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三茅会员HR知识充电站,我是你们的主讲人。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提高人均效能,三个步骤帮你做到。
本期内容节选自三茅专栏作家刘仕祥。
人均效能即人均劳动效率,是指企业考核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量的指标,是劳动消耗与经营成果的比较。
现在企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企业虽然营业额逐年递增,但员工规模也在逐年增大,这使得企业看似快速发展,实际组织结构臃肿,人均效益低下,企业发展隐藏着巨大危机。
虽然国家开放了二胎,人口出生率却在逐渐下降,人口红利不断消失,人口精英化程度提高。
因此,提高人均效能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精英化招聘也是企业未来快速发展的一个利器,谁能提升人均效能,谁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轻装上阵,获得竞争优势。
然而,很多企业喊着“提升人均效能”的口号,却做着增员促益的事情。
如何做好人均效能的提升呢?
人均效能的提升,主要从两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个维度是销售额;
第二个维度是人才配置。
如果把“销售额”作为纵坐标,“人才配置”作为横坐标,你会轻易发现“人均效能”的秘密:
1、销售额高+人才配置数量少,说明人均效能高;
2、销售额高+人才配置数量高,是否可以说明人均效能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可能是靠人海战术提高销售额;
3、销售额低+人才配置数量少,要么人均效能低,人均效能影响了组织效益;要么人均效能高,人才配置数量影响了组织效益;
4、销售额低+人才配置数量高,说明人均效能低。
以上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提升人均效能的目标,以最少的精英强将,创造最多的销售额;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可以优化的,看看是否能够通过减少人才配置,依然保证高销售;第三种情况也是可以优化的,由于无法创造更多的销售额,人才配置少不一定是好事;第四种情况,是一定要优化的。
今天的课程,主要是针对第四种,销售额低+人才配置数量高,人均效能低的情况,看看如何优化,才能达到第一种,销售额高+人才配置数量少,人均效能高的这种情况。
人均效能的提升,要么不断提升销售额,要么不断减少人员。按照上面的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增员来提升销售额;企业当然可以不断减少人员,但也可能意味着销售额的下降。
但这其中有一个难题是,提升人均效能,如何在提高销售额和减少人员配置数量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使得企业不会因为减少人员配置数量而降低销售额。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提升人均效能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对标行业标杆水平
企业在做人均效能提升时,要对行业标杆企业的水平值有所了解。衡量人均效能的指标有:人均净利润、人均销售额、人均生产率等。
对企业来说,对这些指标的数值要有对标,不仅仅是对标本行业的,同时,还可以对标其他行业的。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万科、保利、中海这几家标杆企业人均效能指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其中
万科突破5000亿销售规模,其地产开发系统的人员数量依然控制在万人以内;
保利突破3000亿销售规模,其地产开发系统的人员数量控制在6000人以内。
这些房地产的人均销售额,万科为5417万,保利5296万,中海3596万,而融创3017万。
从以上数据,你就知道,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的人均销售额是怎样的。
当然,人均销售可能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指标,还要考虑人均净利润、人均生产率等。
步骤二:用人均效能指标倒逼人才配置
制定出你公司的人均效能指标,你就有了对比的标准,接下来,你可以用人均效能指标倒逼人才配置数量。
如何倒逼呢?
通过企业制定的人均效能标准倒逼。
举个例子:
如果你公司通过对标规定,销售员人均销售为500万/人以上。假如某个销售部门全年销售额是一个亿,销售员有30人,那人均销售额为333.33万元,远远低于500万的标准,那你就可以考虑做减员了,只有减员,才能提高你的人均效能,把那些销售不好的销售员换掉。
步骤三:加强用人过程管理,合理定编,随时增员减员
提高人均效能是一个动态的工作,有可能一个季度市场好,那就需要多加人,也有可能某个季度市场不好,就需要减员。例如生产部的员工,是需要随时变动的。这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最好的办法是做好用人过程管理,制定定编的办法。
建立岗位定编的办法是管理人均效能的有效办法,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协助用人部门制定岗位定编,通过合理的岗位定编标准,合理控制人员数量。
怎么做呢?
最好是具体到岗位,制定某个岗位的定编标准。例如装配岗位定编参考标准,
装配电机:
每月装配1000台电机,需要装配工100人;
每月装配1000台-1500台之间,在100人基础上,增加30人。
每月装配1500台-2000台之间,在增加了30人的基础上,再增加30人。
其他岗位的定编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制定。当然更科学的方法是测定人均工时,测定数量,根据比例来定编。
通过定编的管理办法,可以把公司的人均效能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这对hr做好招聘工作也是有好处的。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相信你既能做好人均效能的提升工作,也能保证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