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三茅会员HR知识充电站,本期为你分享的主题是——掌握1个模型6个技巧,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说到培训时候的讲故事,估计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或几个培训师,特别会讲故事,声情并茂,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很长,引发的思考也很深刻。
那么,作为培训师,怎样才能在培训课堂上讲好故事呢?
本节内容,就为大家介绍一个讲好故事的SCORE模型,以及六种构建画面感的技巧,,帮助大家在培训课堂上把故事讲好。
首先来看SCORE模型。
SCORE模型是由背景(Situation)、冲突(Confliction)、选择(Option)、结果(Result)以及评论(Evaluation)五个部分构成。
我们经常看的好莱坞电影,一般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来讲的:最开始是背景,主人公和家人邻里快乐生活,风平浪静。接着风起云涌,发生冲突,外敌入侵,打破安宁的生活,家园遭到破坏。人们流离失所,主人公被逼到绝境。虽然沮丧过,绝望过,但他从未放弃,奋起抗争,这是选择。最后在他不懈努力和外界帮助下,终于打败强敌,捍卫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家园,这是结果。这告诉我们,邪不压正,我们永远不能向命运低头,这就是评价。
在应用SCORE模型讲故事时,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时间分配要合理。
背景部分,不用交代太多,否则迟迟进入不到主题,听众会提不起兴趣。要花最多的时间在冲突发生后的选择部分,强调主人公内心的纠结。
第二,一定要有评论。
我们听一些人讲故事,故事是不错,但结尾的评论部分不足,也就是有故事,没有提炼升华。前面的故事,是为了得出后面的评论部分,也就是观点。这才是讲这个故事的目的,这部分花的时间不够,就虎头蛇尾了,听众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第三,最好有一句金句,贯穿故事的始终。
金句最好说三遍,至少要两遍,像锤子一样,不断去捶打听众的心,加深印象。
第四,跳出来和听众互动。
在讲故事过程中,比较忌讳唱独角戏,从始到终都是培训师在讲。在适当的部分要跳出故事,和观众互动。你可以时不时跳出来问“你们猜发生了什么?”“各位,请帮我回答一下,下面我该怎么做?”或者你在讲故事时,问听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能够让听众参与进来,进行互动,避免故事太长太枯燥。
以上是讲故事的基本套路,非常容易把握。但要想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还需要在讲的过程中描绘出画面感。一些讲故事的高手,他们讲故事时带入感很强,你甚至能想象出,或是感觉到,他们用语言描述出的那个画面。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具有画面感的故事情节。
培训讲师王鹏程在“让梦想照进现实”这段演讲中讲述他在上海浦东机场给父亲打电话的故事,他讲道:
挂掉电话,我抬头望向外面。那天,上海的天空特别特别蓝,我要乘坐的那架飞机正在做准备工作。两个工人从行李车卸下行李,放在传送带上,行李一件一件流进机舱。我坐在候机大厅里,一只脚放在地上,一只脚搭在行李箱上。太阳从外面射进来,暖暖地打在我的腿上。我的对面,有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和她妈妈一起候机。那个小女孩儿,以特别好奇的眼光看着我,因为我满脸泪水……
听到这段描述,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很强的画面感?那么这其中都用了哪些手段呢?主要有以下这么六点,我们逐个儿来看:
第一,善用动词和名词。
人的大脑,更容易记忆动词和具体名词,所以讲故事时,要多用动词和名词,少用形容词和抽象名词。
刚才的例子中,“望”向窗外,“卸下”行李,“放在”传送带上,“流进”机舱,一只脚“放在”地上,一只脚“搭”在行李箱上,这也是一系列动作。
具体名词,指的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实物,比如水、手机、杯子等等。抽象名词,指的是梦想、信念、理想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在讲故事时,少用形容词,可以用名词来代替。
比如,有个老师,经常说她们班的学生笨。笨到什么程度呢?老师会说:“你们这脑袋是干什么的?你们这脑袋,就是肩上顶着个肉球。”笨是形容词,说了也没有体会,如果说“肩上顶着个肉球”,用名词来取代,就形象得多。
第二,用特定名词,不要用总称。
比如说家具和桌子、裤子和牛仔裤,就分别是总称和特定名词。
比如,“小王进了星巴克,点了一杯咖啡”,和“小王进了星巴克,点了一杯最爱的美式咖啡”。我们对两者产生的画面感是不一样的,咖啡是总称,是品类,没有形象记忆。而美式,是特定名词,有具体联想信息。
第三,用比喻代替形容词。
除了用名词代替形容词,还可以运用比喻或者拟人。比如说“那个人真霸道”,和“那个人像螃蟹一样,横着走”。霸道是形容词,程度词,没有记忆点。而螃蟹,在大众认知中,就是霸道的代名词。
第四,具体到细节。
越细节的东西,越具有画面感。对于一件事情,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如果能对细节和特征描写到位,就能够在听众脑海里构建更清晰的画面。
比如你在朋友圈,写下“和兄弟们半夜吃烧烤”,估计得不到几个赞。如果你写:事隔多年,想起了当时的烧烤摊旁边的灯火。那灯火照在了你我的脸上,啤酒瓶相互碰撞,肉串上了一盘又一盘,到离别的时候,才惊觉街灯都已入眠。
这种细节的描述,呈现出了画面,就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第五,要生活化。
越是生活化的场景,越能引起共鸣。
故事中的场景,如果听众没有经历过,描述得再生动,也很难在他们脑海里产生画面。而生活化场景,如果描述到位,就容易产生共鸣。比如前面讲到机场的画面,大部分听众都有过在候机楼候机的体验,就容易进入到其中。
第六点,是表演要到位。
培训师讲故事,一定要避免只是干巴巴在讲述,而是在涉及到人物的对话、动作、表情的时候,要模仿到位。不能想学,又不好意思学,听众准备和你进入某种情境情绪了,你倒收了。就像烧开水,好不容易烧到50摄氏度,就断了电。结果是不上不下,不温不火,平平无奇。
好,以上就是六种构建画面感的方式,分别是善用动词和名词、用特定名词代替总称、用比喻代替形容词、具体到细节、生活化以及表演要到位。
讲故事是一种技巧,技巧是需要练习的。很多成熟的培训师,对于自己在上课时讲的每一个故事,讲到哪句,听众会说什么,讲到哪句,听众会笑,讲到哪句,听众会陷入思考都了然于胸。这都是练习的结果,相信你掌握了本节我们介绍的讲故事的SCORE模型和六种构建画面感的方式,勤加练习,一定也能够讲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