本质,是人对职场异化的无声反抗和对更人性化生活方式的向往。


我们可以重新评估工作的性价比,找到自己与职场更契合的相处方式。


第一,寻找替代性生存方式,只工作不上班


当职场人探索过一些新的生存模式,便不想再困顿于格子间了。灵活就业、低物欲生活、数字游民等模式,让部分人发现“不上班也能活”,甚至活得更舒心。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与特长规划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探索自由职业、技能变现或合作型创业,找到自主性与收入的平衡点。


毕竟,上班只能出卖自己的时间挣钱,而一些商业生存模式也可以实现复利或者是被动收入。


第二,选择人性化职场,寻找工作意义感


如果还是选择继续在职场,我们可以寻找更人性化的组织,比如结果导向制、远程友好型企业等,或转行到价值感更直接的领域。


@苏洛说在之前的公司每天加班,上升通道也有限,不仅很累情绪影响也比较大。后来,换了一家公司,不仅同事关系友好,领导也都很nice,每天上班都很放松。


所以,上班也要选择一份人性化的工作,才能让自己有价值感。


第三,找到情绪症结,进行自我调整


“不想上班”是职场人的正常心理过程,我们要学会接受并消化这种情绪,但需区分是暂时性疲惫还是根本性抗拒,避免陷入消极循环。


如果是暂时性疲惫可以适当休息,比如给自己休个长假进行调整;如果是单纯对某一份工作的厌倦,可以考虑更换平台;如果是对按部就班工作产生抗拒,则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想上班”的集体情绪背后,是职场人对自由与意义的重新定义。


我们厌倦的从来不是劳动本身,而是被异化为工具的价值消耗;抗拒的也并非奋斗,而是困在系统里的无力感。


人生广阔,愿我们都能在谋生与谋心之间,找到自洽的生存姿态。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