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管理层持续调整,从数字营销公司挖来 CGO

编辑:三茅网 2024-12-11 10:47 468 阅读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星巴克中国已任命杨振(Tony Yang)为公司 CGO(首席增长官)。这是星巴克中国首次设立 CGO 职位。

杨振原为数字化营销领域公司特赞总裁、合伙人。去年 1 月,杨振加入集度汽车,担任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另据我们了解,现任 CFO Karen Yih 将在 12 月离职。

这是星巴克管理层密集调整的一部分。今年 8 月,布莱恩·尼克尔(Brian Niccol)空降星巴克,担任全球 CEO。9 月底,王静瑛(Belinda Wong)卸任星巴克中国 CEO,保留董事长一职,原星巴克中国联席 CEO 刘文娟(Molly Liu)升任 CEO。刘文娟也在调整直接向她汇报的人员。

管理层调整跟星巴克增长目标有关。我们了解到,星巴克中国把数字化、门店服务和顾客完整体验设为现阶段目标,视抖音成为重要突破口,担任增长重任。

星巴克中国回复称,CGO 和下属组织刚刚成立,相关细节不太了解。

宣称不打价格战,星巴克换人找增长

带领墨西哥快餐店 Chipotle 和塔可钟走出增长困境的尼克尔在 8 月被任命为星巴克全球 CEO。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称他是 “星巴克所需要的领导者”。上任后,尼克尔终止前任 CEO 的降价策略,开始调整菜单和门店服务,应对全球挑战。

刘文娟在成为星巴克中国 CEO 之前,先后负责数字创新和运营,有数字化战功,是 “专星送”“啡快” 数字点单服务的架构师。线上渠道从零发展至现在,贡献星巴克中国近一半销售额。

星巴克去年宣布刘文娟为中国区联席 CEO 时,说她带领公司延续了可盈利、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势头,并推动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人数达到 2200 万。

据公开报道,当时刘文娟作为联席 CEO,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新任命的 CGO 杨振,也反映了这家公司同样的诉求。

一位接近星巴克的人士说, CGO 还要负责产品研发、推出新品,以年轻用户为目标客群,实现从研发、经营到营销的数字化。上任后第一天,杨振拉了一个 200 多人的员工微信群。这位有着约 20 年市场营销和互联网经历的高管,在微信群里对员工说要讲述门店伙伴和品牌故事,每个人都要关注变革。该知情人士说,抖音业务团队计划从原来的不到 10 人,扩大至 10 倍左右。

杨振还提到要优化进入市场策略、通过 “TNL 项目” 尝试推广季节性产品——TNL 是太妃榛果拿铁的缩写。一位星巴克人士说,这款上市十多年的产品是星巴克历史上 “最成功的项目”。星巴克总部门口,365 天都摆放着圣诞季产品。

今年第一个自然季,星巴克下调业绩指引,中国区同店销售额开始下滑。在截至今年 9 月底的财年里,尽管门店数量持续增长,但同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少了 14%,销售额和单价都在跌——平均单价下降 8%,同店交易量下降 6%。

星巴克中国寄希望于一个新的、懂得增长的团队,去面对中国市场持续加剧的竞争。

在最残酷的中国消费市场,先行者优势逐渐消失

有不少精品咖啡店的老板会抱怨,消费者不接受自己挑选的中浅烘咖啡豆,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更苦的星巴克标准深烘咖啡,觉得那才是咖啡的味道。

1999 年 1 月,星巴克以授权方式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店,沿用美国店的菜单,推广意式咖啡文化。

当时一杯星巴克拿铁卖 19 元,每天一杯,一年就够在北京市区买两平米房。消费者也不熟悉那些陌生的意大利语,星巴克一度拿掉了价目表里的浓缩咖啡,因为常有人因为便宜而点它。

头十几年,星巴克在中国都不怎么赚钱,但舒尔茨坚定投入。特别是 2008 北京奥运前后,一线城市大建购物中心写字楼,外资大规模涌入。星巴克顶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在美国大批关店,一边在中国加速开店。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国金中心等商业地产项目在这期间开业,星巴克是它们一层唯一的咖啡店,占住了最好的点位。这些投入让星巴克赶上了中国城市消费的爆发,成长为千亿美元市值的全球餐饮巨头。

咖啡的味道、咖啡的价格、第三空间概念在中国最初都由星巴克定义。它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口味、价格、空间三方面被挑战的结果,特别是价格。

竞争在过去十年间慢慢成型,挑战者最重要的武器是价格。2015 年开业的 Manner 以低于星巴克 30%-50% 的价格提供更好喝的咖啡。两年后上线的瑞幸更把折扣价做到 10 元出头。

2018 年,瑞幸起诉星巴克违反《反垄断法》,称星巴克和商业中心签署的排他协议,禁止竞争者入驻同一楼层或附近区域。星巴克回应说 “中国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但没有否认签署排他协议。

那年前后正赶上北京上海大批高端商圈的星巴克门店开业十年,即将续签。瑞幸最终撤诉,不过热门购物中心普遍不再为单个咖啡品牌设置排他协议。

它们有了星巴克之外的选择。我们统计了 2023 年销售额全国前十的购物中心商家,发现商场 1 层频繁出现的茶饮咖啡品牌是喜茶、M Stand、Arabica 和皮爷咖啡。仅有上海环球港和杭州湖滨银泰 in77 的星巴克开在 1 层,其余集中在 B1,同层不乏定位相似的品牌。

长久以来,星巴克保持研发新品的努力。它曾经成功地把馥芮白介绍给了中国消费者,将星冰乐带给了美国人,但此后没有推出同等影响力的爆款产品。舒尔茨本人去年力推的意榄朵(Oleato)系列橄榄油咖啡,今年圣诞季也已经不在菜单上。

缺少创新成果不完全是星巴克一家的问题,这是残酷的行业事实。

后来的茶饮、咖啡品牌学会了星巴克教给行业的大部分东西:深入上游、投资供应链,讲述茶、咖文化,并在相对合理的价格内提供合理口感的标准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它们压缩成本,给消费者更便宜的选项。

星巴克坚持多年不降价,鼓励买会员卡,是让最常光顾的顾客受益。而今天星巴克在抖音卖单杯券、在微信群里发打折券,更像瑞幸这类互联网、零售基因公司的行为——用折扣拉来新用户,而最信任星巴克品牌,每天来消费的顾客反倒为每杯咖啡花了更多钱。

价格是消费品牌控制的核心要素。即使以各种方式发放优惠券,星巴克的咖啡还是比这些同行贵 50% 左右。

声称不打价格战,但星巴克得给消费者更清晰的理由,来支撑其远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

(本文来源晚点 LatePost,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R述职不再愁,看我的ppt如何征服全场!
01资料列表《HR行政工作总结》资料包内含90份人资行政工作总结计划PPT模板、115份人事行政各岗位(人事专员、行政专员、人事经理、行政经理、薪酬专员、行政助理、人事主管、行政后勤、绩效专员、企业文化专员、员...
2024-12-17 15:47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星巴克中国管理层持续调整,从数字营销公司挖来 CGO

编辑:三茅网2024-12-11 10:47
468 阅读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星巴克中国已任命杨振(Tony Yang)为公司 CGO(首席增长官)。这是星巴克中国首次设立 CGO 职位。

杨振原为数字化营销领域公司特赞总裁、合伙人。去年 1 月,杨振加入集度汽车,担任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另据我们了解,现任 CFO Karen Yih 将在 12 月离职。

这是星巴克管理层密集调整的一部分。今年 8 月,布莱恩·尼克尔(Brian Niccol)空降星巴克,担任全球 CEO。9 月底,王静瑛(Belinda Wong)卸任星巴克中国 CEO,保留董事长一职,原星巴克中国联席 CEO 刘文娟(Molly Liu)升任 CEO。刘文娟也在调整直接向她汇报的人员。

管理层调整跟星巴克增长目标有关。我们了解到,星巴克中国把数字化、门店服务和顾客完整体验设为现阶段目标,视抖音成为重要突破口,担任增长重任。

星巴克中国回复称,CGO 和下属组织刚刚成立,相关细节不太了解。

宣称不打价格战,星巴克换人找增长

带领墨西哥快餐店 Chipotle 和塔可钟走出增长困境的尼克尔在 8 月被任命为星巴克全球 CEO。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称他是 “星巴克所需要的领导者”。上任后,尼克尔终止前任 CEO 的降价策略,开始调整菜单和门店服务,应对全球挑战。

刘文娟在成为星巴克中国 CEO 之前,先后负责数字创新和运营,有数字化战功,是 “专星送”“啡快” 数字点单服务的架构师。线上渠道从零发展至现在,贡献星巴克中国近一半销售额。

星巴克去年宣布刘文娟为中国区联席 CEO 时,说她带领公司延续了可盈利、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势头,并推动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人数达到 2200 万。

据公开报道,当时刘文娟作为联席 CEO,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新任命的 CGO 杨振,也反映了这家公司同样的诉求。

一位接近星巴克的人士说, CGO 还要负责产品研发、推出新品,以年轻用户为目标客群,实现从研发、经营到营销的数字化。上任后第一天,杨振拉了一个 200 多人的员工微信群。这位有着约 20 年市场营销和互联网经历的高管,在微信群里对员工说要讲述门店伙伴和品牌故事,每个人都要关注变革。该知情人士说,抖音业务团队计划从原来的不到 10 人,扩大至 10 倍左右。

杨振还提到要优化进入市场策略、通过 “TNL 项目” 尝试推广季节性产品——TNL 是太妃榛果拿铁的缩写。一位星巴克人士说,这款上市十多年的产品是星巴克历史上 “最成功的项目”。星巴克总部门口,365 天都摆放着圣诞季产品。

今年第一个自然季,星巴克下调业绩指引,中国区同店销售额开始下滑。在截至今年 9 月底的财年里,尽管门店数量持续增长,但同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少了 14%,销售额和单价都在跌——平均单价下降 8%,同店交易量下降 6%。

星巴克中国寄希望于一个新的、懂得增长的团队,去面对中国市场持续加剧的竞争。

在最残酷的中国消费市场,先行者优势逐渐消失

有不少精品咖啡店的老板会抱怨,消费者不接受自己挑选的中浅烘咖啡豆,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更苦的星巴克标准深烘咖啡,觉得那才是咖啡的味道。

1999 年 1 月,星巴克以授权方式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店,沿用美国店的菜单,推广意式咖啡文化。

当时一杯星巴克拿铁卖 19 元,每天一杯,一年就够在北京市区买两平米房。消费者也不熟悉那些陌生的意大利语,星巴克一度拿掉了价目表里的浓缩咖啡,因为常有人因为便宜而点它。

头十几年,星巴克在中国都不怎么赚钱,但舒尔茨坚定投入。特别是 2008 北京奥运前后,一线城市大建购物中心写字楼,外资大规模涌入。星巴克顶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在美国大批关店,一边在中国加速开店。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国金中心等商业地产项目在这期间开业,星巴克是它们一层唯一的咖啡店,占住了最好的点位。这些投入让星巴克赶上了中国城市消费的爆发,成长为千亿美元市值的全球餐饮巨头。

咖啡的味道、咖啡的价格、第三空间概念在中国最初都由星巴克定义。它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口味、价格、空间三方面被挑战的结果,特别是价格。

竞争在过去十年间慢慢成型,挑战者最重要的武器是价格。2015 年开业的 Manner 以低于星巴克 30%-50% 的价格提供更好喝的咖啡。两年后上线的瑞幸更把折扣价做到 10 元出头。

2018 年,瑞幸起诉星巴克违反《反垄断法》,称星巴克和商业中心签署的排他协议,禁止竞争者入驻同一楼层或附近区域。星巴克回应说 “中国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但没有否认签署排他协议。

那年前后正赶上北京上海大批高端商圈的星巴克门店开业十年,即将续签。瑞幸最终撤诉,不过热门购物中心普遍不再为单个咖啡品牌设置排他协议。

它们有了星巴克之外的选择。我们统计了 2023 年销售额全国前十的购物中心商家,发现商场 1 层频繁出现的茶饮咖啡品牌是喜茶、M Stand、Arabica 和皮爷咖啡。仅有上海环球港和杭州湖滨银泰 in77 的星巴克开在 1 层,其余集中在 B1,同层不乏定位相似的品牌。

长久以来,星巴克保持研发新品的努力。它曾经成功地把馥芮白介绍给了中国消费者,将星冰乐带给了美国人,但此后没有推出同等影响力的爆款产品。舒尔茨本人去年力推的意榄朵(Oleato)系列橄榄油咖啡,今年圣诞季也已经不在菜单上。

缺少创新成果不完全是星巴克一家的问题,这是残酷的行业事实。

后来的茶饮、咖啡品牌学会了星巴克教给行业的大部分东西:深入上游、投资供应链,讲述茶、咖文化,并在相对合理的价格内提供合理口感的标准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它们压缩成本,给消费者更便宜的选项。

星巴克坚持多年不降价,鼓励买会员卡,是让最常光顾的顾客受益。而今天星巴克在抖音卖单杯券、在微信群里发打折券,更像瑞幸这类互联网、零售基因公司的行为——用折扣拉来新用户,而最信任星巴克品牌,每天来消费的顾客反倒为每杯咖啡花了更多钱。

价格是消费品牌控制的核心要素。即使以各种方式发放优惠券,星巴克的咖啡还是比这些同行贵 50% 左右。

声称不打价格战,但星巴克得给消费者更清晰的理由,来支撑其远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

(本文来源晚点 LatePost,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