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赛博算命遇上科学招聘,到底是假把式还是真有理?”
“离谱!”
一位刚经历完终面的应届生在某书上写下自己求职失败的经历。为了这家做梦都想去的公司,她准备了将近半个月,一路披荆斩棘闯进终面,终面结束后HR引导她完成了一份性格测试,本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收到了不予录用的通知,原因是测试结果与岗位不匹配。
网上类似的求职经历还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消极倾向,有的是前后矛盾,还有的纯粹是分数低,但无论那种原因,都让不少人因此与心仪岗位失之交臂。
没有标准答案的性格测试,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求职之路吗?
今日话题互动
1
逐渐普遍化的性格测试
“今年找工作,发现一些中小型公司也开始要求做相关的性格测试、抗压测试,有的还会直接让你在简历里写明你的MBTI。这在我十年前找工作的时候还很少见,现在有这种要求的公司越来越多了。”求职者小吴告诉我。
据了解,尤其是一些招聘体量较大、会使用(OnlineTest)网申在线测试作为招聘中一环的公司,不仅会对求职者进行性格测试,将测试结果纳入综合考量范围,还会不定时更新题库,有的甚至玩出了新花样,通过测评软件中的小游戏,来对候选人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和分析。
2
花样百“测”为哪般?
很多人不理解,没有标准答案的性格测试,怎么就成了用人单位筛选的门槛。
“性格测试内容虽然多,但都和岗位息息相关。”前程无忧HR Jane表示,比如有的公司招聘销售人员,更希望候选人具有外向、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等特质,而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则会更青睐那些细心、对数字敏感、学习积极性高的候选人。每个公司的关注点不同,岗位用人偏好自然也有差别,“但是说到底,主要还是希望能通过这样一套科学完整的性格测评,更高效、更快速、可标准化的在海量人选中挑出与岗位匹配度高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招聘周期,还可以降低后期因性格不匹配导致的培训成本增加和员工离职。”
除此之外,性格测试还能辅助优化员工队伍结构。现任团队主管的李学,在招人前会分析团队的优势和不足,借助性格测试有针对性的选择所需的候选人,通过保持团队成员间的动态互补,来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效率。而且基于性格测试的结果,公司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更好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3
性格测试仅供参考
在社交平台,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高分通过性格测试的秘诀,还有人瞅准商机,专门贩卖测试辅导,为求职者量身定制能够迎合企业需要的性格特征。
种种背后,无不透露着求职者深深的焦虑。某500强企业资深HR 宇哥认为,不必过分夸大性格测试的作用,尤其是不需要刻意把自己代入某一类型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平常心看待会更好。而且就像学历一样,随着技能的累积和专业性的提升,性格因素的作用也会随着工作年限逐渐降低。
其实公司找到一位合适的候选人,就像谈恋爱一样,是一个相互吸引和成全的过程,性格测试作为一种参考,能帮助公司看到候选人“冰山以下的部分“,越贴合实际的结果,反而有利于公司在日后的合作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而且很多测试量表的造假也并非大家想的那么容易,很多量表里都有测谎题,除了会限制求职者的答题时间之外,系统也会记录每道题的答题速度,来判断求职者是否有伪装嫌疑。越是专业的测试量表费用越高,社招人才每人费用可达上千元。
对那些看重性格测试,甚至是以性格测试下定论的公司,换个角度看也可以成为求职者了解公司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反向判断,能帮助求职者及时避开不合适的公司,少走一些弯路。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性格测试只是一个评估工具,而不是择人标准,最终还是会根据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做出判断。
至于那些跟风使用测评,又不愿意花钱提升测评专业度的公司,真正能够通过测评结果对人才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估,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写到这,我想,或许大家从始至终拒绝的都不是测评,而是不科学的使用测评,或是使用不科学的测评。
你说呢?
(本文来源前程无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