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这5件事,可以悄悄做,但一定不能说!

智联招聘 2025-05-15 13:39 706 阅读

都说:“副业刚需”。但最近,博主@小尘却痛心疾首道:“千万别和同事说,自己有除上班工资外的收入。”

原来,她在和同事闲聊时,无意提到自己有个小副业,收入可观。次日便被领导约谈,暗示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位更是被调到了出入口位置,生怕副业分走员工的“带薪精力”。

虽然公司的做法有待商榷,但为避免麻烦,有些事情,在职场可以悄悄做,前提是按下“消音键”,一定不能对外说。


副业外快,勿声张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螃蟹效应”:当一只螃蟹即将爬出篓子时,其他螃蟹会用螯钳将其拽回。


这个准则,在职场同样适用。


职友木子说,自己入职之前,一直有做视频剪辑的兼职,没事发在社交账号上,竟也攒下不少粉丝。


无意被同事得知后,竟被传得全公司皆知,甚至传言她上班时间都在做剪辑。结果被领导认为工作不专心,话里话外敲打,不要在上班时间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工作量也莫名骤增。


事实上,在职场,利益永远大于情谊。同事可以是搭子,但不是战友。


就像曾经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害怕兄弟吃苦,更怕兄弟开路虎。


全民副业的时代,真正聪明的职场人,往往懂得藏好一切“搞钱”的痕迹。哪怕家人好友,都不轻易透露。


跳槽计划,别透露


老话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身在职场,如果有人问:跳槽升职,可以告诉关系好的同事吗?

作为过来人,掏心窝子的回复就是:“千万不能!憋住、捂住、忍住。”


小红书上,网友@璐璐要努力,就分享过自己的一段“血泪”教训:


因为吃饭时,无意中向饭搭子透露,自己在备考MBA,之后准备申请留学。没想到,一个月后自己被列裁员名单首位。


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一名叫@柚子的网友表示,曾天真地和同事透露跳槽计划,结果没几天就被HR约谈,还差点影响了绩效发放。


职场中,离职和跳槽是敏感话题之一,不论好坏都容易成为有心人的话柄。


面对相关话题,学会及时“闭麦”,开启“静音”模式很重要。在尘埃落定前,最好藏在心里,避免遭人猜疑。


真实看法,含糊说


初入职场那会,还不懂得何为“糊弄文学”。面对一些不太熟的同事,难免误入“交浅言深”的职场大坑。


尤其在公司茶水间,几人聚在一起窸窸窣窣聊八卦:“公司新来的领导听说是关系户,你怎么看?”“你觉得隔壁部门老张怎么样?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如果被同事拉入聊天区,一不小心就被带了节奏,莫名拉仇恨。


有经验的职场人,往往深谙“祸从口出”的道理。学会不明确发表看法,不随便站队,能喝水就喝水,能听听就不表态。


一段体面的职场人际关系,主打:点到为止,上班合作,下班勿扰。


对他人的真实看法,尤其是负面的评价,一旦说出,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时刻记住:“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隔墙有耳”的道理,在现实远比电视剧更抽象。你以为的抱团取暖,实则很可能是公开处刑。


薪酬待遇,勿外传


职场中吃的苦,无非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同一水平下,谁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拿得多、过得好。


一名叫@小雨的网友发帖,刚工作那会,和一位同期的女生关系特别好。


有次,无意间聊到社保金额,才发现自己工资比她高了3000,聊天气氛一下就冷掉了。


当天,她就找到领导提加薪,被拒后便开始疏离自己,两个人的友谊小船就这样默默打翻了。


在职场,薪资待遇一直是禁忌话题之一,面对相关话题讨论,做到心里有数就行。


毕竟,信用卡账单的叹息,永远胜过银行卡余额的回响。


如果别人工资高了,你会难受;你工资高了,别人膈应。与其炫耀一时,过完嘴瘾遭背刺,倒不如少一事换得清闲。


家庭背景,保神秘


进入职场后,总会有人旁敲侧击家庭状况如何。这些看似关心的试探,更多是为后面职场相处的态度找定位。

从最直接的角度分析,若是家庭情况一般或困难,可能将其视为轻易不会辞职“好拿捏”的人。家境太好,可能被贴上“没事业心”或“对收入没要求”的标签。

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唠嗑,稍不留神,很容易成为职场发展的绊脚石。


就像网上说的: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在被问及家庭情况时,谨防全盘托出,而是有选择性地表达叙述,保持一定神秘感为佳。

职场本质就是个小江湖,真正的高手都深谙“出口的话,随时可能成为未来射向自己的子弹”这一道理。

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领导,保持无害体面,往往比展示聪明更安全。

话可以只信三分,做事做七分,但是职场保密,要满分。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职场这5件事,可以悄悄做,但一定不能说!

智联招聘2025-05-15 13:39
706 阅读

都说:“副业刚需”。但最近,博主@小尘却痛心疾首道:“千万别和同事说,自己有除上班工资外的收入。”

原来,她在和同事闲聊时,无意提到自己有个小副业,收入可观。次日便被领导约谈,暗示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位更是被调到了出入口位置,生怕副业分走员工的“带薪精力”。

虽然公司的做法有待商榷,但为避免麻烦,有些事情,在职场可以悄悄做,前提是按下“消音键”,一定不能对外说。


副业外快,勿声张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螃蟹效应”:当一只螃蟹即将爬出篓子时,其他螃蟹会用螯钳将其拽回。


这个准则,在职场同样适用。


职友木子说,自己入职之前,一直有做视频剪辑的兼职,没事发在社交账号上,竟也攒下不少粉丝。


无意被同事得知后,竟被传得全公司皆知,甚至传言她上班时间都在做剪辑。结果被领导认为工作不专心,话里话外敲打,不要在上班时间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工作量也莫名骤增。


事实上,在职场,利益永远大于情谊。同事可以是搭子,但不是战友。


就像曾经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害怕兄弟吃苦,更怕兄弟开路虎。


全民副业的时代,真正聪明的职场人,往往懂得藏好一切“搞钱”的痕迹。哪怕家人好友,都不轻易透露。


跳槽计划,别透露


老话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身在职场,如果有人问:跳槽升职,可以告诉关系好的同事吗?

作为过来人,掏心窝子的回复就是:“千万不能!憋住、捂住、忍住。”


小红书上,网友@璐璐要努力,就分享过自己的一段“血泪”教训:


因为吃饭时,无意中向饭搭子透露,自己在备考MBA,之后准备申请留学。没想到,一个月后自己被列裁员名单首位。


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一名叫@柚子的网友表示,曾天真地和同事透露跳槽计划,结果没几天就被HR约谈,还差点影响了绩效发放。


职场中,离职和跳槽是敏感话题之一,不论好坏都容易成为有心人的话柄。


面对相关话题,学会及时“闭麦”,开启“静音”模式很重要。在尘埃落定前,最好藏在心里,避免遭人猜疑。


真实看法,含糊说


初入职场那会,还不懂得何为“糊弄文学”。面对一些不太熟的同事,难免误入“交浅言深”的职场大坑。


尤其在公司茶水间,几人聚在一起窸窸窣窣聊八卦:“公司新来的领导听说是关系户,你怎么看?”“你觉得隔壁部门老张怎么样?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如果被同事拉入聊天区,一不小心就被带了节奏,莫名拉仇恨。


有经验的职场人,往往深谙“祸从口出”的道理。学会不明确发表看法,不随便站队,能喝水就喝水,能听听就不表态。


一段体面的职场人际关系,主打:点到为止,上班合作,下班勿扰。


对他人的真实看法,尤其是负面的评价,一旦说出,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时刻记住:“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隔墙有耳”的道理,在现实远比电视剧更抽象。你以为的抱团取暖,实则很可能是公开处刑。


薪酬待遇,勿外传


职场中吃的苦,无非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同一水平下,谁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拿得多、过得好。


一名叫@小雨的网友发帖,刚工作那会,和一位同期的女生关系特别好。


有次,无意间聊到社保金额,才发现自己工资比她高了3000,聊天气氛一下就冷掉了。


当天,她就找到领导提加薪,被拒后便开始疏离自己,两个人的友谊小船就这样默默打翻了。


在职场,薪资待遇一直是禁忌话题之一,面对相关话题讨论,做到心里有数就行。


毕竟,信用卡账单的叹息,永远胜过银行卡余额的回响。


如果别人工资高了,你会难受;你工资高了,别人膈应。与其炫耀一时,过完嘴瘾遭背刺,倒不如少一事换得清闲。


家庭背景,保神秘


进入职场后,总会有人旁敲侧击家庭状况如何。这些看似关心的试探,更多是为后面职场相处的态度找定位。

从最直接的角度分析,若是家庭情况一般或困难,可能将其视为轻易不会辞职“好拿捏”的人。家境太好,可能被贴上“没事业心”或“对收入没要求”的标签。

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唠嗑,稍不留神,很容易成为职场发展的绊脚石。


就像网上说的: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在被问及家庭情况时,谨防全盘托出,而是有选择性地表达叙述,保持一定神秘感为佳。

职场本质就是个小江湖,真正的高手都深谙“出口的话,随时可能成为未来射向自己的子弹”这一道理。

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领导,保持无害体面,往往比展示聪明更安全。

话可以只信三分,做事做七分,但是职场保密,要满分。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