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人不要没苦硬吃,要吃就吃高级的苦。
作为管理者,更是如此。
有些管理者,每天忙东忙西,吃苦耐劳,却总是不出业绩,团队也死气沉沉。
而那些厉害的管理者,平时看起来云淡风轻,但每到关键时刻,业绩总是排名前几。
其实,他们的主要差距,就在于会不会吃高级的苦。
很多的管理者,是不喜欢吃高级的苦的,他们沉迷于吃低级的苦,自我安慰、自我满足。
什么是低级的苦?
它们大多是一种身体上的劳累,或者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你很苦、很累,但是带来的收益却微乎其微。
具体来说,作为管理者,以下3种低级的苦,尽量不要吃,或者少吃。
1.重复琐碎的苦,别吃
有的管理者具有保姆心态,在他眼里下属都是巨婴,于是他就陷入了替下属打工的悲剧中。
比如,有些工作,他害怕下属做不好,或者觉得下属效率低,为了拿到结果,就自己顶了上去,把很多员工该干的活儿揽了过来。
其实,有很多重复性工作,每次的流程都是一样的。他完全可以整理成SOP,交给下属去完成。
还有些管理者,生怕自己在员工心中形象不好,不惜讨好员工,总是在替下属做一些打杂性工作。
比如,整理文件,安排会议,预约客户......总之,服务无比周到,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形象。
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如果你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又如何有精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比如解决关键问题、协调资源等。
这样的苦,没必要吃。
2.无脑执行的苦,别吃
有些管理者,对下,他是个保姆,操碎了心;对上,他又变成了传声筒,唯唯诺诺,无脑执行。
执行力强,本来是个优势,但是,他没有正确理解执行力,总是错误地执行,把自己和团队折腾得筋疲力尽。
他在执行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将上级指示和要求简单化、教条化、僵硬化,既不理解目标和价值,也不找资源找方法,而是粗暴机械地强迫团队完成任务。
他就像铁笼里的老鼠,小腿蹬得飞快,铁笼轰隆隆转,可就是一直被困在原地不动,体力耗尽。
做事情,是不能没有思考的。在执行的时候,要思辨地执行。
你既要把目标和价值想清楚,也要通盘思考,层层拆解,有方法,有步骤;既要做做到主动性、原则性,还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这才是真正的执行,才能拿到结果,不让自己和团队吃无效的苦。
3.焦虑内耗的苦,别吃
除了对下变保姆,对上变传声筒,还有些管理者,面对自己时,又成了审判官。
他无时无刻不在批判自己,否定自己,陷入无尽的焦虑和内耗中。
路上遇见领导,上前打了声招呼,领导没听见,没回应他。于是他开始胡思乱想,一定是自己哪里得罪了领导,晚上睡不着,第二天无精打采。
下属在忙工作,没及时回复群里消息,他又在想,下属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藐视我的威信,必须记上一笔。
他一直在焦虑内耗,只关注情绪,却忽视了做事,上下左右的人被他搞得叫苦不迭,他却反而觉得自己心里苦。
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能过度投射,要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课题,你不能自找苦吃。
以上就是3种无谓的苦,走向管理岗位,一定要远离。
要吃,就吃高级的苦
什么是高级的苦?
稻盛和夫说过:
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有觉知的苦,你是基于长期目标,用超强的自我管理和深度思考能力,去做那些真正有产出、有效果、有长期价值的事。
这样就不是被动吃苦,而是摆脱低水平重复的主动成长,会让你越来越强大。
具体来说,走向管理岗位,以下3种苦,你得吃。
1.深度思考的苦,你得吃
你作为管理者,总是觉得很忙很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想得不够清楚。
因为没想清楚,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连这件事情是什么都含含糊糊。
这样自然就只能瞎搞一通,用勤奋来掩盖无知,本来不该吃的苦,硬是吃上了。
比如,有些管理者,一旦出现人手不够,第一时间就想着招人。
可是招来的人又频繁流失,走一个,他又立马招一个人,于是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招人-流失-招人”的恶性循环中。
如果他能够稍微做一个思考,很可能根本不是缺人,而是制度出了问题:老人拿不到钱,新人没人带,导致留不住人。
所以,你一定要学会深度思考,看到本质,才不至于在表层打转,空耗。
深度思考的核心,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剥洋葱,直到追问到那个最本质的答案。
深度思考注定是不会轻松的,它比闷头干苦多了,累多了,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逃避。
就像美团王兴所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地思考,愿意干任何事。
但是你作为管理者,深度思考的苦,必须吃,值得吃。
香奈儿前CEO说:人之所以脱颖而出,首先必然是思考力的出类拔萃。一个浮于浅显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陷入平庸的困境。
只有想清楚了,行动才能事半功倍,你带团队做事,才能点中要害,在高价值区做事,拿到更大的结果。
2.自我管理的苦,你得吃
你能深度思考,那还只是第一步,能把思考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产出结果。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管人的前提,是做好自我管理。
所以,你一定要做好自我管理,用良好的职业素养,用优秀的工作习惯,去支撑自己的行动,将行动转化为结果。
职业素养。比如你要克服人性向下的力量,克服自己的恐惧、懒惰、拖延,远离即时满足,管理好情绪,不要对下属傲慢,要以身作则,坚守底线,等等。
工作习惯。比如你要学会对事情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要事优先,也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要有闭环思维,工作要到位,善于倾听,而不是一言堂,等等。
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工作习惯的培养,都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这个苦,值得吃,它能支撑你持续创造业绩,往更高的位置走下去。
我在《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中,也专门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拿来就用。
当你做好了自我管理,形成习惯,它就会变成一种力量,影响你,重塑你,给你带来回报。
3.培养人的苦,你得吃
管理者的本质工作,就是驱动团队拿结果,通过团队培养人。
事在人为,人在事先,你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很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人,还带着一线骨干的思维,只知道干业务,用业务成绩来证明自己,甚至与下属争功。
他完全忽视了团队和人才的培养,这是不对的。
不过,培养人的苦,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个中滋味。
你想培养下属,他不一定接受改变和成长,你总想下属成长得更快,但是他觉得已经够努力了,你刚把下属培养出来,他可能跑到下家了......
管理者的心胸,都是委屈撑大的。这个苦,得吃,这是管理者长期主义的最好体现。
如何培养人?核心就是传、帮、带。
传,是传承。你自己必须站在最前头,以身作则,交给员工做人和做事的标准。
帮,是帮助。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能否取得绩效,72%是由他的上司决定的。你作为领导,要给予他资源,要辅导他,帮助他完成绩效。
带,是带领。他不会做的时候,你就要像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
辅导下属,有一个16字方针: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
当你不断传帮带,源源不断培养人,团队才能持续打胜仗。
总结一下,走上管理岗位,要远离低级的苦,学会吃高级的苦:吃深度思考的苦,吃自我管理的苦,吃培养人的苦。
(本文来源张丽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