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创作中心 学习中心 会员中心

【案例解析】销售部放任新员工流失,HR如何解决?

2020-09-28 打卡案例 96 收藏 展开

我们是一家销售型企业,目前有100多人的销售团队,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销售人员流动较大,而所有销售的领导都在不停的催HR招人,导致新人入职后,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入职培训,随后分配给各销售部门直接上岗,在岗位中逐步熟悉销售工作。可能是新员工...

我们是一家销售型企业,目前有100多人的销售团队,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销售人员流动较大,而所有销售的领导都在不停的催HR招人,导致新人入职后,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入职培训,随后分配给各销售部门直接上岗,在岗位中逐步熟悉销售工作。可能是新员工未达到业务指标,又或者是部门管理不到位,导致试用期离职人员较多,久而久之销售领导也不愿意培训,宁愿自然淘汰留下合适的员工。如此恶性循环,企业管理遭遇瓶颈。作为HR,想要改变这一问题,该怎么办呢?

销售部放任新员工流失,HR如何解决?

累计打卡

31,215

累计点赞

0

如何对销售人员进行管理

龚俊峰
2983人已关注 关注
如何对销售人员进行管理文/龚俊峰前两天在《也谈人力资源角色定位》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观点:HR要想快速获得部门的认可就需要为部门业务发展创造价值。相信在大部分企业,销售人员的离职率都可以排在前列。而销售人员离职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三个:无法胜任岗位工作、销售激励不能兑现、领导风格排斥。,我们将从招聘、培训、上岗、考核、激励等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应对技巧。招聘:在上一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了微软、奥美对招聘的重视及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招聘呢?首先是需要明确岗位的任职资格或胜任力模型,任职资格是要求员工的工作做到60分的基本要求,胜任力则是是要求员工的工作做到80分的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任职资格中,对经验的要求往往会被用人部门放大,他们在面试的时候几乎将过往工作经验作为是否录用的否决项,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笔者的观点是正确了一半,如果在一个具...

如何对销售人员进行管理

文/龚俊峰

    前两天在《也谈人力资源角色定位 》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观点:HR要想快速获得部门的认可就需要为部门业务发展创造价值。相信在大部分企业,销售人员的离职率都可以排在前列。而销售人员离职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三个:“无法胜任岗位工作、销售激励不能兑现、领导风格排斥。”,我们将从招聘、培训、上岗、考核、激励等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应对技巧。

 

    招聘:在上一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了微软、奥美对招聘的重视及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招聘呢?首先是需要明确岗位的任职资格或胜任力模型,任职资格是要求员工的工作做到60分的基本要求,胜任力则是是要求员工的工作做到80分的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任职资格中,对经验的要求往往会被用人部门放大,他们在面试的时候几乎将过往工作经验作为是否录用的否决项,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笔者的观点是正确了一半,如果在一个具备岗位胜任力但没有行业经验的候选人和有一定行业经验,但不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前者,而非将工作经验的作用放大。

 

    培训将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员工送上市场是对企业最大的浪费。

前段时间计划给母亲在医院做一次体检,分别咨询了两家医院,其中A医院只是简单告知了体检的套餐价位和体检时间,让我们去现场了解详细信息,而另外一家医院却将每个套餐的明细都发给了我们,并且提前一天将所有的手续准备好,只需要第二天去医院拿上体检单进行体检即可,免去的现场排队咨询的烦恼。我想,这大概就是培训的力量吧,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员工,在岗位工作才可能为可以创造便利,进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另外一家医院的员工或许也通过了培训考核,但究竟是服务标准太低还是员工没有服务的意愿,这又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了。

    和案例中的医护人员一样,销售人员是企业直接和客户解除的代表,如果他们都不能熟悉自己的产品、不能相信自己的产品、不具备基本的礼仪、销售技巧、销售话术……那么势必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笔者看来,入职培训是最不能缩水的工作,不仅要进行企业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的培训,而且还要设置较为严格的考核标准,只有通过考核的员工才会被派下市场,这也是行使人力资源否决权的最佳实践之一。

 

    上岗:入职培训只是满足基础任职要求的基本培训,而实践才是提升绩效水平最好的培训方式之一,当然岗位培训不可能像入职培训那般正式,它可能只是一次简单的对话、一次简单的演示、一次陌生的拜访……但是,岗位培训仍需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沟通、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制定相应的能力提升计划,销售经理需要对其的就能力提升计划的完成情况与销售人员进行沟通和辅导,进而提升他们的胜任能力。可是,销售经理就真的愿意为员工的培养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吗?答案是未必,要想实现我们的管理目的就需要对销售经理的考核指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用绩效管理实现对业务的管控。

 

    考核: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包括销售类指标和过程指标,而过程指标由是围绕如何实现销售目标而实现的。但是,对于销售管理人员,尤其是离职率较高的企业,我们还应该增加一些管理指标,第一个指标是销售人员的人均效率,销售人员的人均效率=销售额/年度平均人数,销售管理人员想要获得高分就必须降低每个月的员工人数;相较于销售人员的人均效率,销售人员人力成本利润率更为直观,销售人员人力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人员人工成本总额,这个指标对结果的控制是双向的,一方面要增加分子,就必须降低人力成本,即降低分母;如果分子不能增大,那么能做的编制降低分子了。这也就是绩效管理牵引机制的一个应用。

 

    激励:人员高流失还可能是因为激励不公平或激励不到位的等现象引起的。我们需要盘点一下自己的激励机制是否能够保证多劳多得,让奋斗者不吃亏。例如,有AB两个市场,他们的销量都是100万,但是A省区的存量是80万,B省区的存量是60万,如果我们的激励机制不能体现两者的差异,结果显然会让B省区的销售人员感受到不公平,进而增加离职的风险。关于销售人员的激励,笔者曾经分享过一片文章的《盘点2018年分享过的绩效“冷知识”》、《业绩好坏看背后,人均效率够不够》、《从“饼皇”卡佩拉的合同博弈看核心员工续约》等文章有一些介绍,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总之,导致销售人员的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招聘的原因、也可能是培训的原因、还可能是激励或其它原因,人力资源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了解业务的真实需求,既要实现管控又要创造可以衡量的价值,最终与业务部门、员工、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查看原文

229 54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29 54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从招聘入手,不如从利益出发

曹锋
17387人已关注 关注
大多数企业对销售的招聘人数描述都是若干,这是不是意味着销售人员是多多益善?事实上,电话营销、业务员、客户代表等销售岗位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种数量的缺口,必然导致入职门槛的降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另外,需要量大,意味着销售人员的机会更多,跳槽的难度会更小。这是销售招聘的现状,大环境如此,如果企业再不注重管理,底薪又低,销售人员离职频繁,是不是一点都不奇怪?销售新人离职居高不小,恶性循环,管理瓶颈,看似一堆问题,但作为HR,如果你不能解决招聘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再正确的建议,都会被认为在找借口。从销售的角度分析,高离职率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对销售老大或小主管有不良影响,为什么无人改善?很多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转正就一个要求,开单即可。为什么开单,新人要不停地打电话,陌拜,这些资源都是要上报给主管的,如果新人的能量被榨干,就距离辞退不远了。于是,...

大多数企业对销售的招聘人数描述都是“若干”,这是不是意味着销售人员是多多益善?事实上,电话营销、业务员、客户代表等销售岗位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种数量的缺口,必然导致入职门槛的降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另外,需要量大,意味着销售人员的机会更多,跳槽的难度会更小。

 

这是销售招聘的现状,大环境如此,如果企业再不注重管理,底薪又低,销售人员离职频繁,是不是一点都不奇怪?

 

销售新人离职居高不小,恶性循环,管理瓶颈,看似一堆问题,但作为HR,如果你不能解决招聘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再正确的建议,都会被认为在找借口。

 

从销售的角度分析,高离职率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对销售老大或小主管有不良影响,为什么无人改善?

 

很多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转正就一个要求,开单即可。为什么开单,新人要不停地打电话,陌拜,这些资源都是要上报给主管的,如果新人的能量被榨干,就距离辞退不远了。

 

于是,新人沦为收集客户信息的人形机器。从销售老大和小主管的角度看,新人离职不但不会影响他们利益,反而更省力就可以拿到一些潜在客户。因此,为什么要让新人变老人,分一杯羹呢?

 

这种情况下,HR谈销售人员的离职管理,岂不是动了别人的奶酪,断了别人的财路?销售部门会想出无数个借口反驳你的各种建议。

 

有些行业或企业,招聘就是一种营销方式,如保险行业,如达内。保险是先把新人自己以及周边人开发一遍,没业绩自然被淘汰。达内是对新人进行转化,把新人当自己的客户,这时候招聘量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果你们公司属于这种类型,为什么要改变?当然,你也无法改变。

 

如果不是这种模式,我们倒是可以展开讨论了。

 

我们提到,整个销售大环境,机会非常多,我们如何吸引到更优秀到销售人员?凭底薪、提成还是福利?如果都没有,我们会发现招聘越来越吃力,还创造不了多少业绩,留人也会越来越难。

 

因此,通过常规途径,如增加底薪,加大提成,给予优厚的福利,是不是非常不现实,指望销售加强管理留人,也非常困难。

 

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站在公司角度,和老板谈,谈销售的渠道来源,谈人效,谈更多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做数据分析,公司业绩增长情况分析,销售人员人效分析,销售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要让老板看到,销售业绩增长太缓慢,人效太低,成本太高。

 

这时候我们和老板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降本增效,而不是如何留住新人。

 

既然谈到降本增效,那讨论的点就多了。如企业所有的客户都算销售提成,是否正常?是不是一个客户要无期限地归销售部?

 

多提类似的问题,先给老板内心种点草,他开始思考这类问题,再抛出销售试用期人员的客户归属问题,这种虚假的招聘需求很容易得到遏制,因为没有了利益,谁还要那么多新人?

 

招聘已经陷入死胡同,想通过沟通和管理来解决招聘问题,难度很大。如果通过利益来瓦解销售的潜规则,把招聘的需求降下来,再谈离职管理,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想要打开招聘新局面,取得新突破,最新的人才地图搭建技能必须get起来!

三茅给大家准备了超全的人才mapping资料包,HR如何构建人才地图、人才地图绘制流程、mapping相关PPT......统统都有,助力你进阶高薪招聘官。想要的同学赶紧领取~

查看原文

270 138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70 138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频繁流失是小事,大问题是公司底层坏了

董点先森丨董超
7369人已关注 关注
董超丨第51篇作家丨签约作者丨专业咨询丨生涯规划01新员工流失,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每个公司总会找到一些原因,导致新人不愿意留下来,只想着赶紧再换一个新的环境。而企业能够做的无非是,在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问题补救措施,降低员工的流失率。这一直是一个问题,也一直在进行当中。所以当出现了,或许并没有那么的着急,毕竟,它已经是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遇到事情解决事情,这才是首先应该有的态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员工离职,是业绩不达标或者说管理不到位。但具体究竟是些什么原因,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虑。02简单来说常用的有4种方式。第1种,通过对离职员工的深度访谈,了解员工的具体原因,做归纳分析。第2种,对业务部门,在新员工管理上的程序,进行调研分析,看一看这些程序是否有漏洞,有问题。第3种,与各层级领导沟通,确认他们在用人需求上,以及管理上有怎样的态度...

董超丨第51篇

作家丨签约作者丨专业咨询丨生涯规划

 

01

新员工流失,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每个公司总会找到一些原因,导致新人不愿意留下来,只想着赶紧再换一个新的环境。

而企业能够做的无非是,在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问题补救措施,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这一直是一个问题,也一直在进行当中。

所以当出现了,或许并没有那么的着急,毕竟,它已经是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遇到事情解决事情,这才是首先应该有的态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员工离职,是业绩不达标或者说管理不到位。但具体究竟是些什么原因,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虑。

 

02

简单来说常用的有4种方式

第1种,通过对离职员工的深度访谈,了解员工的具体原因,做归纳分析。

第2种,对业务部门,在新员工管理上的程序,进行调研分析,看一看这些程序是否有漏洞,有问题。

第3种,与各层级领导沟通,确认他们在用人需求上,以及管理上有怎样的态度。

最后,让HR或BP深入业务部门,跟随业务,走一遍流程,实际体验新员工管理环节,从中找出一些问题与漏洞。

只要这4项工作开展起来了,一定会发现一些东西,只要改善了,降低员工流失率,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降低的程度,能达到何种效果。而这显然是后面再才需要处理的问题。

眼前把能做的先做了,不要去幻想下一步是怎样的,没有意义。

 

03

要说这件事情如何解决,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

这个问题本身很简单,只是在查找具体原因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公司的情况做具体分析。

说不定,并没有多大问题,只是公司的工资太低了,对方觉得跟自己的付出不对等,进而想离职呢?

对于员工的流失与留存,一直都是企业很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在做具体事情分析的时候,实际上应该将眼界放得更宽一点

也就是说,在销售部门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在其他部门也出现了?

如果仅仅只是在销售部门出现,那么原因分析里面一定有很独特的东西,是导致离职率偏高的核心原因。

这就是说,在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应该对这个核心原因,应加以重点的关注,避免类似的原因出现在其他部门,导致其他部门也出现人员的频繁流失。

 

04

企业之道,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人”和“事”,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大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小到一个部门的人员流失,本质上,都是在做这种动态的平衡。

大家都是在一边做一边改,一边提升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的。

只有先把内部的问题解决好了,才可能把事情做好,事情好了,有了高的收益,才才会吸引更好的人。

更好的人,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企业的成长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应该明白,有些时候,问题并不是出自企业也不存在员工,只是相互之间的匹配出现了问题。

比如,企业用人的标准过高,导致以现在的企业实力,没办法留住这些较为有能力的人。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一点,解决具体问题永远只是个例,我们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放到更高的层次去考察。

这是一种思维的提升,只有思维、眼界提升了,更多的问题,才会被轻而易举的解决

因为高度越高,问题的共性,也就越明显。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管理者理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工作中,总会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不管你是遇到问题、想要寻求帮助的HR,还是乐于助人,喜欢帮别人出主意的HR,都欢迎你加入三茅HR茶话会。在这里,你可以:

跟同行小伙伴讨论每天的热点话题;

咨询HR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难题;

吐槽公司的奇葩领导和奇葩规定;

......

跟HR有关的一切,群里都可以聊!群里有行业大佬坐镇,不定期牛人进群分享,还有机会赢取三茅送出的活动好礼!

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解锁,想加入的同学赶紧加群!

查看原文

220 99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20 99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要用系统性思维解决系统问题

吴西楚
2751人已关注 关注
案例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算少见。问题出现以后,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业务部门指责人力资源部门人没招好,人力资源部门指责业务部门人没培养好,那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了?问题出现在整个系统的构建上。抓问题要抓根源,想问题要想深入房子漏水了,只顾着拖地是没有用的,最管用的办法是找到漏点,想办法把漏点补上。这是找到问题的直接原因。房子漏水了,不但把漏点找到,还系统的琢磨了下,到底为什么漏,以后会不会漏,哪里还容易漏,补上的地方怎么确保不漏,这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遇到问题,两者不可偏废,要找到直接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要找到根本原因彻底根除类似问题,避免在某一个问题上反复重复。比如案例中的销售人员离职快,那就要做好原因诊断,这样高的离职率,如果仅仅是做一个简单的方向性的如案例中说的可能是什么原因,是非常不足够的。应该做的是更为精准的判断然...

案例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算少见。问题出现以后,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业务部门指责人力资源部门人没招好,人力资源部门指责业务部门人没培养好,那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了?

问题出现在整个系统的构建上。

 

抓问题要抓根源,想问题要想深入

房子漏水了,只顾着拖地是没有用的,最管用的办法是找到漏点,想办法把漏点补上。这是找到问题的直接原因。房子漏水了,不但把漏点找到,还系统的琢磨了下,到底为什么漏,以后会不会漏,哪里还容易漏,补上的地方怎么确保不漏,这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遇到问题,两者不可偏废,要找到直接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要找到根本原因彻底根除类似问题,避免在某一个问题上反复重复。

比如案例中的销售人员离职快,那就要做好原因诊断,这样高的离职率,如果仅仅是做一个简单的方向性的——如案例中说的可能是什么原因,是非常不足够的。应该做的是更为精准的判断然后进行靶向治疗。当然要注意,很多工作的结果都是多因多果,需要科学判定,而不是武断判断。从案例中来看,业务部门整体的培训还是有的,而且至少在之前领导也是参加了的。那可能更多的原因在于是否在招聘压力巨大下,HR降低了候选人求职动机的筛选,在缺人的情况下,市场人员上岗后存在大跃进式的扛指标、扛责任。这就可能是最直接的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诊断出的问题,来进行有的放矢的解决。但透过这些问题,能够看到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配合不清,责任与权力不明,还能看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企业缺少容人、培育人的环境与氛围。这些问题才是根本原因,在解决表层问题后,还要继续根据深挖的由表及里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寻和解决。

 

解决问题要做到快与稳

上文讲到了要系统的、准确的、深入的找到问题、判断问题。那判断出问题之后怎么解决呢?那就要做到两点,一是快,二是稳。

面对直接问题要直接解决,核心在于要够快够强势。这里说的强势,不是只态度的强势,而是解决问题的力度足够的大。上述案例中,如果诊断出,有HR招人的问题,那就设置好、建构好准确的人才素质模型,且面试的时候请业务线条的相关领导进行把关,最后再进行招聘。如果诊断出有业务部门培训少、给的适应时间短以及工作指标分解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那就迅速规定培训场次、培训内容、培训场地、培训形式、培训反馈和评估系统,全面支撑培训的开展。适应时间短,则开展导师带徒等工作,帮助其理清工作内容和工作思路。指标分解不合理,也可以通过与业务部门一起重新规划制定指标,采取阶梯指标设置,给新员工予一定的免责期。这些问题处理起来,就必须要足够的快,因为本身这些工作也并不复杂和难做,重点是在做的过程中,要足够迅速的推进和改进,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对于根本问题,则要做到稳,稳才能足够的精准、系统和全面。解决根本问题,除了需要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更为精准的判断,也需要更为系统的思考。比如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责权利的划分,比如企业育人、留人的氛围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都需要更加系统、全面的考量和更加有力的推进。

 

总而言之,企业的某方面问题,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够解决的,而必须是从更系统的方向解决,才能确保更长久的范围内不再出现。

查看原文

224 74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24 74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淘汰属正常,HR积极应对人员流失问题

他乡沈冬青
4243人已关注 关注
淘汰属正常,HR积极应对人员流失问题国庆、中秋即将来临,仅利用三茅HR网平台,祝愿各位HR伙伴们国庆、中秋节快乐!笔者昨天(备注:2020年9月24日下午3:00)去应聘面试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做美容护肤保健的。在面试过程中,知道了这家公司员工总人数在80人左右,这个80人含总部管理性质的员工,也含有门店实际工作的店长及技师。给笔者面试的是一个总经办秘书的美女,从面试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管理细节的瑕疵。具体将面试过程的内容列举如下:首先,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没有代表企业做个简单的介绍,至少要让应聘者或者候选人知道面试官是干什么的吧?或者通知人家来面试什么岗位的?要做什么工作?这些都没有。面试聊了1个半小时,面试到最后,还是笔者顺便问了一下怎么称呼?也许各位HR伙伴们看了之后,认为这个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笔者还是坚持认为,你不管在这家公司里现任职位如何,你既然面试人家,...

淘汰属正常,HR积极应对人员流失问题

 

国庆、中秋即将来临,仅利用三茅HR网平台,祝愿各位HR伙伴们国庆、中秋节快乐!

 

笔者昨天(备注:2020年9月24日下午3:00)去应聘面试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做美容护肤保健的。在面试过程中,知道了这家公司员工总人数在80人左右,这个80人含总部管理性质的员工,也含有门店实际工作的店长及技师。给笔者面试的是一个总经办秘书的美女,从面试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管理细节的瑕疵。具体将面试过程的内容列举如下:

 

首先,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没有代表企业做个简单的介绍,至少要让应聘者或者候选人知道面试官是干什么的吧?或者通知人家来面试什么岗位的?要做什么工作?这些都没有。面试聊了1个半小时,面试到最后,还是笔者顺便问了一下怎么称呼?也许各位HR伙伴们看了之后,认为这个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笔者还是坚持认为,你不管在这家公司里现任职位如何,你既然面试人家,是代表企业方的,不是代表你个人。而且这家企业本身也是做美容护肤保健的,你既然是做服务行业的,那么面试官体现出来的细节问题,就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深度如何。

 

其次,面试过程中,跟笔者透露了企业人员流失率较高问题,包括核心人才和老员工。在员工流失问题上,重点是新员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这个问题就和本期案例相似了,新员工来了3个月左右,甚至不到3个月就选择离职了。我们就聊了聊离职的原因,面试官也说薪资待遇及工作干的不开心两个原因,其实这两个原因就是我们阿里巴巴马云说的话了,所有员工离职无非这两大原因,给笔者感觉是等于没说任何原因。

 

笔者这里想了解的原因其实是表象了,马云的说的归根结是这两大原因,但是笔者想了解这家公司新员工流失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昨天的面试官就套用马云的观点回避了一下,说明连自己都没有研究过员工离职原因。我们做HR的,都应该知道有一个离职面谈,了解一下员工离职时的想法,虽然员工不见得和你说真心话,但是了解了之后,可能对企业工作改善有所帮助。通过昨天面试的过程来看,显然这家公司有一些客观因素或自身因素没去了解,至于是哪些内容,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在聊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或者说战略重心不明确。企业没有找到自己发展的重心所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无所适从。新员工进来培训做的不到位,甚至还有老员工在新员工面前煽风点火,说企业这里那里不好。新员工有何感想?离职率高,就不足为奇。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可能因为是非HR工作人员,抱怨一些老员工的学历不高,可能在管理上欠缺很多。后来笔者给了如下几点建议,至于这家企业能否接受,那就另当别论了,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修订新员工的试用期时间。建议将劳动合同从现在的3年期改为3年半,试用期时间改为6个月时间,强化试用期管理。试用期管理有培训管理、培训效果评估、试用期工作业绩评估等。目前这家美容护肤公司的管理比较粗放,基本上培训工作和本期案例一样,做的不到位,设立一个专门的培训专员专业做培训,跟进培训的过程及结果反馈。

 

其次,新员工入职后,一个星期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一个月内及时通知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及时为员工办理社保。办理社保的目的,是降低员工的工伤风险。同时为员工购买雇主责任险,购买雇主责任险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用工风险,以最低的用工成本运行管理。

 

第三,修订新员工的工作业绩考核标准。目前他们的绩效考核方案随机性或人为制定很大,没有任何科学或市场依据,就像本期案例中的销售团队一样,新员工入职后,你制定的销售业绩合理吗?有科学依据或市场依据吗?没有,那就要调整。

 

第四,如果从人的性格及行为去分析的话,当今社会很多人走向社会之后,不愿意去做销售,为何?是因为销售行业现在太难做,一个新人哪来的客户群体?一个新人哪来的销售自信?一个新人哪来的销售谈判技巧?这些因素是不能通过培训去解决的,尤其是这种销售类的公司。工作做到最后,当所有方法全部试过以后,大家最后都会选择放弃,新员工选择离开,企业选择放弃培训,回归自然,即通过“自生自灭”的办法去淘汰员工。

 

因为最终你没有业绩,光靠拿千把块钱的底薪养家糊口(已婚者),或者养活自己的话(未婚者),那是很困难的。所以,案例中这家企业流失率居高不下,就属于正常了,笔者昨天去面试的这家企业也是这种格局。

 

第五,在目前没有HR经理的情况下,或者说HR专业工作能力不到位的情形下,笔者建议这家美容护肤保健企业的总经办秘书做好新员工关怀。比如2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召集新员工举个餐,搞个联谊活动等,将新员工的想法了解清楚,后续解决他们的工作困难,让其快速的融入到团队。

 

总之,新员工流失率问题,还是企业因为纯粹业绩压力导致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就必须追求高业绩和高增长,但是企业自身有无反思过?能留下来的销售顾问,肯定都是有一定业绩的,最起码这个业绩不是拍末尾,所以他也不用担心被淘汰。其次,市场上招聘过来的人,有哪些是同行挖角过来的,如果是同行的话,还有可能带老客户过来,也会产生业绩,但是正常情况下,销售顾问不会同层次跳槽,增加自己的就业风险,谁愿意冒风险去尝试已经获得的果实呢?换做你,你愿意吗?正因为如此客观现实,所以HR招聘过来的,可能都是一些学校刚毕业的人(工作1-3年),或者本身就是被人家其它企业淘汰的销售顾问,把这些人招聘进来,能指望有高业绩、高绩效吗?

 

如果每个人都不愿意往前付出哪怕0.01%的努力或步伐,只想着自己的99.99%的利益,那么这个团队会很快垮掉,因为团队管理本来就是需要新鲜血液补充的,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案例中的这家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相信有很多很多,一家企业初创期靠的是老板的个人关系或资源,后期发展那就是靠人才的比拼、管理模式比拼、产品竞争力比拼了。

 

本文仅为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分享,要想改变企业的工作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否则就步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大家如有不同意见,敬请大家在评论区点评指正!

 

HR想要高效招聘,不懂高效招聘的秘诀是不行的

这里,我把我的招聘秘籍全都传授给你——

11本招聘类书籍,包括《行为面试法》、《如何识别并赢得一流人才》、《员工素质模型设计》......书籍。

限量200份,想要的同学赶紧扫码,免费领取~

查看原文

224 40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24 40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系统人力举措,解决流失难题

丛晓萌
14281人已关注 关注
一、严把招聘关,找准销售人:题主遇到的问题,在我的现雇主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那是在我入职之前发生的,新招来的分析师工作任务重,投资总监们又忙着开拓业务,没有时间做部门内部的业务培训、内部的指导机制未建立,使得很多新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提出离职。我入职之后,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首先就是总结出来符合公司的胜任力模型,大家不要一提到胜任力模型就说我没做过,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不行。大家不要想得太复杂,我当时刚刚进入金融行业,对这个行业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总结出来模型呢?我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把所有留用的分析师及公司业务员工的履历、档案都翻出来研究,寻找共性,总结出来以下共同点:1、智商、情商双商皆高:智商是通过学历背景总结出来的,我发现留用的员工的教育背景至少是211、985的金融硕士,其中还有一些是海归硕士,取得如此的学历背景,说明他...

一、严把招聘关,找准销售人:

       题主遇到的问题,在我的现雇主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那是在我入职之前发生的,新招来的分析师工作任务重,投资总监们又忙着开拓业务,没有时间做部门内部的业务培训、内部的指导机制未建立,使得很多新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提出离职。

       我入职之后,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首先就是总结出来符合公司的胜任力模型,大家不要一提到胜任力模型就说——我没做过,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不行。大家不要想得太复杂,我当时刚刚进入金融行业,对这个行业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总结出来模型呢?我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把所有留用的分析师及公司业务员工的履历、档案都翻出来研究,寻找共性,总结出来以下共同点:
       1、智商、情商双商皆高:智商是通过学历背景总结出来的,我发现留用的员工的教育背景至少是211、985的金融硕士,其中还有一些是海归硕士,取得如此的学历背景,说明他们的智商高。

       情商高在于我发现在与公司留用员工沟通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冷”,大多数的员工温和、有理,让你如沐春风,我与业务员工打交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舒服”,做HR多年,我深知在职场中能够做到“舒服”二字的人的情商一般都低不了。

        2、逆商高:所谓逆商,就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有的人面对挫折,不用别人鼓励与安抚,越挫越勇,而有的人面对挫折,即使有了别人的鼓励也会一蹶不振,像泄了气的皮球,留在我们公司的,当然都是前者。

       因为做私募股权基金的,在一只基金的募、投、管、退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人跟你说“不”,可以说,在我们业务同事的日程里,遇到别人说“不”是家常便饭。当你不具备越挫越勇的态度,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萎靡不振、需要队友或者领导提振你士气,显然不适合公司发展。

       我们业务同事有句自嘲的笑谈:“投资人虐我千百遍,我待投资人如初恋。”一语道破其中甘苦。

       3、不待扬鞭自奋蹄:在留下来的普通业务员工和骨干的身上我还发现了比前两点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员工明白,他们不是给老板干的、也不是给合伙人干的,而是为自己干的,只有项目成功并且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按照公司的相关分配制度,他们才有可能拿到在外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年终奖以及项目分红。

        经过前期的调研,我总结了在留用的普通业务员工及骨干员工身上的共通点,并把这三应用在我们的日常招聘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人力环节就能帮助业务团队招到对的人,不会因为候选人相关素质与公司需求不符而导致后续的人员流失。

        以上思路供题主参考,因为题主在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有限,题主所在公司需要什么样的销售?这些销售如果长期留用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标准如何制定?这都需要题主亲自去对照已经通过试用期考核留用的员工寻找出来一个通用“模板”,建立起适合贵公司实际需求的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Tips:题主及所在人力资源部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弄清真正适合贵公司需要的销售是什么样的人,只有人力选对了人,才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减少因为不不适合岗位及考核不过关而遭到公司淘汰或自动离职的比率。留人的先决条件就是选对人,留人其实在招聘环节就开始了。

 

二、新员工培训,留人给希望:

       理顺了招聘标准、流程之后,我把目光投到了新员工培训环节,说起来可能大家不信,我进入公司的时候,还没有系统的新员工培训课程,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只能通过阅读《员工手册》然后签字确认对《员工手册》内容已知悉作罢。

       培训是可以零投入就开展的工作,培训工作的起始点我放在了启动新员工培训项目上。人力资源部居间统筹,请行政部、财务部、投资部等各部门梳理并形成各自部门可以给新员工讲授的的“新员工培训”教材,当然人力资源部也要准备人力资源方面的“新员工培训教材”,相关培训教材以PPT文本为主,文本确认的同时,我们也请各部门确认自己部门可以派出的讲师——比如财务部就派出出纳、会计主管来给新员工讲授相关财务报销、业务请款等流程。待教材、讲师齐备,人力资源部出面来做总体统筹,把新员工培训课程放在同一天进行。

       以人力资源部给予新员工培训的教材内容为例,我们主要给新员工传递如下信息:

       1、公司发展历程:让员工知道公司的“光辉”发展历程,让新员工对公司的未来抱有希望,而且因为有相关历史业绩,也让新员工有基本的“集体荣誉感”,这是给新员工灌输集体理念的第一步,也是“洗脑”的第一步。

        2、优秀员工、优秀标杆事迹:在这个环节我们会请公司优秀的老员工搭配一位入职不超过一年的优秀员工来进行“现身说法”,让大家知道公司对于优秀员工是肯给机会、加以重用的。

       后来,我把这个环节前提了,比如我会在谈offer的时候,把我们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也是我们公司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合伙人,1988年生人,入职五年从分析师晋升至合伙人岗位讲给即将进入公司的候选人听。

       这个环节,其实是继续给予新员工希望的环节,员工之所以会留在一个组织发展,也就看到两个字“利”、“力”,前一个“利”是看组织是否可以给到对等的物质奖励,后一个“力”,就是看组织是否肯予以重用,给到权力。

        3、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宣贯:通过这个环节让新员工首先知悉相关业务流程,其次对公司的管理理念有所了解,最后给员工留下一个管理规范的初步印象。

        这个环节也是给员工增加信心和希望的环节,两个公司一个管理规范、一个管理混乱,两个公司相比较,给到员工的信心和希望肯定是不同的,这需要新员工自己去体会。

        4、公司战略及愿景分享:这个环节呼应我们最开始的公司发展历程,公司发展历程是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从何而来,而公司战略及愿景分享是要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要到哪里去,虽然我们现在还在路上,但是我们是心中有自己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同行者。

        题主,培训工作完全可以从人力资源部先做起,在这一点不能怪业务部门跟不上,他们先拼的是业绩,身上的担子重、心里的负担更重,在培训方面人力资源部完全可以给业务部门打个样——不妨也可以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入手,思路我给到题主了,如何进行,还需要题主根据贵司自身情况“量体裁衣”。

       Tips: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一个“入模子”的过程,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新员工产生我们要留在这样的一个企业工作,因为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可知,这样的企业肯给员工机会与希望,而且心中有梦想,完全可以满足新员工的“利”与“力”的要求,当然前提是新员工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证明自己足够优秀。

 

三、跟进工作好,员工走不了:

       在招聘到公司真正需要的新员工并且进行完新员工入职培训之后,接下来的试用期将是新员工是否可以留下来的关键。

        当时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跟每位新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面谈”,一对一的进行公司内部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探讨,因为有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培训内容打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们进行的就会比较顺畅,对自己有要求的新员工在我的帮助之下,会订立自己在公司3-5年的目标。在谈话进行完毕,我会把名片给到新员工,上面有我的公司邮箱和手机号码,并明确告诉他们,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打给我。

        第二件事就是在新员工所属部门内部,请主管合伙人指定一位或两位老员工作为此新员工的“指导人”,在具体工作任务布置、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予以一对一的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在老员工的帮助下,可以缩短新员工融入的时间,尤其是在业务的熟悉方面,有了“指导人”可谓是“事半功倍”。二是,老员工通过这样对新员工一对一的指导,可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及沟通能力,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件事就是让新员工更多的机会知道业务的“全景”。以新分析师为例,一般的分析师的工作内容就是写各种报告,我给到老板建议,在投资总监外出参加各种会议的时候,请务必邀请新分析师随行,虽然新分析师短期内还不能独当一面,但是,业务会议或谈判的旁听,可以让新分析师们在最短的时间掌握项目的进展及面临的困难,这样会加快新分析师融入的速度及工作的意义感。

       谈到工作的意义感,我建议大家在做一份工作的时候,务必赋予此项工作以意义,以分析师工作为例,如果不让他们了解整个项目“全景”,写报告这件事可能就会是“很平淡无味的数据分析”,而让他们了解“全景”之后,写报告这件事可能就是“我在为一个百亿规模的基金打基础”。前后对比,哪个会让工作更加有动力?明显是第二个!

        Tips1:我们做人力的不仅要在招聘环节招对的人、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新员工“入模子”,还要在试用期通过“组合拳”对新员工“扶上马,送一程”,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根据我的经验,大大降低了离职率。

       Tips2:告诉题主的是一些思路,当然题主公司的情况我并不了解,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还请题主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举措,把新员工招得到并且留下来。

查看原文

312 199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312 199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话聊系列(六):取舍之间,成长之道

李继超
6002人已关注 关注
话聊系列(六):取舍之间,成长之道一、前言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20XX年,我们的主人公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就迎来了这趟旅程的第一次考验。。。前情与人物介绍:这是一家集团公司,整体业务模式为纵向深化拓展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务产业链。公司以销售起家,在营销团队建设和发展方面BOSS非常重视。随着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加上市场需求对品牌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逐步激烈的竞争环境,组织对销售公司的人才建设与发展越发的迫切。同时,正在进行着一场新思维与旧习惯的角逐对抗。新思维阵营:以BOSS为首的含人力、财务、运营、客服等职能部门新兴势力。旧习惯阵营:以销售、生产、研发、物流各部老大为首的老牌势力。根据组织的战略设定和老板的策略,决定从销售公司做起,着手改革、创新。其中,最大的显性矛盾点和战场就是:销售高离职率VS招聘。战争,还在继续。。。二、故事会初入公司的第一次管理层...

话聊系列(六):取舍之间,成长之道

 

一、前言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20XX年,我们的主人公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就迎来了这趟旅程的第一次考验。。。

前情与人物介绍:

这是一家集团公司,整体业务模式为纵向深化拓展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务产业链。公司以销售起家,在营销团队建设和发展方面BOSS非常重视。随着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加上市场需求对品牌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逐步激烈的竞争环境,组织对销售公司的人才建设与发展越发的迫切。同时,正在进行着一场新思维与旧习惯的角逐对抗。

新思维阵营:以BOSS为首的含人力、财务、运营、客服等职能部门新兴势力。

旧习惯阵营:以销售、生产、研发、物流各部老大为首的老牌势力。

根据组织的战略设定和老板的策略,决定从销售公司做起,着手改革、创新。其中,最大的显性矛盾点和战场就是:销售高离职率VS招聘。

“战争”,还在继续。。。

 

二、故事会

初入公司的第一次管理层见面会上。。。

BOSS: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伙伴。这位是新来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兼总经理助理李经理,让我们以热情的状态欢迎新伙伴加入。。。

接着是无聊的自我介绍。。。吹牛画饼。。。啊不,是对各部支持的组织承诺。

大会继续中,在短暂和和谐气氛后,销售与人力的较量也拉开了帷幕。。。

销售一区:最近部门的员工缺口比较大,还得请人事部多多给支持。(大姐上下打量着这位以与她同职级刚入职的HRM,深邃的眼神中透着锐利)

销售二区:臣附议(嗯?)。。。那个。。。我这儿也缺人,许多人(二姐狡猾一笑,眉眼闪的咱头皮发麻,想起背调评价:这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啊)

销售三区:我觉得招人重要,留人也很重要,三区成立最晚,我这边分配的新人数量也是最少,这个不说了。从整体规模来看,现在三区成长速度很快,李经理,我想要更多的优秀人员和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支持。(嗯。。。三妹作为后起之秀,老板面前现在比较红的业务老大,思维相对开放,此节可用)

BOSS:这样吧,李经理刚来公司,对部门和业务也要稍作了解。先来做个盘点调研,在一周后的管理例会中我们一起商量对策。本次是经营分析会,还是说说业务吧。。。(与BOSS交流过眼神后,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听诊阶段。。。)

一周后。。。管理例会现场:

HRM:通过这一周的调研和访谈,真是收获不少啊。同时也非常理解销售部的不容易,一部牛人很多,担着的业绩压力也最大,从人员结构来讲,最为优质,流失员工主要在入职3个月内的新人部分。二部作为竞品、爆款的最大贡献者,依其设计的策略打造速战组,成交节奏非常快,所以压力也大,流失员工区间在入职1至6个月的新人和新晋转正员工部分。三部后起之秀,一路披荆斩棘,司内口碑甚佳,团队气氛活跃,既有狼性锋锐,又有暖情温馨,重视每一位入职员工的状态,离职员工多为业绩不足且主动申请为主,改善要点重在设计框架、优化工具,以高效留人。。。

会议前一天。。。

BOSS办公室:BOSS、三区负责人、HRM

HRM:这几天统计了销售公司两年来的招聘、运营和财务数据,每月平均招聘入职人数约为27人,6个月内离职人数占总人数75%,6个月内离职人员平均在职周期为1.7个月。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在6个月内的新人建设上。三个区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对症下药。

一区:客户资源最为优质,即便分配给新人的客户也不乏质量较高的情况,流失率整体占比25%左右,难过试用期的原因比较直接,就是业绩淘汰。

二区:客户资源质量也颇为不错,且总数最多。在单值上,以小单、快单为主。流失率整体占比60%左右,且员工流失区间最广,在职1-6个月为主,且6月以上员工离职占比比重高达70%,团队结构极不稳定。离职原因有:业绩淘汰、管理粗暴、氛围沉闷、团队意识弱等。

三区:创建时间相对最短,只有2年多,按工龄排序,选取前20%人员比例界限统计后,最低入职时间为1.6个月。客户资源承接一二大区选后客户,单值整体比例3:4:3结构最佳,均衡性强,其背后反映了管理者对人才梯队的建设思路,也是最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的团队。人员60%以上离职周期超过一个月,且每周2次培训交流不断,因此,主要离职原因在于业绩考核设定,建议针对客户结构与发展节奏尝试调整考核维度和标准。

BOSS:说说下一步计划。

三区负责人:我听您的。

HRM:其一,先推行新的薪酬、绩效体系,逐步完善新的管理系统,同时收集改进数据。在员工价值评价方面,与组织战略相结合,既然已经定下客户体系化管理的要求,则将客户管理的过程与员工价值相关联,认可阶段时期内员工对客户梳理、分类、运作等过程业绩。在人员结构方面,根据节奏,陆续倾斜人才输出特征,一部同类为主可暂缓,二部要求放宽重流量,三部多元多培养,穏一缓二培三。

多套措施并举,开始定不能得到全体支持,加上之前本司改革经验,本次将在明天公布,并选择试点。顺则进而尝试,阻则三部顺势接手。

在薪酬上,将改变现有结构:主要思想为:6个月内,增加固定薪酬比重,一次进阶后回归大纲。这是数据回归模型:3-6个月内虽直接成本稍加,但在6个月后将逐渐产生投资回报。同时,在绩效上,增列客户系统管理与过程管理点,明确先做基础,后做业绩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推进和保障客户信息管理战略,同时也符合人才培养节奏,并顺利度过数据中所示的首单成交平均周期2.5个月的现象。

决策上,还需领导支持,同时,建议三部老大同背6个月内的成本溢出,并折算成业绩比例,如此可以算作对新政策支持力度的交代,有利于顺利完成新薪酬、绩效考核的试运行权限。

本部也将陆续推出多项销售项目管理工具和培训资源,作为支持。。。

奠定管理基础后,择机推行新战区选拔机制,候选人将综合业绩、客户资源管理能力、团队人效、能力评估考核等多项维度。

并以此契机完成三区本部人才结构成效的价值扩列,为销售组织部分突破晋升瓶颈打下第一座城池。。。

(糟心的事儿略过,聊些喜庆的,嘿嘿)

三个月后。。。

三区客户结构优化策略初显成效,各模块单量微增,员工离职率同比降低7成。。。

一区观测、二区意动并尝试接受管理工具的使用。

六个月后。。。

三区业绩增长同比增长30%多。。。

二区改造开始,一区意动。。。

一年半后。。。

客户体系建设完成并公布,客户资源公司统一调配,原三区合并,人力配置重新优化,分为SMA与KA双管理中心。。。

(本集完)

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取舍之间,成长之道。

 

三、收尾

又到了周一了,咋感觉这么累呢,哦。。。想起来了,昨个儿也上班来着,再坚持一下,快放大假了。大家放假都会去哪里玩呢?咱还得加班啊,苦啊。。。 

查看原文

246 79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46 79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磨刀不误砍柴功,有钱途还怕无人工吗?

阿东1976刘世东
16122人已关注 关注
磨刀不误砍柴功,有钱途还怕无人工吗?招销售要的就是大浪淘沙,成本高那是生活逼得不够狠做销售,是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毕业做的第一件事拥有的第一个岗位,但也是在短期内离职比率最的一个岗位。当然有的可能应聘的不是销售,但还是要先做业务。还记得上半年发布的岗位缺人前十吗?销售型岗位名列前茅。为什么?不就是销售难吗?销售大部分如钓鱼,当做得有窝子,上路了时,就喜欢做销售了。既有挑战性,更有收入的高预期性。因此,要彻底解决销售型新员工的流失,还是要向根因问答案。一、销售岗位缺人,缺的都是老人(手)。搞清楚新人要什么?还记得那年还未毕业,但也可以离校门先进社会实践做点工作。身上拥有的就是学校出具的一张有红印的学完科目只待拿证的求职证明。那个年代能搞实习的都还很少。除了工地帮过工以外,作为毫无经验的我,第一次第二次找的工作都是做营销的。新人不怕累,就怕一两天毫无所获第一...

磨刀不误砍柴功,有钱途还怕无人工吗?

——招销售要的就是大浪淘沙,“成本高”那是生活逼得不够狠

 

        做销售,是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毕业做的第一件事拥有的第一个岗位,但也是在短期内离职比率最的一个岗位。当然有的可能应聘的不是销售,但还是要先做业务。

        还记得上半年发布的岗位缺人前十吗?销售型岗位名列前茅。

        为什么?不就是销售难吗?

        销售大部分如钓鱼,当做得有窝子,上路了时,就喜欢做销售了。既有挑战性,更有收入的高预期性。

        因此,要彻底解决销售型新员工的流失,还是要向根因问答案。

 

        一、销售岗位缺人,缺的都是“老人(手)”。——搞清楚新人要什么?

 

        还记得那年还未毕业,但也可以离校门先进社会实践做点工作。身上拥有的就是学校出具的一张有红印的学完科目只待拿证的求职证明。那个年代能搞实习的都还很少。除了工地帮过工以外,作为毫无经验的我,第一次第二次找的工作都是做营销的。

 

        ——新人不怕累,就怕一两天毫无所获

        第一次是推销家用家庭生活用品的。

        虽然说是作推广不作直接销售,但事实上就是做直销。当时该公司招人一招一大批,新人无底薪全提成。在简单的口头培训一下,就在一个老销售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两三人一组的开始走家串户,没错就是挨着上楼敲门询问,见人就喊,见楼就进,见门就敲。那个时候能有个传呼就是一种骄傲(一个数字的摩托罗拉都是1000多)。

        一天累下来,基本销售不了多少,但作为生活品且送上门多少还是有一点的。但作为那个年代大多人都是抱着一出校门就不找爹妈要钱的穷学生来说,能有地挣到点生活费,还是能接受的。而且能赚点工作经验与资历,也不算是毫无有收获。

        因此,在当时那家公司虽然第二天来上班,总是有新同事不见,但还是有不少前两天尚在的老同事。而那些离开的都是真正劳累却又没有收获的。

        所以做销售,招新人并不怕,怕的是新人久不见收获。

 

        ——新人不怕苦,怕的是产品还没有对上路。

        第二份销售工作是推销给液器及洗手液的。

        没有看错,那是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推销洗卫生间洗手的设施。在现今每个公用卫生间,家里到处都粘贴着的皂液器,但在95、96那时还算是一个前卫的概念。就如现在还有很多人用肥皂盒一样,在那时基本还没有家庭、公厕使用给液器及洗手液。甚至连那时有的较大型酒店都没有用。运气好的,会在大酒店获得一个大单(大都已经被前辈获取)。

        那时大部分新人都是颗粒无收,就算是一个先进的概念与时髦产品也需要用时间来唤醒群众的卫生意识。(当然现在有人说公用给液器中洗手液洗手并不卫生?)

        因此,在无底薪的情况下新人看不到短期的收益,离开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新人要时间,底薪过渡让新人变老人。

        在第三份销售时是加入的一个连锁的超市。是有底薪的生活购物网络公司。有底薪对于刚出校门没有生活费的人来说,吸引力当然要大得多。

        在该公司就算前两份工作都做得不久,但我终于不再是毫无阅历的新人。为此在店面销售一段时间后,我结合超市的生活导向,向公司推荐了就近宣传与送货上门的营销手段并获得了采纳。为此,将分店的经营进一步做得火红,也在两个月后就成为公司最年轻分店经理。

        因此,底薪能让新人有底气去多花时间尝试,发掘自己的营销因子与人脉。

 

        ——新人要培育,有机制才能让新人变老人

        而第四份工作是在一家保健品企业。有底薪而且有良好的培育机制。

        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企业给予新人半年的培育期,一是进行了销售技能、市场拓展的培训15天,7天的理论包含产品知识与销售技能,7天的市场体验让你接触市场的开发与销售程序是怎样的。

        然后整体半年的培育期让你无忧有无销售业绩,至少是底薪是存在的。而且该企业的培育期薪酬是等比该区域经理薪酬。但在培育期后,底薪将与老员工一样。更多的收入都要依靠营销的成绩说话。

        但大部分新人都能在半年的培育期中变成一个营销老手,毕竟有流水线式的营销模式,照着做,还不行吗?

 

        因此,作为新人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太恼火,都是喜欢有一定时间的培育期的。毕竟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要有过程的。

        不然,在生活需求薪酬的情况下,除了靠运气开单的人,大部分新人早晚都会离开的。

 

        二、时代在变,新人的需求也在变。——新人要的是企业态度

 

        1、HR要搞清楚企业招聘新人的功用目的是什么?

        前段时间爱人在家感觉有点无聊,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一家做美容产品的单位试了两天。        才去就有人不断的说她身材需要减肥,脸部需要整形,说是要给内部优惠价。后来才知道,在该公司做的美女们,每个人都是多多少少先买了公司的各种产品才真正的开始上班,然后又开始招收新人的。而不少新人都做一段时间无成果后,就成了纯粹的客户。

        很明显,该企业招聘新人,其并不是招新,而是其一种营销手段。

 

        因此,在企业招聘新人,首先是需要知道企业招聘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企业销售上招新人,为的就是靠新人新鲜跑动搞宣传的,附带的发现营销人才。你一招聘HR就不要去多想了。招就是了。

        如果是真的缺少营销人员,那就要从稳出发,建议给新人一个合理的培育期。给时间让新人能适应试错一番。

 

        2、做营销现再不是逼迫时代了,我们要了解新人要什么?

 

        时代变化很快,如今的时代虽说由于欲望的增加导致幸福感获得困难。但生存条件一定是比我们以前要好得多的。

        还想用生活逼迫的手段来迫使新人就范,是决不可能的了。现在人的思维承受能力并不弱,只是更加敏感,善于自行发酵。因此,会有那么多不和谐现象发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家卫健委要倡导政府学校企业都要进行情绪状态评估(抑郁症)的原因。这在前几天我于《情绪,针对的是谁,要怎样解决?人与社会》已经有过分享。

 

        因此,在招聘中我们一定要将求职者的求职动机搞清楚。

        只有符合新人需求的方向,新人才不会一不如意就离开。毕竟现代人都不是吃不起饭,没有存款还可以啃两口老不是。因此,生存的急迫感是变小了很多/

 

        而能关心新人的真实需求,正是企业对新人的负责态度。而不只是让新人感受到企业就是剥削新人的宣传功能的。

 

        三、泛知识时代,营销新人也是需要培育的。——不要太信新人和网络。

 

        随着时代发展,那些下力的,地位不高的,不易见钱的岗位大都被新时代新人给嫌弃。

        而作为排在缺失前几的销售岗位,自然也是需要投入,才能获得新人关注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产品多样化,功能、群体、渠道、方式同样化,不培育是不行的。

        现今的产品在网络开发的多欲望下,从实在的物质的,到务虚的只能感受的,从现在需求的到未来需求的,各种产品层出不穷。都恨不得将过去已经消化了的都拿来再卖一道。

        产品多样,销售的手段再依靠上一次的营销手段说不定就大失方向。有的是电话营销,有的是网络营销,有的是关系营销,有的是体验营销,更有的口碑营销。

        但无论如何,现在的客户口味都更刁了,是毫无疑问的。

        因此,如何让新人有对应的营销手段,能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能树立销售自信。都需要企业或者老手传授营销技能,谈判技巧,甚至是实地体验。这些,在网络上的泛知识中,大都是似是而非。

        当企业不培育时,虽然工作难找,但也还是可以花时间去找下家的。

        因此,在企业的商务营销政策中,建立新人的培育机制,是给新人能看到企业态度,相信自己能行的一个保证。

 

        2、做好新人培育的机制的建立,既考虑成本,也需要考虑收入。

 

        在新人培育机制上,我们需要考虑企业的培育成本,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收入问题。

        在此机制中,要从新人培育阶段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来考虑。找到企业在培育阶段能合理承受的培育成本。

        一是新人能带来的无形价值。

        在新人来到企业后,会起到几个作用。对外宣传、企业人气、信息搜集、产品推广等方面的加强作用。对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都具有积极作用。而这些作用,是可以进行估值的。

        而这些无形的价值会转换成企业的品牌提升,老员工的产品成交等收益。

        二是新人能带来的有形价值。

        大部分新人即使在企业没有新人任务的时候,都还是会渴望有自己的新人成单。既是自己的成绩,也是自己的能力展示。因此,新人就算不会刻意在推销,也会在有亲朋有需求的时候推荐自己企业的产品。而鉴于实际的需求,也不至于会陷入拉亲朋进传销的怪圈理论。

        而在新人培育成熟后可能实现的销售收益,则应该也是需要参与考虑的。因此,培育新人,也并不只是亏本生意。

 

        因此,当企业拥有一个成熟的培育新人的机制的时候,业务部门不会乱套,新人也不会害怕,队伍自然会相对稳定,HR也不会陷入招聘的怪圈。就算现在国人多,新人并不难招,太频繁招人,会给HR部门、业务部门带去了麻烦不是?

 

        小结:

        本文的新人流失不应该是销售部的放任流失,而是企业的新人培育机制问题。

        而现在新人虽然多但自主性更强,更需要看到企业培育新人的态度。能在短期看到自己有成绩的可能。

 

工作中,总会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不管你是遇到问题、想要寻求帮助的HR,还是乐于助人,喜欢帮别人出主意的HR,都欢迎你加入三茅HR茶话会。在这里,你可以:

跟同行小伙伴讨论每天的热点话题;

咨询HR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难题;

吐槽公司的奇葩领导和奇葩规定;

......

跟HR有关的一切,群里都可以聊!群里有行业大佬坐镇,不定期牛人进群分享,还有机会赢取三茅送出的活动好礼!

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解锁,想加入的同学赶紧加群!

查看原文

245 127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45 127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秉骏哥李志勇
43338人已关注 关注
  针对本案销售部试用期离职人员较多、销售领导不愿意培训让员工自然淘汰这一问题,要想解决,我是这样思考的:1、公司对流动较大的看法  对销售部试用期人员离职较多这一情况,销售部以及公司领导是怎么个看法,是可接受,还是要求改变,HR必须要搞清楚,不能以HR的观点来代替公司领导的看法。  如果说这样的流动性公司领导认为是正常的,与其他同行企业也没什么大的区别,那么,就可能不想改变;如果公司领导认为这不正常,要求HR和销售想办法改善,那么样HR与销售就要协商解决办法。  所以,HR有必要将离职情况进行汇总,并阐述如此流动性的弊端,以及提出改善的措施,向公司领导汇报,经领导批准后再行实施。2、改变销售部的可能性  销售型公司,销售部无疑是所有部门的老大,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现在,销售新人入职,只进行简单入职培训就到各销售岗位,然后逐渐熟悉工作,销售领导也不愿...

  针对本案销售部试用期离职人员较多、销售领导不愿意培训让员工自然淘汰这一问题,要想解决,我是这样思考的:

1、公司对流动较大的看法

  对销售部试用期人员离职较多这一情况,销售部以及公司领导是怎么个看法,是可接受,还是要求改变,HR必须要搞清楚,不能以HR的观点来代替公司领导的看法。

  如果说这样的流动性公司领导认为是正常的,与其他同行企业也没什么大的区别,那么,就可能不想改变;如果公司领导认为这不正常,要求HR和销售想办法改善,那么样HR与销售就要协商解决办法。

  所以,HR有必要将离职情况进行汇总,并阐述如此流动性的弊端,以及提出改善的措施,向公司领导汇报,经领导批准后再行实施。

2、改变销售部的可能性

  销售型公司,销售部无疑是所有部门的老大,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现在,销售新人入职,只进行简单入职培训就到各销售岗位,然后逐渐熟悉工作,销售领导也不愿培训,让员工自然淘汰,以留下合适员工。

  就这样模式或流程,在不少销售公司或其他公司里,对销售人员入职如此做法也不在少数。其实,这种做法也有好处,比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只有在实际工作才能熟悉工作、成长本事,这对员工的自学、自律等要求较高。

  相反,那些经过部门、班组层层专业技能技巧培训再上岗,而且上岗后还有师傅全程指导,并且有相对成熟的销售指导流程、奖惩、问题处理等,对于这样的做法,无疑对新人的留住率有好处,但在培养新人快速成长以及自律等方面就显得程式化。

  如果要改变现有销售部的做法,在销售规章制度、培养新人流程规范等方面必须要完善,还要增加对销售领导在培养新人方面的任务以及考核等,而且这样的改变,恐怕也不是三五天就可以完成的。这样,对留住新人是有体系上的帮助。

  我认为,这样的改变,或者HR提出类似的建议,销售领导恐怕是难以接受的,公司领导也很可能不支持:一是这样的改变,耗时太久,不能较快见到效果;二是HR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也就是为什么不考虑HR自己工作的改善。

  所以,改变销售部的现有做法,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当下较急且能见效的做法,难度可想而知。

3、离职原因是什么

  楼主说新员工未达到业务指标或者销售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离职,对员工离职,又想改变现状,这样的表面对待离职原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未达到业务指标,只是表面现象或工作结果,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没达到指标的,是能力、态度还是领导支持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必须要搞清楚,而且是每个离职人员都要明白。

  管理不到位,如此定性的说,等于没说,什么是到位,有没有具体的规定或量化内容,在管理的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必须要根据每个离职人员的不同反馈来找问题。

  寻找离职原因,不能只看离职人员在离职表所写,还要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要调查身边的同事,还要看销售管理人员的意见,综合起来进行判断,才能更接近于真实。

4、分析新员工结构

  招进来的新员工,特别是离职人员,在从事本行业销售工作上,是陌生的,还是新人,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

  个人认为,销售工作,如果招其他行业或初次接触销售工作的,流动率肯定大,毕竟销售工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既需要体力上的吃苦,还需要被客户百般刁难的精神折磨,还要常吃闭门羹,而且吃饭/睡觉/休息等都很难有规律,打乱生活与个人空闲时间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陌生的进来,前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都不见得有多大的业绩,拿着基本工资和较低的提成,能不能坚持下去,对任何人来说,都需要勇气、毅力。

  常言道,公司里最精英的人才就是销售,的确,能够在销售工作中做出非凡业绩的,必须是五商俱高的人才,而其他部门的工作,都没有如此高的要求。

5、增加挖同行的比例

  改变销售的现有做法很难,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来改善现有新员工试用期离职率高的情况了呢?我认为,也是有办法的。

  比如:减少招聘其他行业或初次从事销售工作的,增加招聘在同行公司有销售经验的人员,这样,由于他们对行业的销售工作熟悉,更经历过相关事项的折腾,而且还可能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如果招聘进来,不但业绩可以相对稳定,而且还可能带来以前同行公司的某些成熟做法,只要不是特别不适合公司企业文化和习惯的,销售领导一定还更喜欢。

  只是这样挖同行,可能要适当支付更高的工资待遇,而且在同行中的影响也不一定好。当然了,商业和市场经济嘛,单位与员工都是双向选择的合同制,员工离开这里到了同行单位上班,只要不违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至于别人说什么,其实也可以不理踩,毕竟丰富自己的腰包更为重要。

  这样的适当改变,需要事先征得领导的同意,否则,招聘熟手时需要更高待遇,审核批准时,领导就可能事先不知情而不予同意,而且还会责怪HR先斩后奏。

  但是,并不是全都招熟手,还是需要招聘陌生新人进来的,特别是年轻、有闯劲、不怕吃苦的,完全是一张白纸的更值得期待,毕竟人才,也需要老中轻搭配,对于公司销售技巧、经验的沉淀尤其有好处。

  这样,HR可以让销售同事推荐,这条路子只要打开,HR的招聘之路不会太难,毕竟他们熟悉的同行肯定不少,到时,HR恐怕就要控制每个人的推荐人数了,也要考虑形成“小团队”的不利方面嘛。

 

HR想要高效招聘,不懂高效招聘的秘诀是不行的

这里,我把我的招聘秘籍全都传授给你——

11本招聘类书籍,包括《行为面试法》、《如何识别并赢得一流人才》、《员工素质模型设计》......书籍。

限量200份,想要的同学赶紧扫码,免费领取~

查看原文

249 113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49 113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互动区
最新内容
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24分钟前行业资讯
深圳发布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示范性条款
28分钟前政策速递
粤港澳大湾区:硕博岗位近千个 月薪最高7万元
52分钟前行业资讯
5月1日起,沪三胞胎家庭每月将补助1970元
1小时前政策速递
美国有望推竞业新规:企业不能禁止员工跳槽“友商”
1小时前热点资讯
TCL实业宣布品牌升级,提出未来核心战略
1小时前热点资讯
男职工交的生育保险有什么用?今天统一回复
1小时前热点资讯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也是劳动关系?关键看这一点...
1小时前热点资讯
灵活用工怎么界定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汇用薪灵活用工是什么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临时用工是什么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办理用工登记需要什么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怎么走账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的本质是什么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怎么发薪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临时工怎么避免用工风险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哪些岗位适合灵活用工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平台怎么提现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平台是怎么回事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常见的灵活用工形态有哪些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形态有哪些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怎么交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什么是真正的灵活用工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好的有哪些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服务外包用工形式是什么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的好处是什么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存在哪些风险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灵活用工怎么结算
2小时前人力资源规划
周大福开启重要转型,推出全新品牌标志,门店将策略性翻新
2小时前热点资讯
长城汽车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消息称董事长魏建军将亲自抓营销
3小时前热点资讯
钉钉与一财商学院联合发布《AI助理白皮书》,揭秘职场AI卷王
3小时前行业资讯
如何为你的企业建立雇主品牌?
3小时前其他资讯
计划部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出纳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kpi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工艺部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管理考核指标包括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法务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采购员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费用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经理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指标的来源是什么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仓库管理员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工程审计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会议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服装行业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表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kpi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文章服务员考核标准:餐饮行业的一道关键流程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供应商考核的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仓库岗位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经理的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部门绩效的考核方法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部业绩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表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品质部各岗位kpi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订单专员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办法细则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关键业绩考核指标的重要性与设计策略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指标包括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仓库主管的考核指标有哪些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规章制度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降本增效绩效考核指标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指标中成本指标指什么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核心绩效指标: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指标表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指标是什么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KPI关键绩效指标法:驱动卓越绩效与组织成功的桥梁
20小时前薪酬福利
仓库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仓储考核指标有哪些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部门绩效考核评分表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总监的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原则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HR考核指标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执行力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测试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便利店考核指标有哪些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行政人员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360度考核指标分析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表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部岗位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总监kpi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指标谁来制定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公务员平时考核指标评分表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工程部考核指标KPI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财务总监考核指标表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pi)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供应商kpi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绩效考核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办公室绩效考核指标最准版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工程项目经理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开发部KPI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餐厅服务员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主播KPI考核标准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企划部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计划员kpi绩效考核指标
21小时前薪酬福利
你分享,我奖励
直播推荐 更多 >

培训专场直播答疑-4月

课程班主任、黄兰兰、考证君  

明天 19:00 开播 778

经济基础第16章考点梳理

万红coco  

已结束 可回放 699

“企业绩效管理师-高级“考前串讲

课程班主任、考证君  

已结束 可回放 322

相关资料

下载APP
下载APP
与更多HR互动交流
300万+人已下载
下载APP
与更多HR互动交流
您对本页满意吗?
太差了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