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创作中心 学习中心 会员中心

【理论学习】你的简历只值5元?HR如何看待倒卖或交换简历行为

2019-07-16 打卡案例 36 收藏 展开

【昨天卡友点一抹浅笑的评论回复数最多,可找系主任领取签名专业书一本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某企业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16万个人简历被出售,一份简历平均仅售5元。而在工作中,很多HR为了招聘工作也会相互交换、共享简历信息。那么对于这些行为,...

【昨天卡友点一抹浅笑的评论回复数最多,可找系主任领取签名专业书一本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某企业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16万个人简历被出售,一份简历平均仅售5元。而在工作中,很多HR为了招聘工作也会相互交换、共享简历信息。那么对于这些行为,HR如何看待?

新闻爆出的倒卖简历,以及HR相互之间的交换简历行为,你如何看待?另外,昨天打卡评论中,卡友点一抹浅笑的评论回复数最多,可找系主任领取签名专业书一本!

累计打卡

44,867

累计点赞

0

简历信息的共享,可能是法律风险的擦边球

李麟
1660人已关注 关注
最近在猎头圈子里有件事沸沸扬扬。某猎头资源共享平台被查封,并且在线上传过人才资源(list,即企业通讯录),下载过人才资源的个人都被警方调查。无独有偶,前两个月,简历互换平台“纷简历”、“简历咖”网站被封,据说员工也被警方传唤调查。不管是猎头资源的共享平台还是简历共享平台、还是案例中提到的那只值五块钱被某网站倒卖的五块钱简历信息,本质上都是在未得到简历信息所属人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将简历信息倒卖直接获利或间接获利,这让猎头圈子人心惶惶,但更多的是否思考我们在招聘过程中,简历的获取过程中是否在法律风险的边缘游走?在招聘网站主动下载未投递的简历是否侵权?每个求职者在注册招聘网站并填写信息时都会要有隐私条款的同意,不同意无法注册,同意了则允许在平台上进行个人简历信息的展示,尽管大多数求职者并没有看隐私条款,但我们注册时都习惯性的同意(shouquan)。在主流在招聘网站...

最近在猎头圈子里有件事沸沸扬扬。

某猎头资源共享平台被查封,并且在线上传过人才资源(list,即企业通讯录),下载过人才资源的个人都被警方调查。

无独有偶,前两个月,简历互换平台“纷简历”、“简历咖”网站被封,据说员工也被警方传唤调查。

不管是猎头资源的共享平台还是简历共享平台、还是案例中提到的那只值五块钱被某网站倒卖的五块钱简历信息,本质上都是在未得到简历信息所属人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将简历信息倒卖直接获利或间接获利,这让猎头圈子人心惶惶,但更多的是否思考我们在招聘过程中,简历的获取过程中是否在法律风险的边缘游走?


在招聘网站主动下载未投递的简历是否侵权?

每个求职者在注册招聘网站并填写信息时都会要有隐私条款的同意,不同意无法注册,同意了则允许在平台上进行个人简历信息的展示,尽管大多数求职者并没有看隐私条款,但我们注册时都习惯性的同意(shou quan)。



在主流在招聘网站上,隐私条款基本一直,大致都为同意了相关条款后设置简历公开状态时,招聘平台则会将简历信息予以向企业方公开,使得企业方能够查看简历,并通过付费方式查阅联系方式。

所以只要是正常招聘渠道合同条款以及在招聘平台上正规的方式付费下载简历,是合法合规的。(有些简历抓取软件以及网上贩卖简历的方式获取的则不合法合规)





简历互换有风险

从开篇描述的情况严格说来,HR之间通过私底下、微信群等进行简历互换、简历共享、简历推荐等等,本质上和猎头在平台共享通讯录是一样的,只是共享的范围、获得利益、影响面、数量等小得多,所以分享简历也是有风险的,毕竟共享到群里面的简历,很多看了简历的人并没有在其简历本来所在相关渠道是付费用户并且支付相关费用,所以是有风险的。

但只是这个分享的简历数量非常非常少(和共享通讯录比),同时一般情况下简历本人不会追究、在求职状态也不会追究有没有授权这件事。


分享通讯录的风险

通讯录即list,是定向猎聘的工具方法,效果效率高,但传播通讯录是有风险的,通讯录中涵盖姓名、电话、公司、职位,甚至有些人传播的是花名册就包含了身份证信息、家庭住址等等,这样的信息明显是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的公开传播,所以在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得到关注,相关网站被禁、有些能够通过电话号码自动匹配简历数据库中简历从而实现通过电话号码获得简历的平台软件相关功能也被禁等等、

这种手段的风险严重情况甚至属于犯法。很多公司的员工经常收到一种“钓”通讯录的邮件,即以该公司老板、高管的名义给公司员工发邮件,让其发通讯录到制定邮箱中,这类大多是一些产品销售套取公司对口需求岗位、猎头套取需求对口岗位、商业信息调研公司套取公司联系方式及架构的行为,这样来看,他们是否也属于诈骗?


自有人才数据库

自己公司建立的人才数据库,相关数据如果是来源于正规渠道获得的并长期持有,这样的简历数据库是合法合规无风险的。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一种资源,而资源的获取及传播也越来越规范和具有法度,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特征,HR获取简历也应当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以上仅个人观点。


【调查】简历信息的共享,你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定义呢?它属于打法律风险的擦边球吗?

查看原文

179 10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79 10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到底倒卖的因素是什么??

志谦
296人已关注 关注
作为正在求职的HR,看到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感触,笔者琢磨了半天,不外乎两方面的情况:首先,只要不是恶意倒卖个人信息,那么对于人力资源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良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须知道,每个企业对于岗位职责要求的设定是有一定差异的,而对于岗位名称的设定也是不完全一致,以人力资源负责人岗位来说,可能出现在招聘渠道中的岗位名称有:人资经理、人力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人事经理、人事行政经理、人力资源总监、HRBP、HRD和HRBP经理等很多的名称,在搜索的时候,可能招聘网站大数据会有推送,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得到的信息毕竟还是不对称的,所以,如果企业人力资源在非恶意倒卖个人信息的前提下,相互推送比较合适的候选人,还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候选人和企业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求职和招聘的途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到底怎么才算非恶意的倒卖个人资源呢,以笔者...

作为正在求职的HR,看到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感触,笔者琢磨了半天,不外乎两方面的情况:


首先,只要不是恶意倒卖个人信息,那么对于人力资源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良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须知道,每个企业对于岗位职责要求的设定是有一定差异的,而对于岗位名称的设定也是不完全一致,以人力资源负责人岗位来说,可能出现在招聘渠道中的岗位名称有:人资经理、人力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人事经理、人事行政经理、人力资源总监、HRBP、HRD和HRBP经理等很多的名称,在搜索的时候,可能招聘网站大数据会有推送,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得到的信息毕竟还是不对称的,所以,如果企业人力资源在非恶意倒卖个人信息的前提下,相互推送比较合适的候选人,还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候选人和企业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求职和招聘的途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到底怎么才算非恶意的倒卖个人资源呢,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80%以上的本市人力资源从业者都集中在若干个微信或者QQ群内,本市的人力资源圈子本身就不大,经常也有张三今天在A公司,明天就去了B公司,或者李四今天在B公司,明天到了A公司的情况,也会出现群内候选人信息共享,比如发了招聘信息,其他人有候选人推荐的情况,相信推荐者可能推荐的是个人的朋友、同学、原同事,也不排除遇到适合发布岗位,但本公司暂时没有需求的候选人,推荐出去的可能,所以,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情况,如果求职者不适合本公司,在面试或者前期沟通的过程中,多一句话:以后遇到合适的,我看情况帮你推荐一下,怎么样?相信很多求职者也不会拒绝;这样的良性循环,在笔者看来,还是可取的。


另外的情况就在于,有些人力资源从业者,本身资源匮乏,可能老板只给你开了单一的招聘渠道,甚至有的企业连智联前程都没有,迫不得已用着所有免费的,效率并不高的渠道和手段进行招聘,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有合适的候选人入职,对于HR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好事儿,当然,满足了求职者的实际需求,人资也不用太纠结,何乐而不为?之前我们也听说过很多企业HR在员工离职的时候,给员工推荐其他公司的岗位,笔者以为,这本无关于职业道德,只要不是恶意倒卖个人信息,初衷在于推荐求职者能够有更合适的岗位和更好的就业途径,其实还是可取的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说废材是放错位置的人才,当有足够的资源的时候,我们可以挑挑拣拣,当资源匮乏的时候如果有合适的,并不违法的资源交换途径,为什么不更好的使用呢?目前,大多数人都在中小和小微企业工作,必然面临这各样的资源匮乏情况,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互通,对于本地的人力资源发展也是一个良性促进,相信很多人也会很高兴的。


人力资源从业者们,本来可能接触到的人脉和资源的圈子就不是很大,而很多非北上广深等地的从业者所面临的本地圈子更是不大,今年以来,笔者遇到了太多的求职者屡试不第的状况,也遇到了投递简历之后,很多企业反复查看简历查看联系方式之后又杳无音信的情况,于公,我们要判断的是求职者是否适合本企业的需求, 于私,也不妨碍我们和求职者成为朋友,成为伙伴,利益本身就是交换和相处所得到的,谁也不保证自己没有对别人有所求的时候,于此,何乐而不为?

欢迎订阅我:志谦——一个胖胖的培训师


【原因】关于倒卖简历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呢?一起来评论区讨论下吧!

查看原文

175 10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75 10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5元一份的简历,已经不便宜了

秉骏哥李志勇
43339人已关注 关注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被各种“推销/中介/股投/黄投”等电话骚扰过,开始时还纳闷“我的电话,他们怎么知道的”,即使你生气/投诉/举报等,可能都是没用的。至于这些骚扰者或者卖给他们公民联系电话的人,有没有人去理会、查办他们,真的不得而知。  与此类似,企业员工将手中掌握的员工/应聘者或者与同行交换得到的简历,卖给那些需要的人,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同样,相关部门是否理会、查办,只能让时间来说话了。  针对本案提到的倒卖或交换简历一事,我是这样看待的:1、5元一份,不便宜  如果仅仅单次看“5元一份”的简历,确实够便宜。毕竟一份简历,少则一页A4纸近千字的内容,多则六七页近万字的篇幅,即有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现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履历甚至证件证书信息等,信息量如此丰富的情况下,用“5元”来比对,确实不贵啊。  然而,如果该份简历倒卖给百人千人,或者被层层倒卖,或者...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被各种“推销/中介/股投/黄投”等电话骚扰过,开始时还纳闷“我的电话,他们怎么知道的”,即使你生气/投诉/举报等,可能都是没用的。至于这些骚扰者或者卖给他们公民联系电话的人,有没有人去理会、查办他们,真的不得而知。

  与此类似,企业员工将手中掌握的员工/应聘者或者与同行交换得到的简历,卖给那些需要的人,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同样,相关部门是否理会、查办,只能让时间来说话了。

  针对本案提到的倒卖或交换简历一事,我是这样看待的:

1、5元一份,不便宜

  如果仅仅单次看“5元一份”的简历,确实够便宜。毕竟一份简历,少则一页A4纸近千字的内容,多则六七页近万字的篇幅,即有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现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履历甚至证件证书信息等,信息量如此丰富的情况下,用“5元”来比对,确实不贵啊。

  然而,如果该份简历倒卖给百人千人,或者被层层倒卖,或者今年明年后天年年倒卖,或者一次性倒卖十万百万份简历,背后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都很难与“便宜”二字联想起来。

  是的,即使一元钱一份,如果卖给十万人,也有十万元收入;即使一元钱一份,如果一次性卖百万份,也有百万元的收入。

2、倒卖者不一定是HR

  虽然HR接触员工简历或者与同行交换简历,显得最轻车熟路,但是,掌握员工简历或相关信息的人员,在企业中,可谓是人员众多。除HR外,所有的部门负责人、中高层甚至一些基层员工都是可能的。

  这是因为,HR部门编制的员工档案表,按照公司人资制度相关规定,HR部门需要定期或按照领导指派,将最新最真实的员工档案内容上传或发送给他们,有时还需要上传公司内网。而且一般的公司,都没有严格限制哪些人员不能阅读,也很少控制下载权限,估计只要能够上内网的,都能够下载,况且谁也不知道这么多管理人员会不会动歪心思。

  即使不能下载,如果用手机在电脑上拍照呢,其实也达到了下载的效果。

  看来,为减少倒卖简历现象,对HR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也应该对其他管理人员甚至全体员工进行严格控制,从制度、流程上去加强监督。

3、交换简历可以理解

  负责招聘工作的HR,如果固守于自己的招聘套路和圈子,有的职位招聘就较难按时完成,然而,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于是“以物换物”的原始方式就容易见效。于是,与同行进行简历交换,特别是类似岗位、同样份数的简历,相互借鉴、各取所需,只要不与经济利益挂钩,我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甚至提倡的。信息嘛,毕竟要分享或者向更大面积传播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说不定,经过这样的简历交换后,也会让应聘者的选择单位的机会更多,找到相对合适的时间更快。

4、倒卖简历不可取

  如果有人将员工、应聘者、交换或其他渠道得到的简历,用作其他用途,比如:向不特定第三方倒卖,以获取自己的不正当收入。这是违法收入,如果给他人造成了其他损失或伤害,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5、应当足够重视

  最权威的报纸都报道了,至少说明两条:

  一是事件严重。此现象一定有较长时间了,而且不是个别现象,否则,如此珍贵的版面不会拿来说这些事儿的。

  二是可能重拳。经过这样的报道,相关部门一定会充分重视,接着就是“组合拳”打下来,否则,怎么证明他们是“在认真办事”的?

  所以,不管是企业HR,还是中介、猎头等,还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包括曾经或打算出资认卖简历的人员,甚至在交换简历时,都要引起足够重视。


【交换简历】作为HR有几个交流群很正常,大家都会互换信息,那么互换简历的情况多吗?你认为正常吗?

查看原文

244 40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44 40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HR很值钱,不信你看着

乾元zZZ
2109人已关注 关注
凡是有痕迹的地方就会留下线索,所以勿作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只有一个就是多,信息一多就有很多人做起了二道贩子的生意。损人利己固然可耻,但是这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即享受便利的同时又为其便利所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人期待获得别人的简历,却不希望自己被抓。作为一名招聘汪一直都希望自己的简历是源源不断的,只有有足够的信息才有足够的空间去挑选合适的人,但是很遗憾的是有时候因为公司问题,岗位性质问题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真没有简历,总想着有人能做一些信息分享的工作,一开始是几个hr同行相互分享,之后是整个园区,然后可能就是整个地区。从免费到付费,一个产业链一个好生意好像都是这样形成的。但是人就是这样矛盾的,既渴望得到自己本不该有的信息,又希望自己不受到惩罚。未来总会有那些信息从你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然后击垮原有个人的认知。这些年互联网公...

凡是有痕迹的地方就会留下线索,所以勿作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只有一个就是多,信息一多就有很多人做起了二道贩子的生意。损人利己固然可耻,但是这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即享受便利的同时又为其便利所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人期待获得别人的简历,却不希望自己被抓。

作为一名招聘汪一直都希望自己的简历是源源不断的,只有有足够的信息才有足够的空间去挑选合适的人,但是很遗憾的是有时候因为公司问题,岗位性质问题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真没有简历,总想着有人能做一些信息分享的工作,一开始是几个hr同行相互分享,之后是整个园区,然后可能就是整个地区。从免费到付费,一个产业链一个好生意好像都是这样形成的。

但是人就是这样矛盾的,既渴望得到自己本不该有的信息,又希望自己不受到惩罚。未来总会有那些信息从你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然后击垮原有个人的认知。

这些年互联网公司形成了新的行业格局,好像公司不带点互联网公司的边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小公司也开始走扁平化、项目管理、独立核算,一个个名词如雨后春笋一般与时俱进的冒出来,然后又黯淡的和大多数创业期企业一样走向灭亡。同时诞生了很多信息倒卖的类型,有些人身居低位却能接触大量岗位信息,有一个贪污案说各大房地产商贿赂一名银行的打字录入员。原因是这个录入员先打什么文件,什么文件就能先递上去,而地产这行业需要银行的现金,先得到银行的贷款就能先获得更多的机会。所以再小的岗位也会迎来春天,只是很多人没想明白。


为什么举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例子,因为倒卖简历不是一个行为,行为背后的逻辑是那些企业掌握最为关键资源信息的人,他们不起眼,他们没有改变公司重大格局的能力,他们也不会给公司产生多少收益,但是他们作为企业机器的一个环节一旦失灵就会出现重大事故。做一个比方,就是空气是日常存在的,它本身没有办法给个人创造价值,但是如果没有空气就要出大问题。


       想想公司hr是一个什么人?他掌握了什么数据?很多企业的HR门槛很低,低到自己也是一个点上洗脑技能,穿个白衬衫牛仔裤运动鞋配置的相师,一出手就和你说同学你有血光之灾,你不来我公司谈谈保险业务,来个无底薪的销售岗位,好像就要出大问题一样。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历倒卖甚至贩卖花名册的故事,而是很多人不知道一些岗位的重要性,如果一家企业的财务有坏心,可能公司的钱就没了。那么一个企业的hr有毒可能企业的人也就没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行政职能岗位值钱的原因,而很多老板一张嘴就是问,销售能给我赚钱,你们除了浪费我电话费还能干什么?

      以上致敬被低估的HR,你们还能倒卖公司信息。当然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接下来我把这个话题引向一个更高的角度,除了信息的贩卖,或者岗位的重要性以外,很多企业对于HR的要求总是出人意料的高,想着出一分钱能解决所有问题,想着HR要有创新,能形成人才库,能建立人员的标准池。应该建立一些出乎意料的方案。殊不知出奇制胜这个是异常,而稳扎稳打才是常态。让一个HR联系一下学校就能建立人才输送渠道,发个200块钱悬赏就有人员会推荐部门负责人,请问人家有这样的本事不去做猎头?这还让不让人活呢?

铤而走险赚钱是一回事,想明白自己用什么赚钱是另外一回事,在一个平台总想着自己的能力有多么高端,但是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平台的高度,才觉得个人的视角,不要因为委屈了自己而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同样的不要让自己因为不好意思,而依附在一个没有保障自己生活的工作之上,以上。


【讨论】当你发出去的简历的时候,有没有方法可以防止简历倒卖呢?你平时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么?

查看原文

176 11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76 11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诉讼视角下的简历倒卖行为

诚敬
254人已关注 关注
因为在公司也分管一部分法务工作的原因,所以想从法务或者说诉讼视角来谈谈这次打卡的主题。简历倒卖与交换行为本质上是个人求职信息的倒卖与交换。我们从简历泄露这一源头开始分析:1、简历是如何被泄露的?7月初,钛媒体曝光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获得企业会员账号,从而获取大量公民简历,然后在淘宝上售卖,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至6元不等。本次打卡主题应该说的就是这件事了。从新闻报道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从招聘网站端泄露个人简历信息的案例。一般来说,从招聘网站端泄露个人简历信息的可能性有三种:(1)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抓取平台上的数据;比如,有媒体报道称有些倒卖简历的卖家反馈说获取这些简历信息用的是“提取器”...

因为在公司也分管一部分法务工作的原因,所以想从法务或者说诉讼视角来谈谈这次打卡的主题。简历倒卖与交换行为本质上是个人求职信息的倒卖与交换。我们从简历泄露这一源头开始分析:

1、简历是如何被泄露的?

7月初,钛媒体曝光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获得企业会员账号,从而获取大量公民简历,然后在淘宝上售卖,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至6元不等。本次打卡主题应该说的就是这件事了。从新闻报道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从招聘网站端泄露个人简历信息的案例。

一般来说,从招聘网站端泄露个人简历信息的可能性有三种:

(1)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抓取平台上的数据;

比如,有媒体报道称有些倒卖简历的卖家反馈说获取这些简历信息用的是“提取器”,即“用自己的邮箱登入,就可以提了”,而招聘网站根本无法干预。但这种渠道泄露信息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无从当得知,但一旦是这种途经泄露,影响较大。智联招聘就宣称针对招聘网站设有严密的数据库网络防火墙,安全及运维部门实施24小时监控。除了技术手段外,智联招聘还设立了智联招聘安全应急响应中心。此外,智联招聘还会通过定期巡查等,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信息安全犯罪,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2)招聘平台内部员工和外部串通;

这个泄露渠道是确实存在的,很多年前本人是亲身经历过的。当时我在咨询公司从事猎头、RPO工作,虽然自己没有购买过这种渠道的简历,当时知道有不少从主流几大招聘网站内部员工私下低价贩卖简历的渠道。对于猎头公司或招聘公司来说,简历需求量较大,出于逐利的考虑,完全有可能采购这种渠道来源的简历。更何况,有很多人力资源公司的员工就是从几大招聘网站公司跳槽过去的呢。

(3)企业通过注册会员、付费的方式,如购买招聘平台的套餐去获取应聘者的简历信息

这次新闻报道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种渠道还有一种泄露的可能性,那就是购买招聘网站套餐服务的企业招聘人员,对账号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账号丢失。尤其个别招聘网站允许多人同时登陆后台。这种方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造成求职者简历信息泄露。

2、倒卖的简历一般去哪了?

根据中新经纬的新闻看,简历信息倒卖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营网赚或者刷信誉的公司,还有卖A货的商家。简历倒卖的资源也主要为兼职简历资源,因为兼职岗位求职者的通过通过QQ或微信申请的比例较高,他们一般不会拒绝来电或好友申请。至于购买简历的目的很多,例如常见的是很多商家通过卡法短信(卡发短信指的是虚拟网关短信,这种短信显示的是服务器上的虚拟手机号码,而且每次都不一样)方式大量群发给购买简历中的手机号码,用于广告宣传、促销等营销活动。

3、倒卖简历行为的法律责任后果是什么?

从上述招聘网站三种常见简历信息泄露渠道来看,前两种行为均属于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第二种行为还涉嫌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第三种行为本身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如果在后续环节中存在倒卖等行为,或将这些个人信息用于推广网络赌博、售假等用途,亦构成违法犯罪。

此外,如果简历信息购买方通过卡发短信的方式,进行垃圾短信营销的行为,也违反了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治理的通知》、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严打手机违法短信息的通知》等多部法律法规。

至于HR之间的简历互换,如果不涉及到倒卖这样的非法盈利目的,个人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也是HR们的一个重要招聘渠道。但HR要避免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被用以非法目的活动。

4、如何保护好个人求职信息,预防信息走漏?

作为HR来说,员工个人档案信息涉及员工个人隐私(包括姓名、电子邮箱、电话、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工作技能、工作经历等),未经授权不得向他人透露;对于招聘管理账号要通过不定期修改密码等方式确保账号安全;

作为求职者本人来说,在求职应聘中也要合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例如大家在填信息时一定要确认招聘网站的权威性,否则个人信息泄露是一瞬间的事情,同时及时修改账户密码,防止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


结束语:记得以前在使用jobsDB招聘香港地区员工的时候,候选人的联系方式只有邮箱,没有个人手机号信息,如果HR或猎头对该候选人感兴趣,可以先发一封JD邮件给候选人,候选人如果感兴趣,会邮件回复个人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讨论】上面说的隐私保护方式,你觉得会成为未来各大主流招聘网站的必然选择吗?

查看原文

182 13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82 13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对比一下电话号码的倒卖,简历确实值钱

董点先森丨董超
7369人已关注 关注
董超丨这是2019年个人总结第:103篇听说点赞和收藏更配哦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个人简历以5元左右的价格被出售。当天,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拉勾联合声明,未与任何ATS平台达成合作,请广大用户不要授权此类网站账号密码使用权限。我看到这两则消息的时候,自然就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这好像是在说,你们把账号密码给了第三方公司,才有了这个问题。倒卖简历这个锅,我们不背!面对任何突发事件,事件主角第一件事一定是甩锅。如果最后甩不到,再来认错也不迟。但倒卖简历这事,显然没什么人关注其后续,自然也就没了下文。为什么大家好像不关注?其实不是不关注,而是倒卖简历大家似乎习以为常了。这次无非是曝光出来了,但也依旧见怪不怪。我相信,每一个做招聘的,都碰到过收购简历的事。喊话的可能事某个公司的HR,...


董超丨这是2019年个人总结第:103篇

听说点赞收藏更配哦

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个人简历以5元左右的价格被出售。

当天,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拉勾联合声明,未与任何ATS平台达成合作,请广大用户不要授权此类网站账号密码使用权限。

我看到这两则消息的时候,自然就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这好像是在说,你们把账号密码给了第三方公司,才有了这个问题。倒卖简历这个锅,我们不背!

面对任何突发事件,事件主角第一件事一定是甩锅。如果最后甩不到,再来认错也不迟。但倒卖简历这事,显然没什么人关注其后续,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为什么大家好像不关注?其实不是不关注,而是倒卖简历大家似乎习以为常了。这次无非是曝光出来了,但也依旧见怪不怪。

我相信,每一个做招聘的,都碰到过收购简历的事。喊话的可能事某个公司的HR,急需一两个简历下载点。也可能是某个三方机构,大量收购。

明白人应该想得到,这中间,不可能完全没有倒卖简历信息的可能。

说实话,就是三方招聘机构,也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况。当然,他们不是倒卖信息,而是「简历分层」。

简单说就是,对每一个简历,后台会筛选,然后标上内部标签。对某些高端简历做特别处理,让一些企业不是这么容易找得到。

比如,一个简历出来后,通过程序设置,让100个企业只有20个企业能搜到它。其他企业看不到,但企业需要这样的人,那怎么办呢?对的,通过他们的猎头或RPO推荐。然后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赚猎头费了。

这种「阴谋论」是我乱猜的,至于各位相不相信,我相信在你们心中,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简历,对大多数人来说,被倒卖似乎没什么重要的。在某些人看来,甚至还是件好事。如果有好的工作,被挖去了,不是更好吗?

这源于我们对信息倒卖已经习以为常。实际上信息倒卖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像我们的电话号码,或许是被倒卖得最频繁的一样。

电话号码倒卖,是非常便宜的。我有个朋友,曾经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工作。我问他,他们是不是卖电话号码。他说,这么low的事情,我们才不做。原因是,1000个电话号码,也才10块钱。只有专门倒卖信息的才会做。

想想也是可怕,一个电话号码不过1分钱,却会让你天天接到骚扰电话。

站在我的角度,以HR的立场来说,简历倒卖是很可耻的一件事。有道德感的人,追求金钱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可是,既然他们这样做,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道德感了,一切都是金钱至上。

社会这么大,人渣总会有那么一些。再多的批评,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耳边风罢了。

只是说,作为HR自己,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毕竟每一个做招聘的,手上没有几千份简历,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对于出于完成工作任务以及业务上的互帮互助而产生的简历互换,是应该被认可的。这是一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它和个人的金钱至上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

总之,我们不是圣贤,无法救助每一个人,但应该对自己负责。


【你认为对吗?】你有交换过简历么?你觉得这种行为有不当之处么?一起来辩一辩吧!


查看原文

198 14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98 14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你发出去的简历,被转手卖了5元

任康磊
15320人已关注 关注
文|任康磊倒卖简历,是否违法?当然违法,倒卖简历是犯罪行为,这个罪,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什么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我们来看法律法规是怎么说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其中,“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

文|任康磊

倒卖简历,是否违法?

当然违法,倒卖简历是犯罪行为,这个罪,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什么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我们来看法律法规是怎么说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其中,“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往前看几年,倒卖简历还算是灰色生意,但是现在,已经可以确切的说倒卖简历是违法犯罪行为。有一家贩卖数据的公司,在2019年3月份被查封。这家公司贩卖的所谓数据,实际上就是卖简历。

根据工商信息,巧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巧达科技)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本105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成予。

巧达数据给客户的商务合作BP(商业计划书)。这份文件宣称:巧达科技旗下有38个B端招聘产品、超过170万招聘者用户,巧达科技数据库有2.2亿自然人的简历、简历累计总数37亿份。此外,巧达科技还有超过10亿份通讯录,并且掌握着与此相关的社会关系、组织关系、家庭关系数据。结合简历、通讯录,以及外部获取的超过千亿条其他用户数据,巧达科技自称拥有超过8亿自然人的认知数据。也就是说,超过57%的中国人的信息都在巧达科技的数据库里面。

根据文件介绍,巧达科技将这些数据用在教培、保险、招聘等行业,某大型地产公司、某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某分类信息网站和几家招聘网站在这份文件里被列为典型案例。数据生意为巧达科技带来了大量收入。2016年,巧达科技全年收入1.2亿元,净利润4800万元;2017年,巧达科技全年收入4.11亿元,净利润1.86亿元,净利润率超过45%。

巧达科技想进一切办法说自己的简历是通过合法合规渠道获得的,就如这家公司的名字一样,“巧达”,巧达说,他的简历来源是这样的:

1,自有招聘网站。巧达科技自称合法取得,求职者用户直接授权,包括简历中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

2,招聘工具产品。巧达科技自称合法取得,HR/猎头用户授权,包括简历中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

3,第三方数据源。巧达科技自称合法取得,合作方授权,包括用户ID组合,通讯录,行为标签和偏好画像。

获得数据后,巧达科技将简历中敏感数据、用户ID组合、通讯录进行MD5脱敏,以及简历中非敏感数据、行为标签、偏好画像,一并放入数据库中。数据通过建模计算,结合用户的认知引擎,最后提供给客户。

就算巧达科技想尽办法说自己的数据多么合法合规,最终也抵不过事实违法。或者说,叫“合法的违法”。

有没有办法阻止这种倒卖简历的行为呢?

目前看,很难。倒卖简历就像是用猪肉充当牛羊肉卖,吃不死人,但是知道了之后膈应人。那个把猪肉当牛羊肉卖的商家在买别人家商品的时候可能也会中招,但他不会因为这样就自己不再造假,毕竟有经济利益摆在眼前。在利益面前,一切风险都是值得冒的,尤其是在倒卖简历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事情面前。

作为被倒卖信息的人,很难制止这种行为,也很难维权。

1.发现难

被卖掉信息的人,如果没有人来骚扰,几乎不会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被卖掉。

2.取证难

就算被卖掉简历之后有人骚扰,但是自己的简历是被谁卖的?怎么卖的?很难知道。就算知道,也很难取证。

3.索赔难

既然不知道是谁把自己的简历卖了,也很难取证,那找谁说理就成为一个大难题。说理都找不到人,索赔更是想多了。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件事作为普通人能做的,也许就是呼吁。如果你是HR或者猎头,请你尊重个人信息,不要倒卖简历。当你倒卖简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信息也在其中。

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查看原文

194 23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194 23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给你信息,不等于你可以随意扩散信息

阿东1976刘世东
16123人已关注 关注
给你信息,不等于你可以随意扩散信息——交换信息也应该获得提供者的同意几年前曾接到一张移动公司的律师函,说是我有一个号已欠话费700多元。当时,我很无奈,我根本就没有办过这个号。很显然,是有人用的我身份信息去办了这张卡。但却欠下如此多的电话费。让移动公司律师找上门来。虽然,后来大客户经理告诉我,不用管他。但我还是真的很气氛,曾想控诉移动公司没有我亲自在场,为什么却能用我的信息办理电话。却因种种原因,导致后来没有成行。但却让我成为了移动公司一直一现在的黑名单。虽然,到现在一直使用着移动公司的电话,却对这一点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对于此种信息的故意泄漏,不告而使他人信息的现象。我一直都深怀厌恶。一、作为要求信息的使用方应有遵守信息安全的职责与道德现在在很多地方都要求我们实行实名注册,就算是微信、QQ都因为与红包挂钩,因此要求进行实名制。更不要说寄个快递,登记个校...


给你信息,不等于你可以随意扩散信息

——交换信息也应该获得提供者的同意

几年前曾接到一张移动公司的律师函,说是我有一个号已欠话费700多元。当时,我很无奈,我根本就没有办过这个号。很显然,是有人用的我身份信息去办了这张卡。但却欠下如此多的电话费。让移动公司律师找上门来。

虽然,后来大客户经理告诉我,不用管他。但我还是真的很气氛,曾想控诉移动公司没有我亲自在场,为什么却能用我的信息办理电话。却因种种原因,导致后来没有成行。

但却让我成为了移动公司一直一现在的黑名单。虽然,到现在一直使用着移动公司的电话,却对这一点一直耿耿于怀。

因此,对于此种信息的故意泄漏,不告而使他人信息的现象。我一直都深怀厌恶。

一、作为要求信息的使用方应有遵守信息安全的职责与道德

现在在很多地方都要求我们实行实名注册,就算是微信、QQ都因为与红包挂钩,因此要求进行实名制。更不要说寄个快递,登记个校讯通。

现在就连买个学生的网课教育,有好多网站都需要家长进行实名注册。而又因为对教育的顾忌,而不得不注册。

而在如政府有关网站或窗口一样的必须办事项时,则更是名正言顺的要求提供纸质或网络的身份注册。

其实每一个要求对方使用实名注册的使用方,都应该知道保守客户的信息是一份应有的义务。既是职责,也是道德。

这本应该属于企业的保密管理规定的内容,同时也是国家《刑法》相关条款要求。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违反此条规定,无论是单位或个人都应受到上述处罚。

而企业HR作为代企业行使权利的一方。对于应聘求职者,是一个权利的提出方。当对方同意代表着一道信息使用合同的成立。

你要求我提供真实信息,无论是法制规定,还是企业规定。但接受该信息的时候,其实就接受了对该个人信息的保密的责任。自当为该信息确定保管的义务。

二、网络时代,信息的更新迭代,不法者将公民信息不当秘密作产品

所有人都知道随着网络的发达,各种信息则是满天飞。而为了公众安全而到处都要求的实名制。在提供来说到是将实名的义务尽到了。但对于要求一方是否具有保护该个人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也是由于人众信息多的原因,将责任由于普遍而进行潜意识的放松、降低了该信息的重视程度。

不知道有哪个要求提供实名信息的企业制定了对于别人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的防偷盗、防渗透的管理规定,是否具有按规定进行防护的措施。

不重视客户的信息,没有将其当作销售业务的重要客户的意识。导致在员工个人或应聘者简历信息管理的放松,没有将衣冠禽兽的保管义务作为重要职责进行执行。

而信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却被许多白手党作为起手的根源。对于没有采取的安保防范措施的信息,往往黑进系统便予以取予以求。

而有的单位工作人员甚至监守自盗、故意泄漏、参与贩卖信息,借手中掌握的信息进行私人谋利。

而不法者对于获得的信息往往多番运用,从受害者处屡屡获利。

这样轻松或廉价的信息获得,从而催生了以信息作为价值交换的行为。信息在某些人眼里,正式成为一个可以买卖的如走私一样的“产品”。

而个人由于到处浏览、办事而实名的注册,则让自己的信息成了满天都是不设防的“裸奔信息”。犹如一个无辜的小姑娘,只能被动的被一小撮人利用来利用去。成为一群不法者的获利盛宴,而提供者自己却一无所知。

当这样的不知信息回到自身时,往往都由一个信息提供者成为了某事件中受害者。或无辜受损受害,或自己被欺骗,亲朋被欺骗。

而受害者却根本不到泄漏信息的根源,寻不出真正的元凶

因为,采集过你的实名制信息的办事机构或者网络平台实在是太过泛滥,你根本找不到是谁将你的信息进行了传递是谁从谁的平台偷走了你的信息。

提供信息者就只能成为一个受者。

三、HR要有保护手中信息的意识,将信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常态职责

201712月24日中新网引用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在北京就网络安全问题中的意思表示

建议进一步加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包括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认真研究用户实名制的范围和方式,避免信息采集主体过多、实名登记事项过滥等问题。

而企业HR作为直接收集管理应聘者、员工个人信息的资方代表。必须树立员工信息本为个人信息应该受到保护的意识。

没有信息本人的同意,不能将信息私自进行交换或使用。

虽然有时你是好心交换简历,给应聘者一个更多的就职机会。但谁知道经过你的手出去的信息,是否会被不法者给利用,行那害人之事。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对个人信息资料确定保密管理规定:

一是要坚持保密原则。

对于个人信息一定要树立隐私管理的意识。对于不必要的提供,坚持拒绝原则。而必要的提供一定是内部、政务系统的必须使用才能提供。如社保等。

二是要坚持同意原则。

对于对外提供的信息,我们一定要对员工讲清楚,在哪些方面(如社保)必须要使用个人信息。这可以在入职时就清理并进行告之,并取得员工同意。而在其他时候要使用,则更要取得员工的同意。

三是要具有善意原则。

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我们必须保有善意。就算取得信息本人的同意,也必须坚持善意。就如在与HR交换简历时,也必须让对方承诺不做恶性使用。也许这样的承诺效果不大,但是否善意,在乎一心。善意事关个人格局的发展。

四是防网络渗透原则。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现在在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管理上法律法规、监管措施、打击手段等都还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不法者的使用技术。

但作为信息保管者,在对于保存在电脑、互联网上的信息多加一个密码,请网管设一道防火墙还是可以的

小结:

作为代公司收集个人信息的管理者HR,我们对于个人信息应有保护管理的职责和义务。对于信息的使用一定要有尊重本人意愿的意识。才能尽可能的不让个人信息从自己手里出现问题。


【如何看待交换简历行为?】你有过交换简历的行为么?看完今天的打卡你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想法呢?

查看原文

214 47 评论 赞赏
展开收起
214 47 评论 赞赏 有感而发,去写文章>
展开收起
互动区
最新内容
案例丨生育生活津贴低于实际工资怎么办?
14小时前热点资讯
案例丨周末工作任务未完成被扣奖金,员工能否申请赔偿
14小时前热点资讯
按最低基数交社保,员工离职可以要经济补偿吗?多地人社明确了!
14小时前热点资讯
什么是数智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经济转型升级是指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能源转型是什么意思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什么意思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项目有哪些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数字化经济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35岁如何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叫转型升级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核心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是指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制造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传统零售如何向新零售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转型的机遇来自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社会转型期是什么意思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产业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产业转型升级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专业转型是什么意思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传统商超如何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转型升级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数字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叫数学化转型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如何落地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是什么
14小时前通用技能
农业的经济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医疗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绿色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促进财务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房地产失业人员如何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能源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传统经销商如何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升级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转的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实体数字化转型什么意思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的好处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敏捷转型是什么意思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促进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个人转型是什么意思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数字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财务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三要素有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包括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产业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我们应该做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方面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职业转型需要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转型金融产品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转型需要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服务转型是什么意思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产业转型的原因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需要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数据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有什么好处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实体化转型是什么意思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包含哪几个阶段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文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绿色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特点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需要什么人才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目的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好处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产品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制造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叫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需求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智能化转型是什么意思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行业有哪些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财务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什么是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指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移动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包含什么
15小时前通用技能
你分享,我奖励
直播推荐 更多 >

经济基础第17章考点梳理

万红coco  

明天 19:30 开播 67

培训专场直播答疑-4月

课程班主任、黄兰兰、考证君 等4人  

已结束 可回放 3031

经济基础第16章考点梳理

万红coco  

已结束 可回放 896

相关资料

下载APP
下载APP
与更多HR互动交流
300万+人已下载
下载APP
与更多HR互动交流
您对本页满意吗?
太差了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提交