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薄览群书。 本期我们将解读《步步争先》的第一节,优秀职场人必备的三大素质。
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是大多数职场人所期望的,但很多人却并不敢挣脱“平凡”和“普通”的标签,因为不清楚自己和优秀之间的差距到底多远,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向它靠近。其实,普通职场人想要实现职场跃迁的第一步是要了解优秀者的画像。
本节内容就带大家了解优秀职场人必备的三大素质以及如何养成。
优秀的职场人有三大重要素质,分别是成为连接者、有价值的专业能力组合和成长型思维。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优秀职场人必备的第一重要素质,是成为连接者。
连接者,简单来讲,就是要求人才除了拥有高度专业的能力外,还要能和不同专业的人融洽地合作,这种合作能力的价值甚至超过个人优势。就像在奥运会接力赛跑中,一个运动员跑步速度极快,可如果总是在交接棒上失误,那么比赛是很难取胜的。职场同样如此,越复杂的工作,越不可能只靠一个人完成,在掌握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外,成为工作中的连接者,更能让人脱颖而出。
连接者具有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拥有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就是要打破传统模式对专家的理解,也就是说专家不应只是深入各自的专业领域,还应该从单项的技术性工作向系统性思维方式转变,能够整体设计并负责整个系统运转。
作为职场人,就应该了解商业现实,重视客户需求,清楚这个产品卖给谁,成本是多少,时机是否合适,怎么做营销,如何获取市场份额和营收等。有了这些系统思考,才能将拥有不同技术能力、不断变化的团队及其他人连接在一起,共同取得成功。
普通职场人可以通过两个步骤成为连接者:
第一步,将自己的职能融入公司大局。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理解公司的赚钱方式,并清楚自身及兄弟部门的工作如何做可以帮公司赚钱。
第二步,成为“T”型员工。T型员工是麦肯锡咨询公司使用多年的一个术语,“T”的竖线代表某个专业领域的技能深度,横线代表与不同专业部门的合作能力。也就是说,普通职场人提高的方式是同时拥有深度和广度。
优秀职场人必备的第二大素质,是打造最有价值的专业能力组合。
要了解未来工作的需求,可以通过对前沿公司的用人要求来分析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能力组合。通常,每个行业都有几家公认的处于科技发展最前沿、最受瞩目的公司,紧密关注前沿公司的要求,并分析其工作内容的具体描述,可以帮你了解公司在寻找怎样多元化能力的候选人,了解该行业最看重什么样的专业能力组合,从而促使你去寻找每一个能够深入掌握这项技能的机会。
比如招聘信息中工程经理的平均年收入为9.5万美元,如果兼具战略策划经验,薪水会提高到12万美元;供应链及物流经理如果拥有预测工作的经验,他的年收入也会从7万美元提高到8.3万美元。
可见,招聘信息中决定薪资大幅上升的条件,就是你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那如何打造专业能力组合呢?需要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确定自身所在行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哪些技能组合可以获得最高的市场回报,就去培养自身欠缺的能力,努力成为T型员工。
第二,将难以在同一个人身上找到的技能组合在一起,比如,培养具有销售能力的工程师,或者理解软件开发的财务专家,都会使你更有价值。
第三,关注所在行业公认的处于发展前沿的公司所发布的招聘信息,了解什么样的技能及技能组合会在未来行业中出现大量需求。
总之,想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职场人,就必须抓住在市场营销、财务、运营等每一个不同职能部门,以及不同地区拓展个人能力的机会。
最后来说说第三大素质,建立成长型思维。下面将结合大量职场生涯中的成功实践来分享建立成长型思维的四个方法。
方法一,不仅扬长,还要补短。
在传统职场的认知概念中,很多人都坚信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容易致胜。然而当下,复合型人才创造的价值开始远远超过精专人才。所以,新的职业要求是,除了加强优势外,还要弥补弱点。
举个例子。伊斯梅尔所学专业是政府管理,同时精通数学,还担任过达特茅斯大学报社社长、负责过广告销售和预算等,这些经历为他赢得了华尔街顶尖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集团一份入门级分析师的工作。然而伊斯梅尔很清楚,自己既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也欠缺该岗位的实习经验,所以在6个星期的培训中,他总是额外抽出3个小时补习金融建模与分析等必备的知识。事实证明,这种推动自己进入非舒适区的意愿和努力补足弱势的惯性,促使伊斯梅尔获得了持续晋升,并于2016年成功成为高盛集团合伙人。
方法二,采用“职业格子”。
“职业格子”有别于在等级制度稳定且呈线性发展的公司中倡导的“职业阶梯”观念,认为现代职业生涯不只是从初级到高级一步步简单地攀登,而是除了向上移动并在单一专业部门承担更重要职责外,也可以跨部门的横向甚至向下移动,这样能够了解公司不同部门如何协同工作,有时这样做是为了日后迅速向上做准备。
方法三,给每份工作设定三年之痒。
这点主要是帮助你厘清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本质关系,当前再没有所谓“从一而终”的职场契约,更多时候工作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雇佣双方在这段关系中能给对方多少价值。例如,领英创始人霍夫曼在创业之初就与部分员工确定了2~4年的轮岗制度,让劳资双方达成共识,这是指员工因为某个目标进入公司,几年后双方需要重新评估,找出帮助公司发展、协助员工成长的最佳方式。轮岗结束,有些员工会接手新项目,而有些则各奔前程。
“三年之痒”的结论由此而来:第一年,主要是学习摸索;第二年,能够带来一些影响,慢慢适应新角色;第三年,逐渐得到回报,也感到了舒适与安心。这时,你有了一个选择的机会。你可以享受这份舒适,在现有工作中继续寻求提高,但得到的回报肯定会越来越少。你也可以选择跳出舒适区,尝试新事物,在那个过程中获得成长。
如果你每次都选择跳出舒适区,隔几年就审视自己,那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这样的人,很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能力组合。
第四个方法,睡莲叶策略。
这是把职场生涯该走的路比作一丛丛睡莲叶,你跳向一片叶子时,不确定自己的每次跳跃会通向何方,甚至不知道前方是否真有路,但每一步都会通向下一步。换句话说,就是职场人想提前设计好“直通线”非常难,但你可以先找到让自己朝某个方向前进的事物,例如培养能力、树立名望、认识需要认识的人,然后抓住每一次机会,跳上任何一片有前景的睡莲叶,也可以在必要时后退,尽最大的努力从中获得经验。因为有了众多经历后,你才能知道不同的经历结合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而这也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
好,总结本节内容。成为优秀的职场人,需要具备三大素质,一是让自己成为连接者,既在某个专业领域具备知识深度,又有强大的合作能力;二是打造最有价值的专业能力组合,可以透过最前沿公司的人才需求,努力将不同的技能组合到同一个人身上,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价值;三是通过补短、职业格子、三年轮岗制,以及睡莲叶策略,建立成长型思维,做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善于规划、重视经验和愿意跳出舒适区的职场人才,让自己成为职场需要的、重要的、更有价值的人,赢得更成功的职业生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恭喜你,职场晋升之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下一节为你分享的是——善用数据分析提高绩效,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