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后发现工资要少了,怎么办?

智联招聘 2025-06-05 12:08 833 阅读

找工作时,人人都想收获满意的薪资。可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对自己谈下的薪资都不是很满意。

最近,一网友发帖称,自己刚入职新公司,薪酬比之前上涨30%,本以为是不错的涨幅。

但入职后却发现,身边同事的薪酬,都要比自己高出很多。现在觉得工资要少了,很后悔,犹豫要不要和领导重新谈薪。


评论区下方,不少人表示感同身受。入职后才发现工资少要,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二次谈判。


我的期望值=别人的底线

入职薪水深几许


网友@天道酬勤说,自己刚入职时,发现自己的薪酬比行业水平要低,于是就找HR重谈薪酬,结果HR表示公司已定岗定薪,无回旋余地。

并暗示,领导知晓此事后,更是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毕竟,入职前互相早已确认过薪资,现在合同签了却反悔,短期内重新谈薪,觉得出尔反尔,没有契约精神。

网友最终只能哑巴吃黄连,认栽。

要知道,谈薪也是能力的一种。很多人在面试前没有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导致期望薪资数值有偏差。

或是面试经验不足,怯于开口,谈“薪”色变或是没弄清期望和底线,过早交出自己的薪酬底线,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过高容易谈不拢,过低就是给自己埋雷。

因此,面试前最好是做充分调研,通过市场行情为自身价值估值。设置期望薪资和底线薪资,才能更好地化被动为主动。

入职的薪水≠未来薪资基数

同工未必都同酬


当周围“同工”的人,薪资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确实叫人窝火憋闷。

但另一方面,入职时的薪酬制定受多方因素影响,即使是同公司同岗位,薪酬也未必一样。

网友@小水说,自己和同事小陈同时入职,岗位一样,但由于工作经验相对缺乏,薪酬比小陈低出不少。

小水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劣势,只能通过后期努力,来提升个人能力。

毕竟企业对于员工薪酬制定,是多维度考核的。既要看个人能力的优异,又要看与岗位的适配度,更要看市场环境的变化。


因此,在争取之前,一定要清实际情况忌冲动行事毕竟,将谈好的薪酬短时间推翻,这样的行为等同于掀桌。


同时,也不要因对入职薪水不满而无心修炼,价值提升反而会搁浅。建议尝试以下3个方法挽救危局


入职后发现工资少要

3步争取补救空间


01.别自己瞎猜,私下找HR问清楚

瞎猜只会加速内耗,争辩只会引得他人反感。

因此,在正式提涨薪前,不妨尝试整理同行业同岗位的相关数据,用于证明当前待遇低于市场。

清晰例举自己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以及带来的成果。

与此同时,也要做好份内事,本职工作不可怠慢。

最后,选适当时机,用提问的方式开启对话“关于薪资这块,我想确认一下当下是否存在涨幅空间。”

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同时也给他人留余地。

02.薪水不够,福利来凑

一般来说,入职前都会提前将薪酬敲定,短期内谈薪大概率未必能如愿。

自己处于不利情形,涨薪注定无望不妨尝试将薪资置换成调休福利、额外年假、奖金绩效等其他福利

或是提出前提条件:“若下季度达成XX目标,薪资能否上浮X%?希望在转正后,薪水能实现XX的涨幅

通过这些替代方案,来涨薪计划添砖加瓦,也算是曲线救国。

03.年度调薪前,先好好表现

一位资深HR透露:如果真的是公司需要的人才,那么薪资低于他人或市场的状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毕竟招聘成本也是公司需考虑的范畴公司也会担心人员流失尤其是能力强的员工

薪酬是职场价值的具象化,也是职业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刻度。

与其若不急于一时不妨先瞄准新公司的发展机会,抓住一切能用到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和谈判资本

后续,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谈薪资本再做争取尤其是公司的年度调薪节点,更是要好好把握

即便不行,也可以在羽翼丰满之时,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出处。

总而言之,当入职薪酬已定,便不要为已发生的事过分纠结。

与其遗憾懊恼,不如让自己成为职场中的特殊品,替代性越低,价值越高。放眼未来,一切积极向前看与大家共勉。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入职后发现工资要少了,怎么办?

智联招聘2025-06-05 12:08
833 阅读

找工作时,人人都想收获满意的薪资。可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对自己谈下的薪资都不是很满意。

最近,一网友发帖称,自己刚入职新公司,薪酬比之前上涨30%,本以为是不错的涨幅。

但入职后却发现,身边同事的薪酬,都要比自己高出很多。现在觉得工资要少了,很后悔,犹豫要不要和领导重新谈薪。


评论区下方,不少人表示感同身受。入职后才发现工资少要,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二次谈判。


我的期望值=别人的底线

入职薪水深几许


网友@天道酬勤说,自己刚入职时,发现自己的薪酬比行业水平要低,于是就找HR重谈薪酬,结果HR表示公司已定岗定薪,无回旋余地。

并暗示,领导知晓此事后,更是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毕竟,入职前互相早已确认过薪资,现在合同签了却反悔,短期内重新谈薪,觉得出尔反尔,没有契约精神。

网友最终只能哑巴吃黄连,认栽。

要知道,谈薪也是能力的一种。很多人在面试前没有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导致期望薪资数值有偏差。

或是面试经验不足,怯于开口,谈“薪”色变或是没弄清期望和底线,过早交出自己的薪酬底线,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过高容易谈不拢,过低就是给自己埋雷。

因此,面试前最好是做充分调研,通过市场行情为自身价值估值。设置期望薪资和底线薪资,才能更好地化被动为主动。

入职的薪水≠未来薪资基数

同工未必都同酬


当周围“同工”的人,薪资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确实叫人窝火憋闷。

但另一方面,入职时的薪酬制定受多方因素影响,即使是同公司同岗位,薪酬也未必一样。

网友@小水说,自己和同事小陈同时入职,岗位一样,但由于工作经验相对缺乏,薪酬比小陈低出不少。

小水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劣势,只能通过后期努力,来提升个人能力。

毕竟企业对于员工薪酬制定,是多维度考核的。既要看个人能力的优异,又要看与岗位的适配度,更要看市场环境的变化。


因此,在争取之前,一定要清实际情况忌冲动行事毕竟,将谈好的薪酬短时间推翻,这样的行为等同于掀桌。


同时,也不要因对入职薪水不满而无心修炼,价值提升反而会搁浅。建议尝试以下3个方法挽救危局


入职后发现工资少要

3步争取补救空间


01.别自己瞎猜,私下找HR问清楚

瞎猜只会加速内耗,争辩只会引得他人反感。

因此,在正式提涨薪前,不妨尝试整理同行业同岗位的相关数据,用于证明当前待遇低于市场。

清晰例举自己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以及带来的成果。

与此同时,也要做好份内事,本职工作不可怠慢。

最后,选适当时机,用提问的方式开启对话“关于薪资这块,我想确认一下当下是否存在涨幅空间。”

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同时也给他人留余地。

02.薪水不够,福利来凑

一般来说,入职前都会提前将薪酬敲定,短期内谈薪大概率未必能如愿。

自己处于不利情形,涨薪注定无望不妨尝试将薪资置换成调休福利、额外年假、奖金绩效等其他福利

或是提出前提条件:“若下季度达成XX目标,薪资能否上浮X%?希望在转正后,薪水能实现XX的涨幅

通过这些替代方案,来涨薪计划添砖加瓦,也算是曲线救国。

03.年度调薪前,先好好表现

一位资深HR透露:如果真的是公司需要的人才,那么薪资低于他人或市场的状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毕竟招聘成本也是公司需考虑的范畴公司也会担心人员流失尤其是能力强的员工

薪酬是职场价值的具象化,也是职业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刻度。

与其若不急于一时不妨先瞄准新公司的发展机会,抓住一切能用到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和谈判资本

后续,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谈薪资本再做争取尤其是公司的年度调薪节点,更是要好好把握

即便不行,也可以在羽翼丰满之时,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出处。

总而言之,当入职薪酬已定,便不要为已发生的事过分纠结。

与其遗憾懊恼,不如让自己成为职场中的特殊品,替代性越低,价值越高。放眼未来,一切积极向前看与大家共勉。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