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12月21日开考的2025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人数定格在388万,较2024年下降50万,较2023年下降86万。这是十年来“考研热”迎来的二度降温。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就业市场格局的悄然转变。
乍看之下,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似乎让人感觉研究生学历的吸引力不如往昔。但猎聘调研数据却揭示出另一番景象:近七成企业认为“学历高消费”现象严重。从猎聘大数据来看,2021-2023年间,猎聘平台硕博人才需求比例从10%增加至17%。而在今年秋招中,猎聘平台上要求硕博学历的新发应届生职位占比为24%。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
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历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已逐渐减弱。曾被视为“学历避风港”的考研,光环正逐渐消退。
面对研究生教育成本的攀升和就业溢价效应的减弱,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考研的实际价值。特别是部分专业硕士课程的高昂学费与毕业后的薪资回报并不成正比,进一步抑制了考生的热情。
事实上,无论研究生还是博士阶段的学习,其核心目的都不仅仅是助力求职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而是为了让人才在学术造诣上有更深的钻研,为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缓解就业焦虑和获取更高的薪资报酬一股脑涌向考研,明显偏离了研究生教育的初衷。
同时,当前高校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硕博毕业生虽理论知识表现优异,但在实践能力和岗位适配性上却存在明显不足,对实际工作的助力较为有限。因此,大学生在考研上开始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注重专业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契合度。
在AI的时代浪潮中,AI面试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初面的重要工具。投递简历之后先AI面试一下,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猎聘大数据显示,近一年企业在猎聘·Doris上创建AI面试的次数同比增长448.2%。
AI面试技术是对人才包括专业能力、语言表达、抗压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精准筛选。根据AI面试类产品的官方资料,在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设置上,牛客与领域专家及企业共同制定考核维度,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面试问答专家评分,以训练人才筛选模型;猎聘·Doris依据麦克利兰冰山模型七个层级140多个评估维度,并结合集团旗下人才测评公司多年沉淀的行业know-how,对每个能力评估维度制定细致的评分标准,并将这些赋能给AI,从而实现AI对候选人的精准评判。
AI面试技术的普及,不仅革新了企业对候选人能力的评估方式,更进一步推动了“能力导向”在招聘中的核心地位。当然,尽管能力导向的招聘趋势已经开始凸显,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平衡市场供需仍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关键问题,需要教育机构、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发力,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整体来看,考研热的退潮绝非意味着学历贬值,反而是社会对人才价值认知的一种理性回归。就业市场愈发看重人才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AI面试工具如猎聘・Doris的出现,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了更加高效、公正的对接平台。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招聘模式,将有力助推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来源界面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