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创作中心 学习中心 会员中心

【职场指路】HR待在舒适区太久,如何突破和提升自己?

2019-09-24 打卡案例 117 收藏 展开

我是一名27岁的HR,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从事HRBP工作,属于派遣制员工。今年企业高层大换血,人员动荡较大,迫于压力我也离职重新找起了工作,方向是互联网公司的hrbp,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给了我offer ,而且待遇也不尽人意...

我是一名27岁的HR,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从事HRBP工作,属于派遣制员工。今年企业高层大换血,人员动荡较大,迫于压力我也离职重新找起了工作,方向是互联网公司的hrbp,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给了我offer ,而且待遇也不尽人意。总结了一下我自己,感觉以前在舒适区呆的太久,多年来一直都用着比较习惯的方式做事,对人力资源并没有深刻理解,找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互联网企业对我们国企出来的人带有一定的偏见,导致面试时非常不自信,想临时抱佛脚也不知道如何调整和提升。

请问各位,对于在舒适区待得太久的HR,如何突破和提升自己?

累计打卡

53,159

累计点赞

0

舒适区一定会废掉一个人吗?

马到中年的佳芸
243人已关注 关注
看完本期话题,我觉得比起案例里的HRBP,我似乎在舒适区待的日子更长(虽然我并没有一直觉得很舒适,但在社会大众眼里,我绝对是在舒适区里的职场人——毕业后就进入国企上班,一路从办公室、党务到人力,自己都诧异居然10多年没跳槽),在大众认知范围内,应该是已经武功全废,毫无竞争力了。但是,我本人不这么认为(是不是有点厚颜?)。曾经我也投简历去面试,曾经我也想开淘宝当店主,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所以在所谓的舒适区里越待越久,我也认为过,在国企里待久了,就渐渐磨去了棱角,竞争力就是抛物线的后半段,逐年递减,以前是种种原因没有勇气离开,现在是没有能力离开。但是,近几年,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舒适区里待久了就一定很废吗?我从读人事上岗证,主动申请多承担岗位职责,而不增加前,几年后成功转型HR,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经济师,自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虽然还没学完)等,我不...

      看完本期话题,我觉得比起案例里的HRBP,我似乎在舒适区待的日子更长(虽然我并没有一直觉得很舒适,但在社会大众眼里,我绝对是在舒适区里的职场人——毕业后就进入国企上班,一路从办公室、党务到人力,自己都诧异居然10多年没跳槽),在大众认知范围内,应该是已经武功全废,毫无竞争力了。但是,我本人不这么认为(是不是有点厚颜?)。曾经我也投简历去面试,曾经我也想开淘宝当店主,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所以在所谓的舒适区里越待越久,我也认为过,在国企里待久了,就渐渐磨去了棱角,竞争力就是抛物线的后半段,逐年递减,以前是种种原因没有勇气离开,现在是没有能力离开。但是,近几年,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舒适区里待久了就一定很废吗?我从读人事上岗证,主动申请多承担岗位职责,而不增加前,几年后成功转型HR,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经济师,自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虽然还没学完)等,我不觉得比社会上的一些HR少很多竞争力。当然,厉害的HR我是远远比不了,但混个中不溜丢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所以,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1、寻找舒适区里的不舒适

      舒适区里的我总是让自己想象有一天离开舒适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拿什么在社会上闯荡。如果我能做到明天告诉我,你要离职,我都可以从容应对,那自己多牛。同时,国企的体制放在那里,外表看似稳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却也不少。所以,居安思危是在舒适区的职场人需要有的精神状态。同时,让自己强大,那是一种资本,一种可以在领导面前昂首阔步的资本。国企体制,层级分明,溜须拍马、背靠大树的大有人在,看的你总是有一股子的怨气和不满,如果自身没有能力,除了背后说人坏话或者忍气吞声,还能咋样?但如果让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够高,看的不顺眼的时候就不理你,不甩你,又怎样。所以,为了让自己在舒适区里活的潇洒一点,也要不断努力啊。


      2、接触舒适区外的世界

      我不要做井底之蛙。舒适区里的人有一部分继续努力着,但不可否认,另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但奋斗的干劲是远远不足的,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容易同化新进的人,一方面自己要有坚定的意志,一方面,需要接触外面的世界,当你看到有更多的人在努力时,就不好意思不奋斗了。前两天的“当你不想工作时,请看看凌晨两三点的上海街头”,应该也是同样的道理。用外部刺激激发自己的动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放平心态

      舒适区的人往往分两类,一类很安逸的待在舒适区里,自得其乐,这是一种生活状态,无所谓好坏,自己舒服,也能自食其力,达到平衡。另一类活的就有点焦虑,一方面在舒适区里待着觉得生活与工作是和谐的,几乎没有996的压力,也从不为什么时候单位与自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烦恼,但看到身边私企、外企的同学,读到朋友圈哪些让大家必须要跳出舒适区的软文,总也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出去闯一闯,否则精神上觉得自己对社会没啥价值,心理上万一单位倒闭,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会太弱。在“跳”与“不跳”间挣扎。这类人群就活的有点辛苦。还是希望能尽早安心下来,如果实在觉得有能力、有信心,还年轻,又非常不甘心,那跳一跳还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留在舒适区,那也不要焦虑。舒适区也要人干活啊,每年大把的年轻人不是还是往舒适区挤吗?围城就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既来之则安之,在每个地方,只要自己努力,坚持,没有什么一定要在舒适区外才能活的精彩的道理。关键在乎于,不要吃着碗里的,心里还老惦记锅里的。要安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然后设定目标,努力前行。同时,现在的国企,也不像以前那般古板、陈旧而缓慢了,与时俱进、面向市场是必须的,只要认真对待工作,谁说自己的核心价值就一定低了。


      所以,我认为,长久的待在所谓的“舒适区”并不必然导致一个职场人士的竞争力的持续下降,在乎于自己在舒适区的心态和行动。生活,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也因此,而变得五彩斑斓。舒适区内外的职场,都值得用心对待,用力工作,用情生活,加油!

查看原文

134 21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34 21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能让我们跳出舒适区的是我们最不愿意的坚持

李麟
1660人已关注 关注
一、很多人的“积极”是做给别人看的焦虑我有个很“积极”的下属,他总是想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每天听得到、混沌大学,每天刷知乎、头条、各个学习网站收藏帖子和课程,买了很多本书,从技能到心态从职业到素养总是感觉他很现状很焦虑又很努力。但这些“积极”背后是他八小时以后一如既往的丧,玩游戏、刷抖音、透支生活、消费时间。书,买了等于度过;健身,办了卡等于练过;网上公开课,付了费等于学过;很多人总是用这样的假积极来让自己“废”得理直气壮,本质上还是一个懒惰的灵魂。二、坚持是跳出舒适圈的唯一路径真正的跳出舒适圈是怎么样一种勤奋?我认为包含几个步骤:意识→尝试→坚持→习惯→改变。首先得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进而尝试做出改变,然后坚持,形成习惯,最后真的实现了改变。而最难的一步也是最朴素的一个道理就是—坚持。如果人是真的分为三六九等的话,那么“坚持”一定是一个在各个等...

一、很多人的“积极”是做给别人看的焦虑

我有个很“积极”的下属,他总是想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每天听得到、混沌大学,每天刷知乎、头条、各个学习网站收藏帖子和课程,买了很多本书,从技能到心态从职业到素养总是感觉他很现状很焦虑又很努力。

但这些“积极”背后是他八小时以后一如既往的丧,玩游戏、刷抖音、透支生活、消费时间。

书,买了等于度过;

健身,办了卡等于练过;

网上公开课,付了费等于学过;


很多人总是用这样的假积极来让自己“废”得理直气壮,本质上还是一个懒惰的灵魂。


二、坚持是跳出舒适圈的唯一路径

真正的跳出舒适圈是怎么样一种勤奋?

我认为包含几个步骤:意识→尝试→坚持→习惯→改变。首先得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进而尝试做出改变,然后坚持,形成习惯,最后真的实现了改变。

而最难的一步也是最朴素的一个道理就是—坚持。如果人是真的分为三六九等的话,那么“坚持”一定是一个在各个等级进阶间的一把大筛子,这把筛子把人筛成了八块腹肌和一块肥油、把男人筛出了精英和废柴、把女人筛出了漂亮和懒惰,一个好的习惯往往在坚持上就能够筛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

朋友圈的好友们常常秀减肥,不是健身房打卡、就是晒吃的草,方法都挺对。隔了一段时间问体重还在上涨,因为朋友圈的减肥往往就不超过三天。我们在变好的路上最大的阻力,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坚持,从热血上头的第一天到看不到效果的过几天,最后又都败回到原来破烂不堪的生活习惯中,然后把这一切归于运气或者命运,仿佛已经努力过了似的。

坚持永远是所有事情当中最难的,只有学习掌握坚持的方法,才能让自己跳出舒适圈、适应变好。

三、跳出舒适圈,“坚持”有三个方法


任务切割与实时反馈机制

我们为什么会有时候会很痴迷玩游戏?因为每打一个怪会马上显示我们得到多少宝物和经验值,也能清晰的看到我们经验值离下一个等级还有多远,所以我们能坚持一直刷怪打怪。并且里面设置很多小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助力我们完成大任务。

而为什么减肥难坚持,因为一天两天甚至一周都看不到体重的变化,看不到付出的辛苦是否有效,从80KG减到60KG看不到任何希望,还不如今朝有肉今朝吃,开开心心当死肥宅是吧。

这就是游戏在机制上的最大优势:任务切割+及时反馈。

那么我们做一件对我们有益又困难的事情,首要就是先将任务进行切割成为小任务,然后给每个小任务都设置一个完成的反馈认可机制。

比如我需要经常写几千字的文章,从整体上来看很困难想着就不想做了,那我就会把文章拆分成为几个段落来写,每完成六七百字算一个小任务,而每个小任务完成都会允许自己休息放松一下。这样就进行了任务切割还有小任务奖励反馈了。同样的看一本很厚的书,可以把看完书这个大任务分为每天看几次几页或者看几次半个小时,这样任务就变小了,然后每看完一个单位的小任务就给自己一次小奖励。

减肥也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算法将减重的体重量换算成为运动消耗卡路里数,进而有了大任务,最后大任务又拆分成为每种运动的每天运动量的小任务,这样就更容易看见和获得反馈了。

当小任务看得见时,我们每次就能看见每次离大任务完成越来越近,也就越来越容易去坚持下去。另外切割任务时刚开始时候把任务设置简单一些逐步加大难度,会更容易达成。



组队坚持法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难,还有一方面是没有同伴、没有氛围、没有互相的监督机制,进入难以激发兴趣坚持。我们自己在网上听课学习时候总是容易放弃,但是参加一些线上训练营有社群或者在线下实体班参训就更容易坚持下去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领域线上线下找到有一同目标的人或者社群,加入进去一起设定目标、一起打卡,甚至建立奖罚机制共同监督,这样我们就很难放弃而坚持。

曾经在一个线上培训班听课,老师为了让大家坚持学习、坚持听课让大家除了听课费用以外还每人交了200块的“坚持费”,只要按照要求打卡、参与互动和学习、提交作业最后就退还“坚持费”,这也就时一种要造氛围和监督的机制。

7天习惯养成法

坚持的如果时间够长,形成一种习惯那么过程中我们就会轻松很多,因为形成了一种习惯,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会不自觉的想要去这么做。养成习惯需要三个七天。

第一个七天是告别原有习惯,当我们在坚持第一个七天时,我们就会渐渐对原来的习惯慢慢开始不那么依赖了。之前我也是遵照方法减肥用粗粮替代高GI的主食,前两三天非常痛苦、经常饿、经常馋想吃糖想吃主食,但是坚持到第七天时候发现有了这样 一种感受:虽然也有对精细主食的热爱,但是吃粗粮也不错。这就是在告别原有习惯的过程。

第二个七天是适应习惯,当我们噶别原有习惯的7天后就开始逐步去适应现在新的习惯了,身体、思想、行为都在适应,等到第三个七天开始就是在建立的基础上巩固习惯的过程了,最终三个七天完成我们也基本上习惯了新的习惯,从第一个七天的不排斥到后面的离不开这就是习惯建立的过程、

舒适区不仅仅是身体的舒适区,其实更是心灵的舒适区,因为我们虽然想改变,但是我们不想为了改变而辛苦。跳出舒适区也不仅仅是身体的跳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坚持、自律和约束。


查看原文

146 36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46 36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余生很长,莫要惊慌,27岁才刚刚开始

战狼先生陈昌锦
12975人已关注 关注
本人不喜欢讲大道理,只希望能够本文对焦虑的人,有所帮助。一、屏蔽贩卖焦虑的大约在20年前,1998年的时候,因为国企改革,全国在闹下岗,而在那个时候,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做了重大决策,高校改革,扩大大学生数量。而在三年后,下岗的那批人安置还没完全完全,又面临着第一届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于是在那个时代,“先就业,再择业”的口号轰轰烈烈影响了近10余界的大学生。误了一批又一批人。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不知道鼓励了多少人。20年后,2018年前后,王首富的“一个亿的小目标”,马爸爸说“所犯最大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刘强东言“我脸盲,真不知道妻子漂亮”,最后加上一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将贩卖年轻人的焦虑推上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没有人能冷静下来,好像不努力,不成功,就要被时代抛弃了一样。随便打开知乎,皆是年薪百万的人;打开头条,全部是身价千万...


    本人不喜欢讲大道理,只希望能够本文对焦虑的人,有所帮助。

一、屏蔽贩卖焦虑的

大约在20年前,1998年的时候,因为国企改革,全国在闹下岗,而在那个时候,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做了重大决策,高校改革,扩大大学生数量。而在三年后,下岗的那批人安置还没完全完全,又面临着第一届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于是在那个时代,“先就业,再择业”的口号轰轰烈烈影响了近10余界的大学生。误了一批又一批人。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不知道鼓励了多少人。

20年后,2018年前后,王首富的“一个亿的小目标”,马爸爸说“所犯最大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刘强东言“我脸盲,真不知道妻子漂亮” ,最后加上一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将贩卖年轻人的焦虑推上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没有人能冷静下来,好像不努力,不成功,就要被时代抛弃了一样。随便打开知乎,皆是年薪百万的人;打开头条,全部是身价千万的老板……

所以,我们要走出舒适区的第一点要做的,就是屏蔽贩卖焦虑。因为焦虑除了让人得神经衰弱、头发秃顶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有利的地方。而且,一旦当焦虑发生之后,我们根本就不会改变现状,而只会沉浸在手机、网络那些教你的《三天变成大咖》、《三个月赚足百万》之类毫无用处的技术和方法。如果不贩卖焦虑,他们这些文章和课程就卖不掉。胡玮炜(摩拜创始人)这种人只存在于传说,我们是正常人,可远观,但无需近看。

因此,第一步,静下心,不要看那些东西,除了让你失去理智之外,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二、找到能做的和想要的

我有个朋友,四年前大约38岁,此生一事无成。农村毕业,中专都未毕业。无一门手艺。但为人幽默,讲话风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长处。工作只不过在一家餐馆里打工。后来餐馆不开了,他就下岗了。他就想让我能否给他推荐一下工作。我看了简历,除了皱眉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我跟他讲了实话。但我给了他一些建议,第一,考个学历;第二,在自己的特长身上挖挖潜力。第三,如果他愿意,可以跟我学一下职场的工作。他听了我的建议,开始了“神奇之旅”

四年前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推荐他去一家餐饮公司做行政后勤的办公人员,工资不高,吃住在公司。然后在公司里,我推荐他看三茅,学人力大专。一个字一个字的吭书本。在公司内部出现一个岗位的时候,他跟经理想说要试试,并说以前干过。于是就做了招聘专员。做了一年得到公司认可,期间还接了员工培训的活儿。因为风趣幽默得到认可,就尝试做公司内训讲师。两年时间又得到公司认可,提升做了培训主管,同时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去年跟着他们老大去了一家大一点的餐饮公司当培训经理去了。现在也在准备着,再过三年出来干餐饮的讲师,在做计划B

有人说:你又在灌鸡汤了。我想说的是,不好意思,这个是真实的案例。他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也很吃惊。职场里对于38岁以上的人员,已经太不友好了。四年时间,能够逆袭到这个程度,我认为是很了不起了。我期待他三年后的情况。

38岁的人,醒悟过来了,真的一点都不晚,更不用说一名27岁的人了。所以,第二步就是先找到自己能做的,然后再转到自己想做的。找到互联网的企业,现在待遇不高不要紧,那就跟他死磕,深化专业,经常去听课,将课程转化为实践。我现在从来不提走出舒适圈,我现在更加提倡的一个词:专注或者死磕。如此的死磕两年时间,再加上有互联网的经验,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当死磕能够做到专家级别,你再死磕另一个自己喜欢的项,再做到专家级别。


三、从当下开始做

27岁,即使在国企,也是有一定的经验。对过去以往失去的时间不用太在意。因为未来还有33年的时间去追赶。不努力的时间值占总体时间的1/6而已。换句话,我今后的时间内,只要每天再多花1.5小时努力和学习,三年的时间,自己就追上来了。最担心的是一直懊悔在过去浪费的时间中,在懊悔的同时,又浪费了现在的时间。

我在有一次讲课的后,有一名25岁的学员加我,他说他整天焦虑睡不着觉,因为他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他说他想创业,他要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后悔……问我有什么好的看法。我就提了一些专业方面和创业的看法和注意的事项,关键我提了一点就是如果下定决心,那就开始去布局和开始做这个事情,千万不要犹豫。

大半年过去了,偶尔我翻到这个人的空间动态,我看到的是依然是不停的自怨自艾的反问未来在哪里,然后一边还每天晒着美食、晒着他的小狗和旅游的照片。

所以,第三个,就是从当下开始做,今天将三茅的文章打开,将三茅的系列课程打开,做好学习计划,看文章、学课程,死磕于自己的专业,专注于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余生很长,莫要惊慌。三年前,人家70岁的特朗普和69岁的希拉里,为了争一个工作岗位,打的头破血流都没着急。我们急个啥。

查看原文

252 62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52 62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从一位EXCEL大神的困惑说起

龚俊峰
2980人已关注 关注
从一位EXCEL大神的困惑说起文/龚俊峰前言:舒适区和非舒适区就好像两个圈子,他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在非舒适区获得成长,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最近喜欢泡在一些EXCEL圈子里,偶然结识了一位EXCEL大神,然而他却面临舒适的困惑。在EXCEL操作上,这位朋友算是高阶(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个EXCEL的知识点)。有一位同学提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假如一项工作有4道工序,每到工序的工价分别为100元、50元、60元、50元,现在有七名员工ABCDEFG,分别参与了四个工序的生产,请计算ABCDEFG分别可以赚取多少酬劳?”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计算出每个员工的收入,但是假设工序很多,员工很多,员工排序没有规律怎么办呢?相信大多数的HR或财务人员是不会这个问题的,然而这个大神朋友却在30秒后给出了答案。他在B24输入公式=SUM((B$23=$D$18:$G$21)*$C$18:$C$21)...

从一位EXCEL大神的困惑说起

/龚俊峰

前言:舒适区和非舒适区就好像两个圈子,他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在非舒适区获得成长,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最近喜欢泡在一些EXCEL圈子里,偶然结识了一位EXCEL大神,然而他却面临舒适的困惑。

EXCEL操作上,这位朋友算是高阶(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个EXCEL的知识点)。有一位同学提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假如一项工作有4道工序,每到工序的工价分别为100元、50元、60元、50元,现在有七名员工ABCDEFG,分别参与了四个工序的生产,请计算ABCDEFG分别可以赚取多少酬劳?”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计算出每个员工的收入,但是假设工序很多,员工很多,员工排序没有规律怎么办呢?相信大多数的HR或财务人员是不会这个问题的,然而这个大神朋友却在30秒后给出了答案。

他在B24输入公式=SUM((B$23=$D$18:$G$21)*$C$18:$C$21),然后按Ctrl+shift+enter,直接就搞定了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既然这位大声有如此本事,还有什么烦恼和困惑呢?

原来,大神在一家国企上班,由于效益不好,面临变革,需要精简人员,大神本身是财务人员,虽有一技傍身,奈何专业能力太差,在裁员的阴影之下有点不知所措。

仔细沟通才知道,原来这家企业原本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大神在这样的环境也只是靠着自己的EXCEL技能,协助财务经理做一些数据分析。不知不觉过了多年,当面临裁员分享的时候,大神才发现自己在事业上没有达到一定的职位、在专业上也没有更多的进步,如果现在想要一份财务工作,显然是很难的,即使找到一份财务工作,但是也得从基层干起,但是待遇又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不过,我们也不可为大神的前途担忧,相信凭着他的本事,想找一份数据分析的工作或者培训公司老师的工作还是轻而易举的。


言归正传,我们也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面临这样的困境,又能否轻松应对呢?

2017102日,故宫实现全部网上售票,当年1010日,故宫全面取消人工售票,这就意味着原来的售票员失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基础岗位也会面临相似的情况。例如招聘专员,如果一名招聘专员一天可以筛选200份简历的话,人工智能或许只需要几秒钟,因此人力资源从业者不得不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入一个舒适周期,他走出舒适区的办法就是外出交流,寻求差距。这位朋友十分热衷于校友会、行业沙龙、专业培训,因为他可以在这里认识到很多优秀的人,通过外部刺激来促使自己进步。

另一个方法就是不断用新知识提升工作标准,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不是知识没有用,因为你没用,所以你没用。”因此,我们一定要运用知识、用好知识、用活知识。在职场上有一些人,虽然他们很有才华,但是却不愿意表现出来,我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是这个技能只能用一次还是用完之后需要时间冷却吗?虽然有人说怀才如怀孕,时间久了就能看出来,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才华也需有分娩的一天。


今天的主人公是位EXCEL达人,我们还是以EXCEL学习与应用为例,前几天,HR部的同事给大家分享了一堂生动的EXCEL技巧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表格美化、批量操作、函数妙用等内容。这节课程的现场反响非常好,在培训效果的一级评估层面,一定会得高分。但是如果我们对培训进行二级和三级效果评估,其结果一定不会太好。

这次培训课之后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第一种是培训时激动,培训后感动,学完后不动;第二种是在培训后,马上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改变自己只会用手工处理表格的低效状态;第三种是积极探寻新的知识点,延伸知识的应用范围

第一种结果是受训者很享受自己的舒适区,不远做出改变;第二种结果稍好,将知识予以应用,但是很有可能给自己营造另外一个舒适区;第三种结果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就是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用非舒适区牵引自己进步。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三种结论呢?这就和下面要介绍的三个经典法则有关了。

1. 数字7±2法则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对短期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他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力5-9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当天的知识点有接近20个,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点,相信能记住9个人会很少。

2. 艾宾浩斯记忆法则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提出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并且符合下图的遗忘趋势。


培训时间是周五,如果当天没有复习,两天后记忆量只剩下约25%,结合7±2法则和艾宾浩斯记忆法则,两天后大家掌握的知识点可能只有1-2个。

3. 70/20/10学习法则

70-20-10学习法则是戴尔提出的,大概意思的成年人的学习有70%来源于工作中的经验,20%来自于工作辅导和指导,另外10%来源于课堂、阅读等正式的学习机会。而这样的培训更符合课堂学习。

在学习上,我们都会受到数字7±2法则、艾宾浩斯记忆法则和70/20/10学习法则的影响。如果说7±2法则是受先天影响的,那么艾宾浩斯记忆法则和70/20/10学习法则一定可以通过后天的行为进行改善的。因为无论是我们在学习后进行复习还是通过学习、融汇、运用知识,都需要我们主动做出改变,这种主动改变的行为就是走出非舒适区的表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让自己待在非舒适区的例子:有着21年的NBA职业经验德国球星诺维斯基为了保持自己的竞技水平,十年滴酒未沾;姚明为了在NBA立足,每天提前三个小时到训练场;36岁的足球运动员汪嵩在昨天迎来自己415场顶级联赛,即将成为顶级联赛出场第一人,而汪嵩在生活中也是拒绝甜食和火锅,而汪嵩的数据也不是刷出来的,本赛季作为半主力的他仍然可以交出35助攻的数据,打满全场的比赛,他也可以跑出10000多米的距离……

在管理学上,有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诫我们在舒适的环境呆久了就会丧失自己的本领,虽然有人做过实验来证明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是不成立的,但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绝对不能被我们轻视或者无视的。有一本书叫《定位》,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很喜欢里面对“定位”的定义:“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我们一定要思考,自己与众不同,可以打入客户心智的东西是什么,并且要为之努力,为之吃苦。

如何走出舒适区,您应该有您专属的方法!参考阅读《职场中的舒适区博弈》


查看原文

138 33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38 33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踏出舒适圈后的每一步都会让你成长非凡

李正治
2294人已关注 关注
文丨李正治“舒适圈”这个词,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提及。当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是应该跟随变化,不断尝试套路外的事情,将生命延至无限的可能性;还是让自己待在熟悉的环境中,过舒服的日子?每个人的从业经历不同,学习过程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太多的不同促成不同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如何选择还是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别人的经验之谈可以作为你下一步决定的借鉴,但不要效仿。但是,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要克服困难,走出舒适区,我有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以及那些正打算勇敢迈出第一步或者已经走出第一步的小伙伴们。作为HR应该从哪些方面不断提升自己?1、专业知识最近身边正好有一个换工作的HR朋友,他以前是在某二线城市的一家建筑类国企上班,平时工作量不大,无非发布一些招聘信息,打打招聘电话,待了三个月便和我吐槽感觉人力部门太过于清闲,“安逸”的都想放弃这份铁饭碗...

文丨李正治


“舒适圈”这个词,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提及。当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是应该跟随变化,不断尝试套路外的事情,将生命延至无限的可能性;还是让自己待在熟悉的环境中,过舒服的日子?

每个人的从业经历不同,学习过程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太多的不同促成不同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如何选择还是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别人的经验之谈可以作为你下一步决定的借鉴,但不要效仿。


但是,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要克服困难,走出舒适区,我有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以及那些正打算勇敢迈出第一步或者已经走出第一步的小伙伴们。


作为HR应该从哪些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1、专业知识

最近身边正好有一个换工作的HR朋友,他以前是在某二线城市的一家建筑类国企上班,平时工作量不大,无非发布一些招聘信息,打打招聘电话,待了三个月便和我吐槽感觉人力部门太过于清闲,“安逸”的都想放弃这份铁饭碗。


起点不同格局自然不同,一个把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玩得很六的企业和一个人事行政文员一身的企业,专业知识肯定是不同的,有的企业需要的是能够挑起大梁的HR,有的企业是某个模块更专业的HR。


不同的环境提升的专业知识也不同,比如我这个朋友离职了,最后交接的也不过就是一些基础的资料(招聘网站账号密码之类的),那么他想要提升专业性,就要从HR全线工作流程来提升,必须要知道HR工作范围内所有的工作内容,不仅是招人、面试,还有内培、薪酬、绩效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多看些相关的书籍,毕竟即使你有很多实战经验,但是书中所说的一些话术以及措施往往还是很有益处的。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报名相关的培训班,毕竟日新月异,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培训班能很好的将这些变化提炼出来,并让我们适应这些变化,更加熟练的运用它们。此外,HR想要提升自己,不仅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还应该虚心向自己的前辈们请教,往往他们所知道的比自己多很多。


2、行业知识

现在很多踏入HR圈子的HR自己本身其实并不是职业HR,只不过接触了一些而已,但是我发现,很多HR根本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专业也并不是这个,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只是因为听说这个岗位比较好做。


因此我的建议是,多了解多沟通,因为作为一个HR,需要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与你之前从事的行业比有什么特性,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战略目标及问题所在,然后多动脑建立系统性思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


3、自我定位提升

HR对自己的定位一般都比较清楚,但是大部分都是给企业招聘人才,管理人才之类的,我的建议是不要将自己局限在企业中,因为HR的岗位太容易被取缔,想像一下,一个二十几岁的应届生做HR,做到三十岁没有问题,可是三十岁之后呢?所以,一定不要将自己局限在一个企业里,作为一名HR,无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半路杀出来的,都需要重新学习,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站稳脚跟往上爬。


要提升自己,首先得找好方向,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部精通,所以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容易发挥自己才能的一到两个模块去重点深入发展。


比如,想做招聘,那最好先去猎头公司待个一年半载的,想做培训,就去企业培训公司待一段时间,这样做一是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适合这块,二是在专业领域的公司里一年胜过在甲方三年的经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它可以是难以改变的习惯,可以是不愿变化的状态,也可以是习以为常的嗜好。的确,每个人都有权待在“舒适区”,有权享受,有权舒服。但我们只有不停地跳出固有的圈子,不停地遇见更大的世界,才能越发逼近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就像乔健讲的“对于踏出舒适圈的每一步都是非常艰辛的,但每一步都会让你成长非凡”


——————————————————————————

以上是老师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愿每一位人力资源从业者在未来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欢迎HR伙伴们“点赞”“订阅”老师,老师每周会分享一些工作心得和参与一些话题讨论,期待遇见

查看原文

144 22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44 22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扩大舒适区,从自我认知开始

唐小堂
114人已关注 关注
正好周末看了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徒手攀岩》,主人公压力克斯∙霍诺德有说到“舒适区”:“很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脑海里想象,徒手攀登Freerider会是怎样,至少有一半的路段我感到,妈呀,太可怕了......然而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扩大自己的舒适区,直到那些曾经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最终都进入到我的舒适区来。”舒适区并不可怕,它不是拖我们后退的存在,而是让我们安心、舒心的区域,它是我们成长的痕迹。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逼自己走出舒适区”、“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这样的口号真的太拉焦虑了。走出舒适区都没错,我们要想不断的成长,确实要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尝试做一些自己不会的事情。但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重点是要想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一定不要盲目去走,就像我们定目标一样,“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是最有吸引力的。扩大舒适区之前,我们也要想一想,自己...

正好周末看了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徒手攀岩》,主人公压力克斯∙霍诺德有说到“舒适区”:“很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脑海里想象,徒手攀登Freerider会是怎样,至少有一半的路段我感到,妈呀,太可怕了......然而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扩大自己的舒适区,直到那些曾经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最终都进入到我的舒适区来。”


舒适区并不可怕,它不是拖我们后退的存在,而是让我们安心、舒心的区域,它是我们成长的痕迹。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逼自己走出舒适区”、“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这样的口号真的太拉焦虑了。

 

走出舒适区都没错,我们要想不断的成长,确实要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尝试做一些自己不会的事情。但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重点是要想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一定不要盲目去走,就像我们定目标一样,“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是最有吸引力的。扩大舒适区之前,我们也要想一想,自己的舒适区在哪里,我们学习的未知区又在哪里。

                                           

先看一下有关舒适区的三圈理论,这样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进行自我分析。

“舒适区”是心理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认知世界有个三圈理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比如我们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打交道,做着得心应手的工作。

 

学习区,很少接触的和未曾涉足的领域,在这里可以充分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跳槽到一个新的公司、晋升更高的岗位、学习新的技能。

 

恐慌区:在这个区域会感到忧虑、恐惧,甚至不堪重负。比如从未体验过极限运动的且恐高的人去蹦极。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做事,人才会进步。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的得到激励,GET到更多新技能为我们所用,开拓视野和思维,帮助我们成长。

 

当我们在学习区里学到更多时,那些原本在学习区的就会扩展成为我们的舒适区。然后我们继续在新的学习区里学习成长。随着舒适区的不断扩大,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每个人的舒适区都不一样,不仅舒适区的内容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对应的,所能承受的学习区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盲目走出舒适区,一不小心,就会跨入恐慌区,徒增自己的焦虑而无所事事。

 

                                        二

回到主题,作为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的HR,如何突破和提升自己。还是那句话,先分析,确认自己的舒适区是什么,对标的学习区在哪里。

 

以楼主为例,毕业后一直在国企从事HRBP工作。楼主自己分析说,一直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对人资无深刻理解,无核心竞争力。其实,我们可以再进行细致分析:

 

1、自己一直习惯的做事方式是哪一种,它适用于哪些情景;

2、自己所从事的HRBP工作,这几年下来的业绩和积累有哪些,比如人脉资源、对业务部门做了哪些有效支持,解决了哪几个岗位的多少招聘需求、是否有通过培训、文化搭建、业务流程优化等方式帮助提升业绩等等;

3、在国企工作的这几年,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没有去关注其他岗位,尤其是其它人资岗位、其他部门的工作,或者说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流程有没有去了解和熟悉;

4、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得心应手的工作技能有哪些?专业以外,有哪些擅长的,比如公文写作、PPT制作、当众演讲的能力等等。

 

以上分析,可以自己一项一项写出来。思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输出,写出来后会更加强化这种输出,而不是对自己的模糊认知。

 

自我分析后,明确自己的目标。可能一开始目标并不太清晰,但是不要紧,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当我们开始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和机会时,那些原本模糊的目标会逐渐清晰。

 

人力资源不管是六大模块,现在现在流行的三驾马车,用通俗的说法就是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找到自己相对擅长或者说感兴趣的领域,去深化学习。

 

楼主的目标是互联网HRBP。那么通过搜索岗位JD或者找同行沟通交流,对标找到自己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自己的目标,学习的区域。

 

除了专业能力,专业以外的思维方式的拓展、表达能力、学习公司业务、上传下达的能力等也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HR不是闭门造车的,而是要为公司发展目标服务的。所以,思维一定要开阔。而思维力,也是可以训练的。


                                         三

确定目标后行动起来,不断输入。

 

学习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但是好在,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了前面的分析和定标,带着功利心去学习,比盲目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但是,还是会很有多人卡在这里。习惯了舒适区,再去挑战自我,并不那么容易,还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人性是最求舒适的。

 

就像我们走上坡路,这段路会走得很累很苦,但是我们抬头看一看,就能看到山顶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也正是因为不容易,才会成长,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为了支撑我们顺利走完这段上坡路,我们还需要一个指引者(老师)、干粮水(书本)、以及前行的同伴(志同道合的伙伴)。

 

互联网时代,知识付费时代,学习成了随时随地的事情。但是不是学了真的有用,还需要多甄别多思考。找到一个合适的老师真的很重要,比如我在三茅认识的大白兔77姐,写作老师艾小羊,跟着一个好老师,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人生路上的一些指引和建议;再是经典书籍,多看一些经典书籍,比看碎片化的信息要有用得多;最后一点抱团取暖,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分享,相互督促,会让学习这件枯燥的事情变得更有趣,一个人的星光也许不够亮,一群人在一起的光亮会更耀眼。

 

最后,还要刻意练习,持续输出。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学习,多半是徒劳的。

 

对于学习到的新技能和新思维,要在工作中进行刻意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去熟悉和强化,为自己所用。比如招聘面试,从招聘前的分析准备,到招聘实施中的邀约话术、面试提问设计以及观察、到面试后的总结,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次的实际工作中去。

 

再是阶段性的总结和复盘,比如前面做的分析,对自己过往工作做一个复盘和总结,这是对自己的认知,也是一种输出。

 

最后,分享也是一种输出。比如三茅,这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分享交流平台。分享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和锻炼,分享中找到不足,也会反过来促进我们去学习。

 

不要怕走出舒适区,但更不要急于走出舒适区。确定自己的舒适区和学习区,再来走出去,也不迟。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今天的分享到此。我仅作为一个长期混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HR与大家一同探讨、共同学习,不适之处,请各位谅解并指出,谢谢咯!


查看原文

145 27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45 27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同学,舒适区才是你的牢笼

sunny陆
270人已关注 关注
我是一名27岁的HR,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从事HRBP工作,属于派遣制员工。今年企业高层大换血,人员动荡较大,迫于压力我也离职重新找起了工作,方向是互联网公司的hrbp,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给了我offer,而且待遇也不尽人意。总结了一下我自己,感觉以前在舒适区呆的太久,多年来一直都用着比较习惯的方式做事,对人力资源并没有深刻理解,找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互联网企业对我们国企出来的人带有一定的偏见,导致面试时非常不自信,想临时抱佛脚也不知道如何调整和提升。首先什么是舒适区呢?度娘说:舒适区(Comfort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简单点来说是:习惯的行为模式那什么是HR的舒适区呢?小鱼认为HR的舒适区就是:每天习惯性重复机械化的工作,不懂得在工作中创新,甚至失去思考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习惯性思...

我是一名27岁的HR,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从事HRBP工作,属于派遣制员工。今年企业高层大换血,人员动荡较大,迫于压力我也离职重新找起了工作,方向是互联网公司的hrbp,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给了我offer ,而且待遇也不尽人意。总结了一下我自己,感觉以前在舒适区呆的太久,多年来一直都用着比较习惯的方式做事,对人力资源并没有深刻理解,找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互联网企业对我们国企出来的人带有一定的偏见,导致面试时非常不自信,想临时抱佛脚也不知道如何调整和提升。



首先什么是舒适区呢?

度娘说: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简单点来说是:习惯的行为模式


那什么是HR的舒适区呢?

小鱼认为HR的舒适区就是: 每天习惯性重复机械化的工作,不懂得在工作中创新,甚至失去思考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习惯性思维硬化


HR工作无疑是很重视经验累积的工种,但我们所处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都已更新换代,如果我们HR十年如一日,因为走不出舒适区,还在用老一套的做事方法,那只会得到被淘汰的结果。


先举个招聘的栗子:

以前做招聘:

只要在招聘平台发布个“招聘信息”,就等着求职者主动找上门,然后接受你的各种考(diao)核(nan)。

现在做招聘:

1. HR要在众多招聘渠道中,选择本岗位最适合的招聘渠道(如高端人才用猎聘、技术人才用智联、销售用boss等)很多公司都开始用抖音小视频招聘了,比较传播量大;

2. “招聘信息”写成“招聘广告”得有亮点、得吸引人,甚至要像产品广告一样具有“营销力”,你才能收到简历;

3. 面试邀约,也要出“话术”了,大家知道不?HR在各种渠道发现的人才,你得会“撩”,而且要具备销售一样的说服力,才能让候选人来参加你的面试;

4. 除了在面试邀约的时候要有“营销话术”,在面试的时候也一样要有,如果你面试到满意的人才,你少了“面试的话术”,人家可能分分钟就被别的HR勾搭走了。


综上所述,现在的HR哪怕是做好招聘工作,就要具备销售人员一样的“营销力”,要具备网络推广一样的“市场洞察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演技以及图视频拍摄、视频后期、广告制作等相关技能。


然后再举个薪酬绩效的栗子:

以前做薪酬绩效:

根据市场行情,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定个薪酬标准,每年增加个工龄工资,年底来个评优评先奖金,平时核算工资、处理五险一金异动就OK了。

现在做薪酬绩效:

1. 根据企业上年度的人力成本和人力数据分析结果,以及企业本年度的经营目标,综合市场行情,确定本年度的人力成本预算;

2. 根据本年度的人力成本预算,确定组织架构、定岗定编;

3. 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结果导向设置薪酬架构;

4. 同样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结果导向设置绩效考核方式;

5. 确定好的薪酬绩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性抽调,分析数据,适时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HR要做好薪酬和绩效,要充分了解行业动态、企业经营情况、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情况以及懂得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这几个栗子,还只是HR的一部分工作,如果要做到人资6大模块的全盘工作,我们需要学习的将会更多。

尤其人力资源很多工作,不光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见多识广,多积累工作中的各种经验,还需要了解所在企业的行业情况、业务模式,才能成为一个有的放矢的HR,而不是在办公室纸上谈兵。

而且,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从以前的HRBP到现在的OD,如果你不懂得与时俱进,只知道闭门造车,不管你是多知名企业出来的HR,在行业中,也很难再找到自己的位置。


So~咱们HR们,应该时时抱着一种“空杯”的心态,除了盯着眼前的工作,还应看得更远一点,适应咱们人力资源行业的变化,并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未来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不管处于什么情况,我们才能处变不惊。

查看原文

135 25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35 25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所谓舒适区并不舒适

茹菓同学
1222人已关注 关注
  跟猎头朋友聊天,谈到某个候选人,他说,这位候选人,别看工作了十年,别人是十年工作经验,他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十年,所以要价都不敢要的太高,现在也只能定位为熟手。然后我两一起长吁短叹,一起担心起未来的自己。  我们可以把舒适区类比成财富自由,关于财富自由,讨论的人多了,多多少少都有了笼统的定义。但很多人还是简单的定义成,有房有车有工作,就是财富自由。但如果失业了,就面临着还房贷,哪里有什么自由可言。  舒适区也是如此,用我理解的话来描述,就是"安于现状"的状态。但安于现状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达到的状态。案例里面,那位同学,第一是派遣,即非编制,做过外包的同事应该都明白,编制和非编的待遇福利甚至地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信也心理也会有各种尴尬和不舒服的场景,谈不上舒适吧?第二大换血就被迫离职,想来在这家国企,无论是抱负还是能力,都没有施展开来;第三就是...

  跟猎头朋友聊天,谈到某个候选人,他说,这位候选人,别看工作了十年,别人是十年工作经验,他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十年,所以要价都不敢要的太高,现在也只能定位为熟手。然后我两一起长吁短叹,一起担心起未来的自己。

  我们可以把舒适区类比成财富自由,关于财富自由,讨论的人多了,多多少少都有了笼统的定义。但很多人还是简单的定义成,有房有车有工作,就是财富自由。但如果失业了,就面临着还房贷,哪里有什么自由可言。


  舒适区也是如此,用我理解的话来描述,就是"安于现状"的状态。但安于现状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达到的状态。案例里面,那位同学,第一是派遣,即非编制,做过外包的同事应该都明白,编制和非编的待遇福利甚至地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信也心理也会有各种尴尬和不舒服的场景,谈不上舒适吧?第二大换血就被迫离职,想来在这家国企,无论是抱负还是能力,都没有施展开来;第三就是出去找工作,完全找不到心仪的,能力这块也没有太大的提升,自己的落差感也比较大,谈不上舒适吧。

  肯定会有朋友说,人人都有难念的经。但试想一个场景,还是案例的同事,以编制进入国企,高层大换血,他想着自己也顺带看看机会,面了几家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拿到了offer,因为在国企的时候,自己也在经常听互联网的HR分享,所以面试的时候意气风发,也很憧憬进入这个行业,这样,是不是舒适度会高很多,虽然背后还是有很多的不舒服的点。


  所以,我对于舒适区的定义是,在这个生活状态下,幸福感是足够的。安贫乐道是一种舒适区,混吃等死也可以姑且定义为舒适区,犬儒主义也是一种舒适区,苦行未必不是。但是长吁短叹、悲天悯人、焦虑愁苦,都不是舒适区,因为幸福感不高。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是没错的,宅男在看动漫打游戏的时候,就是自己的舒适区,但是自己的那个舒适区已经被放到非常小了,可能就剩一个点了,真实生活要大的多,就会在很多地方不舒服。就像插图里面的第一个(自画,别嫌丑);

  一般前两者,都是属于生活的弱者,只能找一些精神慰藉的类型。从第三幅图开始,才是正常的状态,我的舒适圈跟真实生活有交集,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让我不太幸福的事情,同样,某一些我觉得舒适的地方,其实远离我的真实生活(比如艺术的爱好,能让我舒适,但离真实生活比较远)。第四个图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状态,生活中点点滴滴,都不会引起我的尴尬和不幸福了,这个时候才实现了"舒适自由";


  那要怎么从图一往图四走,无外乎两点,缩小真实生活圈,扩大舒适圈;

  缩小真实生活圈:

  Ps:"写在最前面,这个方法是非常不靠谱及冒险的,特别是VUCA的时代,收到的冲击和干扰,远比想象的多。

  做为HR,其实完全可以三点一线的生活,按时上下班,保持一点点兴趣爱好,也不扩展自己的人脉和交际,也不太过于研究工作和最近的HR知识,小富且安即可。这样,真实的生活圈变小了,相对的舒适圈就变大了,就感觉在生活里面能得心应手起来。


  扩大舒适圈(个人建议的方法)

  方法一:对于不舒适的地方保持零容忍

  有新的候选人入职,但是薪酬倒挂了以前的校招生,招聘的同事说,因为这位候选人比较优秀,可以发sp。但实际看简历和面试评价,并没有比校招生优秀多少。这个时候,就应该零容忍,再不济,也应该研究一下市场薪酬情况,大概目前公司的工作1~3年的同学市场价值几何,是否有必要进行调薪。如果这个可以,那个可以,最后就把自己的舒适圈缩的越来越小(当然,方法论很重要,不要盲干);

  方法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做excel遇到不懂的问题,上一上百度,研究一下各种公式,如果工作做表多的话,甚至可以研究一下VBA。做HR碰到一些前沿的知识理论案例,都应该去了解,而不是够用就行。假设临时有领导岗位空缺,需要竞聘上岗,如果有准备的人,自然就更加容易上岗,幸福感也会比没有机会的人高;并且本身求知欲强的人,多问几个为什么,获得答案之后的快乐就会有种考试拿分的感觉。

  方法三:用最"偷懒"的方式解决问题

  项目类型的事项,比如校招,可以研究通用的项目管理的方法论。雇主品牌的事项,可以研究品牌宣传;挖猎和Mapping,可以请教猎头的操作方式;薪酬规划的时候,多用一些咨询的模板方法论;不要总想着闭门造车,HR没有那么高的壁垒,跨界思考会让事情事半功倍。老板不会关心你HR理论专业不专业,在乎的是你能不能把事情处理好。

  方法四:随时有todolist

  事情越多越忙(不超过阈值),会比较充实;事情越来越少,就会越来越空虚。并且有一个list,是为了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方法五:保持生活平衡

  劳逸结合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家庭,工作,兴趣等等,就像一个天平不能过分倾斜。这句话特别送给工作狂们,可以热爱工作,但不能不热爱生活,工作之余能有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或者歌剧欣赏,何乐而不为呢。

  所谓舒适区并不舒适,想要待在舒适区也需要努力奋斗,何不慢慢扩张自己的舒适区,让幸福感充斥在周边呢。

查看原文

173 26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73 26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跳出“舒适区”,不如扩大“舒适圈”

赵秀荣
367人已关注 关注
把求职的不如意归结为“在舒适区呆的太久,多年来一直都用着比较习惯的方式做事”,听上去似乎没问题。按这个逻辑,一个减肥的人是因为身材太好,一个住院的人是因为身体太健康……因此,跳出舒适区只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你要确定,目前的状态是真舒适,而不是假象。我们发现,所谓的舒适区只是假象,根本原因在于“对人力资源并没有深刻理解,找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不确定性激增的商业世界,环境是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不确定的、模糊的UVCA时代。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混乱,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在国企环境下游刃有余,不代表在整个行业都有影响力。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舒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一、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从根本的思维状态来说,变化、不确定将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思考企业的状态在什么环境中,组织的能力与企业环境的匹配度,组织中的...


把求职的不如意归结为“在舒适区呆的太久,多年来一直都用着比较习惯的方式做事”,听上去似乎没问题。按这个逻辑,一个减肥的人是因为身材太好,一个住院的人是因为身体太健康……

因此,跳出舒适区只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你要确定,目前的状态是真舒适,而不是假象。

我们发现,所谓的舒适区只是假象,根本原因在于“对人力资源并没有深刻理解,找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不确定性激增的商业世界,环境是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不确定的、模糊的UVCA时代。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混乱,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

在国企环境下游刃有余,不代表在整个行业都有影响力。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舒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一、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

从根本的思维状态来说,变化、不确定将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思考企业的状态在什么环境中,组织的能力与企业环境的匹配度,组织中的岗位与人的匹配度等问题。看到环境给战略带来的变化时,该如何去应对?

战略性思维对每个人很重要,我们必须学会适时关注大环境和企业的终极客户的替代问题。提早开始关注环境,在下一段的变化中可以领先了解,做出决定。

混沌的思维方式是相对于稳定均衡的思维方式而言,更关心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到能够带来超乎寻常的结果。

改变思维方式,我们有可能从停滞不前变为不断成长,这样明天昨天更美好。

二、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

所谓弹性能力就是指不借助外力,能够自己加压、自我超越的能力。

要想走的远,弹的高,自带压强,让自己时时处在一定的压力状态下,即便是在顺境中也要给自己一些压力性的思考。对于一个HRBP来说,不仅懂人力资源、懂业务,更懂经营、懂财务,这样无论是在人力资源方向还是在业务方向以及管理方向,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余地。

我的朋友曹锋就是这样的典型,财务出身,关注人力资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公司的高层经营会议,决策会议,对大环境进行预判,适时调整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身在企业与业务人员打成一片,了解业务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痛点,需要培训的时候会有及时的培训到场,需要有教练指导的时候适时找到匹配的教练给予指导工作。

他总是自己给自己一种压力,现在做咨询,每天保证一定的写作时间和结果输出,自带压力,看得更远,做的更扎实,让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

三、打破均衡状态

在混沌状态的思维方式里,所有的发展都是时断时续的。世界万事成物都在运动,静止仅是相对的,有时候被自己的思维所限制,看到了更多的静止,以眼见为实。

在这个信息、数据化的时代,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打破这个均衡的想法。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和数据尽是一点点,一点点的时候可能是均衡的,放在大的历史中需要打破均衡,让自己真正的处在动的状态中,始终保持一份警醒。

四、终身学习

一个人想终身成长,必须终身学习,只有扩大自己的已知圆,才会了解自己有更多的未知面,更好的武装自己。

如果你想寻找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成长机会,必须把握当下,每一日、每一周把注意力放在成长学习上面,朝着更美好的、属于你自己的激励人心的明天前进,从而帮你在看似应接不暇的机遇海洋中找到路径。真正做到将来为上,学习为上,付出为上,乐趣为上,目标为上,信心为上。

五、培养一个兴趣与爱好

我们对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做下去,大概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喜欢;一个原因就是它不断地被验证和被加持;最关键的这恰好是你的梦想。

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坚持下来的契合点,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查看原文

132 20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32 20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迅速、短期、中短期方案,你要哪种?

夏若妤
442人已关注 关注
长时间以来,我为不少HR们做定制化的职业规划方案。同时会抽空给他们做一些简历优化,跳槽辅导之类的。象今天打卡问题类似的情况,几乎是80%的求助者都存在的问题,而且都象题主这般情形,我总结一下:1、平时贪图舒适:我没有什么太高的追求,不想加班,要追剧,要和闺蜜逛吃,周末要做个睡懒觉的萌宠,还有还有,我要去旅游。大家都考证,我也去考个证,因为培训机构说考了证就能涨工资,同时证明我追求上进。网上还有好多培训班,报几个囤着,只是囤着,现在没心情听,反正可以回听,以后有空了听。偶尔坚持打几天学英语的卡,偶尔练练瑜加,偶尔参加个线下学习,不用说,这些必须要晒到朋友圈。其余嘛,朝九晚五双休,正常过日子,挺好的。2、发生变故:变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总而言之是要换工作了。哎呀,好象没什么核心竞争力,这也没学过那也没做过,平时太按部就班,也没推进过什么项目,和面试官只能说些常规...

长时间以来,我为不少HR们做定制化的职业规划方案。同时会抽空给他们做一些简历优化,跳槽辅导之类的。


象今天打卡问题类似的情况,几乎是80%的求助者都存在的问题,而且都象题主这般情形,我总结一下:


1、平时贪图舒适:我没有什么太高的追求,不想加班,要追剧,要和闺蜜逛吃,周末要做个睡懒觉的萌宠,还有还有,我要去旅游。大家都考证,我也去考个证,因为培训机构说考了证就能涨工资,同时证明我追求上进。网上还有好多培训班,报几个囤着,只是囤着,现在没心情听,反正可以回听,以后有空了听。偶尔坚持打几天学英语的卡,偶尔练练瑜加,偶尔参加个线下学习,不用说,这些必须要晒到朋友圈。其余嘛,朝九晚五双休,正常过日子,挺好的。


2、发生变故:变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总而言之是要换工作了。哎呀,好象没什么核心竞争力,这也没学过那也没做过,平时太按部就班,也没推进过什么项目,和面试官只能说些常规性的招聘和人事基础工作。


3、女性结婚怀孕生子:嗯,怀孕了。在公司混完这个产假,然后辞职带娃,等娃长大一些再出来上班。哎呀,一孕傻三年,好象与外界脱轨了,再找工作一点底气都没有。生娃前是个主管,现在找个专员,从头来过总行吧。本以为已婚已育是优势 ,其实竞争对手都是没有拖累的小姑娘,人家嫌我年纪大,有家庭拖累。30岁应该要做经理,可是,我完全没有经理的实力呀。


4、求助:找前辈请教,到群里请教,一脸困惑还有点可怜兮兮。怎么办呀,有没有人给支支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早干嘛去了。平时疏于成长,每个人每次都是等到跳槽时才有危机感。


别看她现在这个样子,赌咒发誓以后一定努力。


每次帮她们解决问题,一找到新的工作,立刻又变回以前的样子。问到为什么不坚持学习,回复的理由是新公司太忙了。一看朋友圈,明明又在逛吃逛吃嘛。


只好叹口气,随她去吧。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个比喻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说如何破局,分迅速,短期,和中短期三种方式。为什么没有中期和长期呢,一般找工作顶多花到两三个月,总不能用半年一年来寻找真爱吧。


一、迅速(根据个人悟性不同,约25天):


重新优化简历,尽可能回想过往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进行提炼并稍加美化。


比如:过往在招聘的时候,总有调整过招聘渠道吧?这种行为,无论有意无意,可以将它提炼为自己经过分析,进行了招聘渠道的重构或优化。即使没有做优化,国企总该有两三个招聘渠道,假设是ABC三个,你可以说以前一直用A渠道,你发现A渠道并不够,于是打算增加渠道。在选择的时候你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在四个渠道里最终选了BC


比如:你总会在面试的时候,对别人某些经验或经历刨根问底吧,总会问别人一些“假设XXXX样,你会如何应对”的问题吧。


于是,你的简历可以优化为:

在职期间,进行招聘渠道重构,擅长应用行为面试法及情景模拟法进行面试。

举一反三,我们还可以更多优化

劝导想离职的员工不离职——员工挽留谈话

和业务部门沟通一两个岗位的职责设置,哪怕只是聊天——业务流程梳理及岗位配置分析

给某个员工提了点工作建议——员工绩效改善建议(或计划)

和业务团队吃饭喝酒聊天——团队氛围营造,团队建设,或者叫BP与业务的关系构建,当然,这里你得美化一下,比如哪些是团队非Leader的影响力核心,你如何重点攻克这些人际关系,获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此外,有一些上级安排的工作,你得把它拿过来,变成自己主动推进的工作。

比如,上级让你裁员,你把它变成是你认为人员浮肿,和业务的部门长沟通进行裁员。

比如,业务的部门长让你新招个XX经理,你把它变成经过你对业务的分析,向部门长提升要增设某个经理岗位。


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慎重思考,如何向面试官把这些事情给说圆了,把故事讲得精彩,讲得好听。

一个好听的故事,是有血有肉的。

比如:一只苍蝇开始飞,嗡嗡嗡,啪,撞玻璃上死了。

好听的故事:这是一只有个性的苍蝇,它有着漆黑的身体和晶莹碧绿的纹路,复眼敏锐而眼神有力,仿佛为了印证他的强大,翅膀与身体的连接处尤其紧密而厚重。突然,双翅一振,它冲向了天际,速度极快,一会写出S,一会写出B………………


同理,你要向面试官讲述你如何挽留了一个员工。你得描述项目的重要性,同时加深员工离去的决心,这样显得更有难度。再说他的上级有多想挽留他,而又束手无策,这时,你找到一个契机,幸好你之前对这个员工有一些情感上的铺垫,怎么怎么三寸不烂之舌留下了他。这个,叫添油加醋。添油加醋是最难分辨真伪的。


二、短期(10-15天)


迅速破局可以帮助你快速找一份工作,但是不会有太多的薪酬或岗位的变化。如果你想实现跳一跳翻一番,那只好选择一些不太光彩的方法。


1、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想办法找到一位(最好是多位)HRBP做得还不错的前辈或同行,请他吃饭,向他请教如何做好HRBP,也询问他一些实际案例或故事,越详细越好,记得录音。


2、把几位前辈的录音反复听五六七八遍,直到把其中的内容记得滚瓜烂熟。


3、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把他们的案例或故事,全部变成自己的。把他们对HRBP的理解,全部变成自己的。


4、自己给自己做面试,或者回顾以前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的提问,不断打磨推敲,直到尽可能没有逻辑和条件性的漏洞。


5、加大简历投递量,十几次面试不够就面几十次,菜鸟也要变面霸。


三、中短期(40-60天)


这个要写详细实在需要很长的篇幅,把要点归纳一下


1、找个好老师,把人力资源或HRBP的课程好好学学,从根源上解决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解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一个月的系统学习是要的。


2、把上述短期计划的前半部分纳入进来,多和厉害的人交流


3、把学习到的内容,以原公司实际情况为背景,做一些理论上的模拟方案,包括设计方案和推进方案。再假想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假想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法叫沙盘推演,就象部队在地图上推演作战方案。


4、把模拟的方案和推进过程,融入在自己的简历中,简历中务必强调:虽然是国企,但管理风格与民营企业无二。


5、找自己相对高层一些的朋友对自己进行模拟面试,不断夯实自己的面试基础。


6、投递偏远地区的岗位,这些公司往往招人比较难,所以面试机会更多。这些面试只是你的练习场,待经历十几次真正的面试后,准备充分了,则可以开始投递自己的意向区域意向行业和意向岗位。


三板斧结束,正常来说,只要人不是特别笨,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薪酬也会得到增长。


我不想做唐僧,也不想劝谁平时就要努力。


一个真正会努力的人,是无需他人劝导的。


需要他人劝导的,或者象题主这样直到跳槽时才有危机感的,外人是救他不活的。

查看原文

223 86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23 86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用成长性思维突破舒适区的“陷阱”

黄林(子姝)
3139人已关注 关注
一、一个30+的朋友的故事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天。朋友88年,毕业于我们省会当地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先是从事了和中文专业相关的文秘工作,而后转行做新媒体运营,靠着不错的文笔,一干就是五年。如今,她的这份工作进入到了瓶颈期,每天不停的在写文章改文章,工资待遇从最初的3500到如今的5000。目前的困境是,想要薪水的提升,难;想要职位的晋升,难;想要自我成长,更难。因为在广告公司,加班是常态,回家还要带娃,几乎很难有自我学习的时间,而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重复性的工作。聊天中,她和我开玩笑说,转行做人力资源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30+的年纪,想转行真不容易,不说你的学习力、精力、思维跟不上,单说从零做起,你和年轻人比,核心竞争力在哪?二、回归案例其实楼主的情况现在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中。(2)最好的方式,树立标杆,不断的逼自己学习、成长。这个时代,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就...

一、一个30+的朋友的故事

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天。

朋友88年,毕业于我们省会当地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先是从事了和中文专业相关的文秘工作,而后转行做新媒体运营,靠着不错的文笔,一干就是五年。

如今,她的这份工作进入到了瓶颈期,每天不停的在写文章改文章,工资待遇从最初的3500到如今的5000。

目前的困境是,想要薪水的提升,难;想要职位的晋升,难;想要自我成长,更难。因为在广告公司,加班是常态,回家还要带娃,几乎很难有自我学习的时间,而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重复性的工作。

聊天中,她和我开玩笑说,转行做人力资源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30+的年纪,想转行真不容易,不说你的学习力、精力、思维跟不上,单说从零做起,你和年轻人比,核心竞争力在哪?


二、回归案例

其实楼主的情况现在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中。

1)年龄不上不小。

相比较刚出炉的热血小青年,27岁处于要肩负起家庭重担的年纪;相比较30+的年纪,楼主工作经验不算丰富,毕竟只在一家国企的舒适区待久了。

(2)被动式离职。

如果不是迫于公司经营环境,楼主即使明知自己处在舒适区,也不会愿意走出来。虽说没有编制,但国企的待遇相比很多私营企业,还是有优势之处。不出意外情况,能在国企待到退休,是很多人都期待的工作状态。

(3)楼主有自己的求职方向:互联网公司的HRBP。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但国企和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思维模式、工作风格等差异明显。虽说同是BP岗,但这种转型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楼主要有心理准备。

(4)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有一家给了offer。

单从这一点来看,我倒不觉得能表明楼主找工作难。首先,就当下的就业环境,找工作难是普遍现象。其次,有公司能给offer,说明是有工作机会,只是可能由于待遇、公司等原因,工作并非好工作。楼主要做的是,先保持平常心,不气馁,不随便找一份工作将就着干,也不能以原工作为标杆,找不到相似的就不干。


三、处于舒适区或困境时,有2点我想说:

(1)你的思维是固定式的还是成长式的?

以下3道小题,请认真做一下选择:

第一题:面对挑战和变化,你是()

A:规避挑战,喜欢不变

B:喜欢挑战,拥抱变化

第二题:针对你目前的现状,你是怎么考虑的()

A:无法改变,无能为力

B:只要我想改变,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题: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是()

A:不接受别人的批评

B:重视别人给自己的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3题是区分成长思维和固定思维很典型的题目,大家一看选择都能猜到哪个答案代表固定式思维,哪个答案代表成长思维。

案例中,楼主提到在舒适区待的太久。其实这一点侧面反映了楼主可能是个固定思维占主导的人。喜欢呆在舒适区,哪怕是派遣岗位,但毕竟是在国企;哪怕知道自己在岗位上能获得成长不多,但还是按照固有习惯的方式做事。

楼主现在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

虽说是被动的面对变化,但要以成长性思维就面对未来的职场之路。变化来了,我们能做的是摆好姿势,做好准备,张开双臂迎接它拥抱它。而不是固步自封,沉浸在以前的岗位中。我以前的公司福利待遇好,我以前就是按照这个习惯干活的,我以前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不多。以前的都是过去式了,优势也好,劣势也罢,你无力回天。最重要的是,在当下,你如何转化劣势,变现优势,找到未来的职场出路。


2)最好的方式,树立标杆,不断的逼自己学习、成长。

这个时代,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就是学习。你买再漂亮的衣服,用再好的护肤品,带给你的只是一副好看的皮囊。有一句话叫“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趣的灵魂,来源于你的自我修炼,可能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萃取,用一句话代替就是“自我的修炼和成长。”这种成长,包括读书学习、跟前辈标杆取经、对工作质量的要求、对工作结果的深挖。总之,相比较今天的自己,你得每一天有进步。

最后,套用我家娃班主任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希望看到你们每一天都在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们离优秀会越来越近”。

查看原文

143 24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43 24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人是贱皮子,没有逼迫,哪会离开

阿东1976刘世东
16114人已关注 关注
人是贱皮子,没有逼迫,哪会离开——舒适区蒙蔽初心,断掉未来番外语:子非鱼焉知鱼之困在去年腊月28请到一大家人在桥头醉江亭吃饭。出来后,居然在一条已经久不见水流通的人工河沟抓到了三条小鱼。小侄女说,他们在这个污水里好脏啊,我们拿回去喂吧。既可随时看看他们,也可让他们有清水可游。后来那三条小鱼就来到了我家的直径一米多的大脚盘里安家。时不时都能看到鱼在水里欢快的游动。或躲在水面漂浮的脸盘下,或在盆底里啜着他们的面条。而一晃眼,就到了8月份,仔细一算,也养了大半年了。岳母和老婆都说那鱼似乎长大了些,我却以为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他们后来跳出脚盆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就算是换清水换得更勤了,也依然会跳出来。但每一次我们都将他们又抓回了脚盆中。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鱼产子所以要跳出水面。直到八月末的一天,一直都好好的鱼却有一只死在了干净的地上,还有两只却怎么...


人是贱皮子,没有逼迫,哪会离开

——舒适区蒙蔽初心,断掉未来

番外语:子非鱼焉知鱼之困

在去年腊月28请到一大家人在桥头醉江亭吃饭。出来后,居然在一条已经久不见水流通的人工河沟抓到了三条小鱼。

小侄女说,他们在这个污水里好脏啊,我们拿回去喂吧。既可随时看看他们,也可让他们有清水可游。

后来那三条小鱼就来到了我家的直径一米多的大脚盘里安家。时不时都能看到鱼在水里欢快的游动。或躲在水面漂浮的脸盘下,或在盆底里啜着他们的面条。

而一晃眼,就到了8月份,仔细一算,也养了大半年了。岳母和老婆都说那鱼似乎长大了些,我却以为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他们后来跳出脚盆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就算是换清水换得更勤了,也依然会跳出来。但每一次我们都将他们又抓回了脚盆中。

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鱼产子所以要跳出水面。直到八月末的一天,一直都好好的鱼却有一只死在了干净的地上,还有两只却怎么也找不见,看来应该是掉进下水道里了。

那时,我才明白,鱼跳出来不是产子,只是在追求更广阔的水域。本以为我们给了鱼们更好的环境,更轻松的食物,却不知道他们要的最终并不是这个,而是自由。


回话题:舒适区要突破,需要的是目标的坚持或更新

我时常说人习惯中在生活,优秀的人将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所以时刻都要求自己必须优秀。而追求舒适的人将舒适当成了习惯,所以会有温水煮青蛙,在水温的舒适中习惯,到最后失去了危险的辨别能力。

可鱼正是一种追求优秀的种族,所以会有鱼跃龙门的传说。

鱼跃龙门为的是什么?

当然为的是化龙。龙能腾云驾雾,逍遥自在于海陆空。其彰显的就是一种自由。所以鱼,在骨子里就存在一种逆流而上,想要乘风化龙的梦想。而这也是鱼的目标。(本文重在第三点)


一、舒适只是一时之欢,他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番外的鱼生活在污水中时,他们的目标一定是要追寻到一片清澈的水域,让自己能自由的生活。所以他们在那一个人造污水河里四处寻觅。

当将他们带到一大汪的清水里时,亦会感受到新生活的惬意,所以他们能舒适欢快。但鱼毕竟不是青蛙,他们不习惯于有局限的区间。他们骨子里自由因子,却让他们在探索脚盆里的生活时,发现世界太小,距离他们的自由目标差距太小。所以他们要将那盆沿当成龙门来进行跃升越。

一次又一次,哪怕因此失去最后的生命。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不只是一时之愉,所以坚持你的初心,寻找新的达成目标的路,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而这样的路,会让你陌生,会充满危险和挑战。

但一次次的挑战却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近。


二、舒适让我们惫怠,新的挑战才能激发活力。

1、不要沉湎于称赞与过往功绩。

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说某人很能干的时候,都会他是老师傅,做什么都能得心应手。如果老师傅真的就一直这样得心应手下去,其实我们就可能无意间做了“捧杀”的事。

老师傅做时常的手熟的事,本就应该得心应手。但这不是优秀,这是应该。

而如果老师傅沉湎于这样的称赞,失去了创新,那就怪不得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所以,沉湎于过去的功绩,只能让我们失去创新与学习的动力,让我们停滞不前,被后来者不断的超越。

我在《培训七—让内训师一直被模仿,从不被超越》一文中说过,要想让培训师一直能做下去,就一定要让培训师的能力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更新。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培训师一定要有新的能力能让徒弟能一直学习。而这样的新能力来自何呢?只有面对新的问题,创新新的解决方式,才能让自己的能力能得以不间断的提升。

2、要在职场人生中不断树立新的目标。

其实这样的话很多时候都在说,但要做到真的很难。

一是要让自己不甘心。

在很多时候,我都一直在自己周围展现着一个观念:

工作上让自己做得更好,但在生活上可以就行。还时时说着别人,以担心爱护的样子告诉别人: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就行了。

这其实就是不自觉的在打消他人的进取心。现在我才觉得不可取。我们要做的不是怕他们累而让他们不去做;而应该是想法让他们能不那么累的更好的去做,去追求他们的目标。

而这样的事情有时也会不断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干脆算了,就这样了。就象前两天又有编辑给我约书,我都在心里挣扎良久,感觉写书很累,想干脆放弃了。但自己又感觉不甘心,有机会都放弃?难道自己就只能够是这样了?

二是要让自己有新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可以来自两个方面:

将以前的目标进行分解,由大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小目标,我们以追求各小目标的达成而努力。一个个的完成,让自己的进度随时可期。

让自己在主业之外寻找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一定要带惩罚性,无论是组织的监督或者个人的监督。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是充满宽恕的心的(能不原谅自己的都是伟人),所以必须要有监督者执行者。


三、组织要有意识的帮助员工离开舒适区。

在一个企业里由于工作的习惯性,所以很多时候在企业里会诞生很多“机器人”。而这也是企业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断的让工作进行标准化的结果。

所以有时,也会感觉到矛盾。

企业既要讲究标准化,又想要激励员工做好发展,想要有新的创新。既在固化,又在突破。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智能化的机器人代替人的岗位,去中心化的直接链接,也许会真的不远。

但企业具有开发培训员工的责任,也有提升效率的需求。给予员工新的挑战,却也是必须的。所以让工作进行轮岗,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做(要从合同到规章的完善)。

一是能打破人的舒适状态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职责,面对企业的奖惩条例与绩效管理。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收益而努力。那么如何完成新的岗位工作任务,让自己重新努力的学习,就成了必然。

二是能打破固有的利益团体。

在部队上有个规定,每个司务员都必须要有明确的任职时间。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同一样工作时间久了造成一些不应得利益现象。

而在职场中,某些岗位人员工作多年,也会同样形成岗位工作为中心的关系网、利益圈。就象我在昨天分享的《人脉,人情为先,经营以诚》一文中说的一样,形成一个人脉圈子。而通过轮岗任职,就会减少这样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能拓展这样的人脉线条(此处并不矛盾,敬请理解)

但这样的轮岗一定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是要正确认识并逐步实施。毕竟新的轮流上岗,一定会对新的岗位工作造成影响,效率会有所下降。因此在实施时,必须要逐步的实施。而不是会盘换人,那样的作法,只是自毁长城。只有各级管理者能有正确认识,才不至于让他们感觉到是在毁掉他们的既得利益。

二是要加强监督、执行严格。原有团体也必须要正确的面对轮岗任务,不能排外。要明白自己也将会是轮的一员,而应对新来者加经辅助,让新人能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才能让板块工作能快速走上正轨。

在企业给予的新的目标的激励中,只有企业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与认识,才能让轮岗制形成良好的循环,才能让轮岗成为开发员工新能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管理手段。

小结:

要想脱离舒适区,不受舒适的习惯影响,我们必须要找到新“不舒服”的目标来激发出我们敢于也必须要做的挑战新目标新困难的勇气

只有对新目标有逼迫与惩罚,才能让贱性的我们能有勇气被动或主动的离开舒适的被窝


查看原文

165 69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65 69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个人突破的第一步,必须想明白一个问题

侯熙儒
14274人已关注 关注
(一)我去企业进行内训时,课后负责本次培训的HR或培训经理会和我聊一会儿。聊天的内容既会涉及本次培训的内容,另外也会问我另外一些有关职业规划的问题,比如【培训后如何跟踪让学员行动起来?】、【我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职业培训师】、【我应该如何发展自己】?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一个原则:只有问题变得具体,对方才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问题明确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所以,针对【培训后如何跟踪让学员行动起来?】这种问题,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当场给予具体、明确的回复,比如课后通过确认行动计划、跟踪行动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学员上司所学内容并寻求他们的反馈等,这些都是被证明的有效措施。再以【我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职业培训师】这个问题为例。在回答之前,我会与对方确认对方对职业培训师的理解、为什么想成为职业培训师,然后告诉绝大多数职业培训师的成长之...

(一)

我去企业进行内训时,课后负责本次培训的HR或培训经理会和我聊一会儿。聊天的内容既会涉及本次培训的内容,另外也会问我另外一些有关职业规划的问题,比如【培训后如何跟踪让学员行动起来?】、【我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职业培训师】、【我应该如何发展自己】?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一个原则:只有问题变得具体,对方才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问题明确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针对【培训后如何跟踪让学员行动起来?】这种问题,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当场给予具体、明确的回复,比如课后通过确认行动计划、跟踪行动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学员上司所学内容并寻求他们的反馈等,这些都是被证明的有效措施。


再以【我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职业培训师】这个问题为例。在回答之前,我会与对方确认对方对职业培训师的理解、为什么想成为职业培训师,然后告诉绝大多数职业培训师的成长之路,先学习授课技巧、再定位讲什么课程、不断练习自己希望主讲的课程、找机构进行推广,一步一步来就可以了。


按照管理学的逻辑,一个人想干好一件事必须符合这四个要素,一是任务清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二是有意义清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干;三是方法清晰,知道自己要怎么干;四是动力清晰,知道干得好有什么好处以及干砸了有什么坏处。


千万不要一下子跳到第三个问题【我要怎么干呢】,假如方向不明确,未来一定会走很多岔路。以我为例,在成为职业培训师之前是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分公司担任HR总监,当时的主要工作是保证部门运作以及配合总部裁员,所以平时努力学习劳动仲裁知识。因为每天的邮件都是用英文写的,我还花点时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后来出来讲课了,我没有最花一点时间学习英文,也没有再学法律知识,我只学习与我本职工作相关的二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一是如何讲好课,完善授课技巧;二是学习管理知识,进一步提升的理论素养。


(二)

所以,面对同学的【我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问题,我就会花很多时间澄清问题本身。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到底想成为哪方面的专家?是想走专家路线还是管理路线?具体想做到什么职位?


回到上面的同学的问题,如果他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HRBP?】,这个问题就清晰了。当然,在这个地方需要进一步区分国企、民企及外企对于HRBP的任务区别,保证你说的HRBP和我了解的HRBP是同一个概念。


和不懂沟通的人沟通,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表面上大家都在讨论同一件事情,但实际上彼此的认识完全不一样,他们在谈论不同的事情。这种情况就等于二个轮子在高速飞转,但彼此却无交集。


大多数人的失败,都死在这一点。每天都用不同的APP学习,但因为目标不清,学习效率并不高。所以对于想突破的同学,我必须请他自己了解清楚:我下一步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每年年底我都会收到有过接触的HR经理的感谢,原因就是因为我曾经和他们强调过的一点: 一定要明白你的目标。即使偶尔停下来休息,也要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何处,要做到什么职位,要发展什么技能,要制定什么计划,要学习什么课程,要结交什么圈子。


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我之所以决定成为职业培训师,是希望自己有一定的自由时间,不用朝九晚五,不用陪笑脸,不用参与那些无用的社交,我只需要讲好自己的课,做到【专业取胜】。所以,对于我来说,【如何突破自己?】的问题就变成了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如何把现有的课讲得更好一些?同样的课程如何做到不被其他老师轻易取代?如果结合自己的经验及市场需求开发新的课程?


目标清晰了,心就不会乱。我知道要买什么书,要听谁的课,要如何锻炼身体应付不断的出差与飞行。我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份闲心,抬头看看天空的云或者窗外的雨。


(三)

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失败】这个关键词,可是什么叫【失败】呢?我觉得失败没有绝对的标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就像我,是一名普通职业培训师,但我能坦然接受这份普通,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失败的。


所以,所谓的【突破】一定有一个前提: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或许感觉生活是一个牢笼,空间太小,所以想寻求一个更大的地方。这个想法没有什么不好,我只是再强调一点,不要随便进入另外一个笼子,一定要认真思考什么适合自己,不好随便扔掉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


最后仍以今天话题中的HRBP以例。我听过很多同学讲到这个职位,但我发现在不同公司这个职位的职责完全不一样。私企、民企和央企是不一样的池塘,如果真要换地方,必须提前感觉一下这个池塘的温度与环境。


最后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我就想讲3句话:

1)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不要先考虑怎么办,而是要花时间型清楚你的具体目标。

2)目标必须具体。只有清晰你的职位目标、工作任务,才能明白自己需要发展什么能力,才能制定有效的计划。

3) 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足,在突破时一定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经验,不要推倒重来。


其他精华文章:

一、如何做好培训需求调研?

二、如何从HR文员晋升为HR经理?

三、破局:如何让老板看到培训的成效?


查看原文

192 51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92 51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从舒适区到成长区

任康磊
15319人已关注 关注
文|任康磊有些安逸就如同窝在沙发里看肥皂剧——舒服,但却让人虚度光阴;有些疼痛就如同推拿中心的专业按摩——难忍,但却让人神清气爽。公司曾经来过一位实习生,家境殷实,实习期结束就离开了,听说他毕业后没去找工作,准备在家待一年,说是想体验西方青年的gapyear(间隔年)。其实在西方,度过间隔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参加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去国外打工、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等等。但当我问起他,准备怎么度过这一年时,他却说他哪儿都不想去,天天就宅家里,有爸妈管吃管喝,自己每天窝在床上看小说打游戏。“间隔年”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逃避的借口。拥有长达一年的时间,可以去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随便折腾点什么都比窝在家里收获大。毕竟家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还有什么新的体验可言呢。当我们离开熟悉的土地,才能领略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当我们踏上新的旅程,才会明白过去的经历赋予我们的意义。唯...

文|任康磊

有些安逸就如同窝在沙发里看肥皂剧——舒服,但却让人虚度光阴;

有些疼痛就如同推拿中心的专业按摩——难忍,但却让人神清气爽。


公司曾经来过一位实习生,家境殷实,实习期结束就离开了,听说他毕业后没去找工作,准备在家待一年,说是想体验西方青年的 gap year(间隔年)。

其实在西方,度过间隔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参加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去国外打工、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等等。但当我问起他,准备怎么度过这一年时,他却说他哪儿都不想去,天天就宅家里,有爸妈管吃管喝,自己每天窝在床上看小说打游戏。

“间隔年”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逃避的借口。拥有长达一年的时间,可以去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随便折腾点什么都比窝在家里收获大。毕竟家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还有什么新的体验可言呢。

当我们离开熟悉的土地,才能领略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当我们踏上新的旅程,才会明白过去的经历赋予我们的意义。唯有走出去,才能更深地体悟过去跟现在的自己。

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而永远待在舒适区的人,是做不到这些的。即使承受着风险,即使最后选择回归了平淡的生活,但离开了舒适区,追寻过,那才算是我们的主动选择。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走出舒适区,我们永远体验不到不同寻常的美。


什么是舒适区?

心理学家把我们在应对任何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层次:最里面的一层叫舒适区(comfortable zone),向外扩展的第一层叫成长区(growth zone),再向外扩展的第二层恐惧区(panic zon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会感觉很舒服,一旦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到不舒服。如《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一书中,小老鼠在原来的窝里觉得非常舒适,一旦出去就感到彷徨、无奈,甚至恐惧,所以它不愿出去。这个窝就是小老鼠的“舒适区”。

在成长区的我们就是让自己刚刚踏出舒适区一些,但是我们又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的区域。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在成长区完成,因为如果我们把自己推的过猛,很有可能把自己推入恐惧区。在恐惧区里,我们因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应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所以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习。


这个关于心理舒适区的想法来自于心理学的一个经典实验。

在1908年,心理学家罗伯特(Robert M. Yerkes)和约翰(John D. Dodson)提出,人们在相对舒适的心理状态下表现也是稳定的,然而,我们需要增加一点焦虑,也就是比正常状态略微高一点的压力来使我们达到最佳表现。增加的这一点焦虑被称为最佳焦虑值(Optimal Anxiety),这一点焦虑是刚刚好在我们心理舒适区的外沿。


走出舒适区,我们能获取什么?

停在港湾的船是安全的,但这不是生而为船的意义。

其实舒适区本身并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强而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是挺可惜的。我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忘记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过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计划了。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苹果前副总裁 Heidi Roizen说过:“如果你做的事情毫不费力,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们总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转悠,不愿意走出来。久而久之我们确实会成为“卖油翁”般熟悉领域的能手。但是我们处在了一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小领域,能满足社会飞速的变化吗?

当我们试着迈出舒适区一步,才能真正发现,原来困境多是自我的臆想,当初的各种自我设限,最后都被证实,是自己想多了。刚刚迈出舒适区时,会经历不适。而一旦撑过前期的不适应,坚持便不再是坚持,而是一件顺利成章的事。

走出心理舒适区的我们,会遇到那个让我们怦然心动的自己。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如此绽放!

对于如何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和提升自己,你有哪些看法?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查看原文

176 67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76 67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互动区
最新内容
20年以上年假多少天
3秒钟前薪酬福利
10年有多少天年假
13秒钟前薪酬福利
休年假是多少天
21秒钟前薪酬福利
十年几天年假
32秒钟前薪酬福利
1年有几天年假
45秒钟前薪酬福利
满一年多少天年假
54秒钟前薪酬福利
年假一般是多少天
1分钟前薪酬福利
什么时候年假10天
1分钟前薪酬福利
年假一般休几天
1分钟前薪酬福利
带薪年休假多少天
1分钟前薪酬福利
春节带薪年假是多少天
2分钟前薪酬福利
一般年假有几天
2分钟前薪酬福利
五年有几天年假
2分钟前薪酬福利
顺产休假多少天
4分钟前薪酬福利
带薪年假一般多少天
4分钟前薪酬福利
7年有几天年假
4分钟前薪酬福利
多少年有20天年假
4分钟前薪酬福利
年假是哪几天
4分钟前薪酬福利
工作满10年年假几天
5分钟前薪酬福利
年假应该有几天
5分钟前薪酬福利
十年多少天年假
5分钟前薪酬福利
多少年有10天年假
5分钟前薪酬福利
8天年假怎么来的
5分钟前薪酬福利
10年以上年假几天
6分钟前薪酬福利
当今的管理者如何运用一般管理理论
6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6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增强管理能力
7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7分钟前通用技能
管理者如何去提高管理能力
7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7分钟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向上管理能力
7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去树立管理者的感召能力
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去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评价领导的管理能力
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8分钟前通用技能
管理能力如何描述
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去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9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9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去评价管理能力
9分钟前通用技能
管理能力如何去提高
10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管理比你能力更强的人呢
10分钟前通用技能
管理应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11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去提高管理团队能力
11分钟前通用技能
行政管理能力是指什么的
12分钟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管理培训?
12分钟前通用技能
啥是情绪管理能力
12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团队的管理能力水平
13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13分钟前通用技能
管理干部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14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队伍管理能力
14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15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评价同事的工作能力
16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6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自身管理的水平
16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护理管理能力
17分钟前通用技能
餐饮管理能力如何提升
17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管理的能力
17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20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管理层管理能力水平
21分钟前通用技能
面试时,如何体现管理能力
21分钟前通用技能
啥是时间管理能力
22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管理者管理的能力
22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25分钟前通用技能
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具备什么能力
26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点评自己的管理能力
27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27分钟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能力薪酬体系
28分钟前通用技能
咋样提升后勤管理能力
2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锻炼管理能力
28分钟前通用技能
怎样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28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环保管理的能力
29分钟前通用技能
企业管理人员如何提升管理能力
29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人员的管理能力
30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31分钟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形式逻辑
31分钟前通用技能
逻辑思维是什么
32分钟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底层逻辑 什么是顶层思维
32分钟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水平
2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认识逻辑思维
2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逻辑思维
2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逻辑
2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
2小时前通用技能
逻辑思维能力如何训练
2小时前通用技能
商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小时前通用技能
底层逻辑讲的是什么
2小时前通用技能
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区别
2小时前通用技能
创业的底层思维是什么
2小时前通用技能
底层逻辑包括哪几部分
2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2小时前通用技能
管理能力怎样体现
2小时前通用技能
论证逻辑是什么
2小时前通用技能
三茅日报丨人力资源相关最新简讯(2024年4月19日)
2小时前热点资讯
职工福利标准提高了!陕西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新规出台
2小时前政策速递
青岛聚才新政:重点支持16条产业链,最高补贴三成年薪
2小时前政策速递
谷歌对人工智能团队进行结构调整以加快进展,欲集中力量“狂卷AI”
2小时前热点资讯
公司未明确告知考勤制度却以迟到为由辞退员工,法院:属违法解约
2小时前热点资讯
于东来:胖东来员工最低到手月收入近8000元
3小时前热点资讯
最新!广州发布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
3小时前行业资讯
英国3月CPI回落至3.2% 劳动力市场降温
3小时前热点资讯
你分享,我奖励
直播推荐 更多 >

经济基础第16章考点梳理

万红coco  

明天 19:30 开播 55

“企业绩效管理师-高级“考前串讲

课程班主任、考证君  

已结束 可回放 225

经济基础第15章考点梳理

万红coco  

已结束 可回放 338

下载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与更多HR一起学习、互动、成长
300万+人已下载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与更多HR一起学习、互动、成长
您对本页满意吗?
太差了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