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拒调岗,被罚抄100遍《心经》!法院:职场霸凌,赔12.5万!

编辑:言值哥哥 2025-01-09 07:11 747 阅读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2024年度十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遭遇职场霸凌,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获支持”引发热议

【案情回顾】

杨某于2018年8月入职北京市某医疗公司,双方订立两次期限均为三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杨某的岗位为商务部经理,岗位职责是领导团队招投标、项目结算、团队内部管理以及跨部门沟通等。

2023年2月17日,医疗公司的法人刘某要求杨某调整工作内容,承担审计工作。杨某表示其不熟悉审计工作内容,拒绝调岗。

于是,刘某要求人事经理给杨某单独安排一个办公室,工作内容是抄《心经》100遍,并在全公司发布公告,通报对杨某的相关安排。次日,杨某的办公电脑、文件等均被收走,办公桌上只有一本《心经》。

2023年2月24日,杨某以公司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为由,向公司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2023年3月1日,杨某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25000元。

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杨某的仲裁请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后在诉讼阶段,一审、二审判决结果与仲裁裁决结果一致。

仲裁委提示:用人单位不得滥用职权对员工进行职场霸凌

近年来,有关“职场霸凌”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这既是社会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用人单位乃至管理者个人滥用管理权,未给予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条件,对劳动者给予不公平的对待及处罚等行为,既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的职场风气,更与劳动法律法规精神相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用人单位在合法的范围内享有用工自主权。

用人单位应在法律的框架下合法合理运用该权利,对职工的管理行为应基于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而不能以其他目的为导向。

在涉及制定规章制度、调整岗位、调整工作地点、改变工作内容时,用人单位应依法依规、尊重约定、诚恳协商,充分考虑员工意愿,不得利用其强势地位剥夺员工正常工作的权利,更不能滥用职权对员工进行职场霸凌甚至打击报复,从而给员工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

员工在日常履职时应提高对职场霸凌或隐形霸凌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有权拒绝超过管理边界的不正当要求,并注意保留证据,及时采取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坚决抵制职场霸凌行为,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营造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

遭遇职场霸凌应该怎么办?

职场霸凌,泛指在工作场所里,个人或团体对于同事或是下属进行不合理的行为,包含言语、非言语、身体、心理上的虐待或羞辱。

如果霸凌只是个别人的行为,遇到这样的同事、上司,抗争可以代替离职

1)收集证据。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微信QQ等对话记录(截图)、电话录音、现场录像、证人证言等。

2)申诉。到用人单位的工会或者当地的总工会申诉,寻求帮助。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3)进行法律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获得专业的意见。

如果遭遇民事侵权行为(健康权、自由权、名誉权等被侵害),可以直接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身体受到轻伤以上伤害,遭遇猥亵、诽谤等行为,对方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

4)申请劳动仲裁。

面对用人单位的劝退、逼迫离职等行为,可以通过《民法典》等清楚自己的权利,同时到劳动部门申诉协商处理。

准备好相关材料,到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保护好自己作为劳动者的权益。

面对不清楚的书面通知或协议不要轻易签字,以防有风险。

(本文来源北京人社、山东工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R 必备的超重要能力,助你职场开挂
(一)战略思维:HR的格局担当HR得先搞清公司靠啥立足,凭强大的销售网、牛气的研发,还是超赞的服务。把人力砸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地儿,那叫一个值!用绩效考核给员工“指路”,大家朝着提升战略价值的方向冲就完...
2025-04-25 14:47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员工拒调岗,被罚抄100遍《心经》!法院:职场霸凌,赔12.5万!

编辑:言值哥哥2025-01-09 07:11
747 阅读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2024年度十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遭遇职场霸凌,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获支持”引发热议

【案情回顾】

杨某于2018年8月入职北京市某医疗公司,双方订立两次期限均为三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杨某的岗位为商务部经理,岗位职责是领导团队招投标、项目结算、团队内部管理以及跨部门沟通等。

2023年2月17日,医疗公司的法人刘某要求杨某调整工作内容,承担审计工作。杨某表示其不熟悉审计工作内容,拒绝调岗。

于是,刘某要求人事经理给杨某单独安排一个办公室,工作内容是抄《心经》100遍,并在全公司发布公告,通报对杨某的相关安排。次日,杨某的办公电脑、文件等均被收走,办公桌上只有一本《心经》。

2023年2月24日,杨某以公司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为由,向公司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2023年3月1日,杨某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25000元。

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杨某的仲裁请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后在诉讼阶段,一审、二审判决结果与仲裁裁决结果一致。

仲裁委提示:用人单位不得滥用职权对员工进行职场霸凌

近年来,有关“职场霸凌”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这既是社会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用人单位乃至管理者个人滥用管理权,未给予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条件,对劳动者给予不公平的对待及处罚等行为,既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的职场风气,更与劳动法律法规精神相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用人单位在合法的范围内享有用工自主权。

用人单位应在法律的框架下合法合理运用该权利,对职工的管理行为应基于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而不能以其他目的为导向。

在涉及制定规章制度、调整岗位、调整工作地点、改变工作内容时,用人单位应依法依规、尊重约定、诚恳协商,充分考虑员工意愿,不得利用其强势地位剥夺员工正常工作的权利,更不能滥用职权对员工进行职场霸凌甚至打击报复,从而给员工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

员工在日常履职时应提高对职场霸凌或隐形霸凌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有权拒绝超过管理边界的不正当要求,并注意保留证据,及时采取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坚决抵制职场霸凌行为,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营造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

遭遇职场霸凌应该怎么办?

职场霸凌,泛指在工作场所里,个人或团体对于同事或是下属进行不合理的行为,包含言语、非言语、身体、心理上的虐待或羞辱。

如果霸凌只是个别人的行为,遇到这样的同事、上司,抗争可以代替离职

1)收集证据。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微信QQ等对话记录(截图)、电话录音、现场录像、证人证言等。

2)申诉。到用人单位的工会或者当地的总工会申诉,寻求帮助。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3)进行法律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获得专业的意见。

如果遭遇民事侵权行为(健康权、自由权、名誉权等被侵害),可以直接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身体受到轻伤以上伤害,遭遇猥亵、诽谤等行为,对方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

4)申请劳动仲裁。

面对用人单位的劝退、逼迫离职等行为,可以通过《民法典》等清楚自己的权利,同时到劳动部门申诉协商处理。

准备好相关材料,到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保护好自己作为劳动者的权益。

面对不清楚的书面通知或协议不要轻易签字,以防有风险。

(本文来源北京人社、山东工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