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人才发展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教练制与导师制之间的区别,这是两种不同的指导和支持个人学习发展的方式。
今天,从技术的角度上拆解两种角色在人才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不仅关乎到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到人格和心智的塑造。
- 教练:教练从根本上说是短期的、面向任务的,关注于学员技能与知识领域的发展,在辅导策略上是手把手教。
- 导师:导师从根本上说是长期的、以关系为导向,涉及的内容会更加全面,在辅导策略上是点到为止。
- 教练:教练关注于扎实的技能与知识领域内的专业发展。
- 导师:导师关注学员个人的角色转换和管理,包括工作和个人生活。
- 教练:教练基于获取知识和提高个人投资回报率的需求,一旦这两个目的达到了,教练行为即可停止。
- 导师:导师制的驱动力与目标则是来自未来蓝图,它更注重人际关系。
如果教练侧重在技能,那么导师则更侧重在人格或心智。
- 教练:教练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技能或知识,因此教练对于学员的真实反馈是教练重要的带教方法,而基于组织目的考虑教练客观真实地向管理层反馈学员状况也是必要的,甚至有很多公司的教练手册中有工具明确地界定教练反馈的内容与时机。
- 导师:而导师制则要求学员与导师之间的讨论应该是保密的,以此对他人设立一个“安全空间”。这个距离意味着员工可以大胆地与导师讨论他们的困惑,而不必担心会给他们的工作、前途或者抱怨带来影响。
- 教练:教练制专注于业务,导师几乎要一直参与内部业务,并了解业务的历史、背景和运作情况。
- 导师:导师制专注于思想,应该熟知所教授的内容,并以传播知识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